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2022年07月14日15:03:20 美食 1108

雲南野生菌大量上市啦

又是一年吃菌季

雲南人的快樂又來了

雖然野生菌的“致命誘惑”不容小視

但其背後的“吃貨”能量已然賦能

楚雄、昆明、玉溪、怒江等多個州市

截至2021年“雲菌”綜合產值已上千億

成為我省鄉村振興“明星”產業

作為“門兒清”小編

特別要為您力薦2022雲南吃菌打卡地

↓↓↓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松茸推薦打卡:楚雄·南華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很多人都知道迪慶松茸,對楚雄州南華縣的松茸卻不太了解。事實上,南華松茸大有來頭。南華是“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也是全省20個松茸基地縣之一,先後被授予“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野生菌美食縣”“中國野生菌之鄉”“松茸之鄉”等稱號。2016年,“南華松茸”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南華縣境近250萬畝林地中,均生長有不同種類的野生食用菌,僅松茸生長的林地面積就達70萬畝。通過培育,縣內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野生菌專業交易市場,對周邊產生了明顯的輻射作用,成為雲南較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場之一,形成了滇中經濟圈與滇西經濟圈交匯地帶上的野生食用菌集散中心。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松茸


楚雄最好最多的松茸在南華,南華最好最多的松茸在五街。五街,是名副其實的“松茸之鄉”。五街松茸菌肉質白嫩肥厚,菌香濃郁,營養豐富,因為品質較好,遠銷歐洲。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菌子美食


越是高檔的食材,烹飪就越簡單,新鮮的松茸吃法極其簡單,可以煎烤、生吃、煲湯、泡茶等,涼拌松茸、松茸三文魚、鮑汁松茸、炭烤松茸等都是松茸的特色吃法。



乾巴菌推薦打卡:紅河·石屏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乾巴菌是雲南人公認最好吃的野生菌,在紅河州石屏縣龍朋鎮,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成為了野生菌生長的寶庫。當地多年來實行封山育菌政策,實現野生菌產業的持續發展。龍朋鎮的乾巴菌品質好價也高,常突破千元每公斤的高價。


龍朋鎮素有“野生菌之鄉”美譽,這裡因其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照,孕育了大量的食用野生菌,每年6、7月份,有大量的食客前往這裡採購、品嘗野生菌。據悉,龍朋鎮年均銷售野生菌145000餘公斤,僅乾巴菌就將近5000公斤,產值達500多萬元。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乾巴菌


乾巴菌風味獨特,雖然貴,但也頗受歡迎。乾巴菌吃法多樣,常見的烹飪方法有腌、拌、炒、炸、燉、干煸等。乾巴菌炒臘肉、青椒乾巴菌、雞絲炒乾巴菌、涼拌乾巴菌等都是吃貨們十分喜愛的美食。



雞樅推薦打卡:昆明·富民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昆明市富民縣盛產雞樅,在富民有青、白和黃三種雞樅,富民的雞樅為紅土雞樅,肥嫩細白、鮮甜、清香。


富民的雞樅又數赤鷲鎮的最好,富民赤鷲鎮是久負盛名的“雞樅之鄉”。赤鷲境內的山林多為紅土,赤鷲紅土上長出來的雞樅品質佳、味鮮美,每年6-8月份赤鷲雞樅產量達2000公斤。“五月端午,雞樅出土”,6月至9月,雞樅大量上市,吃貨們追趕着季節,探尋雞樅的美味。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雞樅菌


以鮮美著稱的雞樅菌吃法很多,富民的雞樅煮土雞可謂一絕,腌雞樅也是備受追捧的特色食品。另外,用菜籽油來炸雞樅,做成油雞樅,放在米線中食用,不僅菌香濃郁還方便保存。



羊肚菌推薦打卡:怒江·貢山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近年來,怒江州貢山縣依託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因地制宜,全力打造羊肚菌特色富民產業,開闢羊肚菌從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致富新路徑。通過採用“企業+合作社+種植戶”的方式,貢山縣在全縣範圍推廣種植羊肚菌1000多畝。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羊肚菌


貢山縣羊肚菌生長在碧羅雪山、高黎貢山、擔當力卡山巍峨的原生態高山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貢山縣產出的羊肚菌個頭大、菌型美、口味好、營養高,備受大家喜愛。


羊肚菌味道鮮美、口感嫩滑,一般用作炒和燉湯。羊肚菌燉雞羊肚菌燒肉、羊肚菌蒸蛋、羊肚菌排骨湯等都是大家熱衷的吃法。



青頭菌推薦打卡:大理·巍山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林地眾多,森林覆蓋率達65.5%,野生菌類資源豐富。隨着雨季的到來,巍山盛產的各種野生菌在雨水的滋潤下紛紛冒頭,青頭菌就是其中之一。


青頭菌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菌蓋長3-12cm,初球形,“菌如其名”,青草般的保護色使其並不易被人發現。白色的菌肉,味道柔和,炒吃鮮美,汪曾祺在散文《昆明的雨》一文中形容”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青頭菌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植物纖維等成分,入口細嫩,香味悠長。雖然青頭菌美味,但是,巍山的當地群眾卻只採摘和食用松樹及灌木叢中生長的青頭菌,桉樹林中生長的青頭菌就無人問津了。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青頭菌


巍山豐富的林下資源催生了松茸、塊菌、牛肝菌、雞樅、雞油菌等20餘種野生菌,質鮮味美,成為城鄉人民十分喜愛的菜肴。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巍山縣野生食用菌產量正逐年增加,採集產量已達1518.2噸,產值達4959.2萬元。



松露推薦打卡:麗江·永勝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麗江市永勝縣地跨橫斷山脈和滇西北高原,森林覆蓋率約為48.8%,分布着雲南松高山松冷杉鐵杉等主要樹種,得天獨厚的林下資源孕育了這裡的松露產業。


松露是一種一年生塊狀真菌,附着於松樹、櫟樹橡樹白楊樹、柳樹等根部着絲生長,主要長在松樹的鬚根,因此得名“松露”。松露成熟後內部會變成深黑色,形成大理石狀紋理。氣味特殊,生長在土層中,因為常被豬拱出土層表面而被人發現,因此也叫“豬拱菌”。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被譽為“黑色的鑽石”,與鵝肝、魚子醬並稱為“世界三大珍餚”。


永勝縣玉龍縣是雲南省松露仿生栽培示範基地,雲南迄今亮相的最大黑松露就產於永勝縣六德鄉,重1.15千克,被中國野生菌博物館收藏。松露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且無法人工培育,產量稀少,導致了它的珍稀昂貴。


雞油菌推薦打卡:玉溪·易門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是全省野生菌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有着“菌鄉易門”的美譽,在這裡有一種珍稀的野生食用菌——雞油菌。


雞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六大名菌之一,也被叫做杏菌、杏黃菌、黃絲菌、桂花菌。淺漏斗喇叭狀的體型,蛋黃色的菌肉,卻有着特殊的桂花香味,雞油菌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價值以及經濟價值,並在維持和保護森林生態多樣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易門縣雨熱同季、乾濕分明,185萬畝林地,出產野生菌林地面積就有60餘萬畝,有野生菌資源402種,是雲南省野生菌資源Ⅱ類地區,野生食用菌以種類多、品質優、口感好而久負盛名。


易門縣不僅連續成功舉辦了16屆中國(雲南)野生食用菌交易會,成為全省食用菌的主要加工基地,而且建成了全國首個野生菌博物館並展出野生菌標本294個,其“菌鄉易門”的美譽名不虛傳。



牛肝菌推薦打卡:普洱·景東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雨季來臨,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的野生菌迫不及待“破土而出”,景東縣公安局花園成了牛肝菌的樂園。


去年7月初,在景東縣公安局花園內分別發現5.6斤和8.4斤重大型野生牛肝菌後,今年6月18日,在此又驚喜地發現花園裡到處是牛肝菌群,非常壯觀。


牛肝菌因貌如牛肝,色如深褐色而得名,按外觀顏色不同可分為黑牛肝、黃牛肝、白牛肝等,一般生長在海拔900-2200米的樹林下,但景東縣公安局花園裡合適的溫度、濕度,加上充足的光照條件促成了牛肝菌的生長。汪曾祺形容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但牛肝菌家族龐大,可不是每個成員都可食用。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景東縣擁有“三水夾兩山”“雙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獨特自然優勢和重要生態條件,當地積極倡導農戶對天然優質生態資源的保護和有序利用,將野生菌對生態系統的功能促進放在首位,創新對野生菌的利用模式,在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徐家壩建立了“景東野生菌資源研發中心”,將成功培育出的菌株應用於產業化栽培,為野生菌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優質的種質資源。


我是雲南的

吃菌是認真的

認真負責的

安全是第一的

以下安全食用野生菌提示認真看

不做吃菌“菇”勇者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安全提示配圖


吃菌不迷路,2022雲南吃菌打卡點來了 - 天天要聞

安全提示配圖


第一:不採摘、不收購、不加工、不食用有毒的野生菌!識得毒菌長啥樣,採購加工排除它。


遠離毒菌的幾個實用方法:


1.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托)、顏色鮮艷的菌子多有毒,千萬不要被它們美麗的外表蒙蔽了!


2.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不要輕易相信“民間方法”去分辨菌子是否有毒——以色彩、有無汁或斷面是否變色、是否生蛆或生蟲、烹飪時放大米或大蒜等來判斷菌子是否有毒的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3.太幼小、霉變的菌子不要吃,趕快扔掉!


4.最好不要吃雜菌(萬一裡面混進了難以識別的菌子)。


總之,我們的吃菌宗旨就是:安全第一,中毒遠離!毒菌退、退、退!


第二:吃菌最好不飲酒(喝上一口酒,酒精毒素齊上頭);最好不要與海鮮同吃,最好不要一次吃太多。


第三:如果吃菌子中毒了,該怎麼辦?


凡是吃過菌子10分鐘後至72小時內,有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他不適,先立即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釋後的鹽水,並採取催吐、催泄的辦法進行自救,隨後以最快的方式就醫。同餐進食者不論癥狀輕重,均應立刻到附近的醫院進行觀察診治。


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餘菌子,以備鑒定菌子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後。


謹記以上幾點,這個吃jue季,雲南吃jue人們都要吃好、吃安全!



雲南網、南華縣融媒體中心、石屏縣融媒體中心、貢山縣融媒體中心、景東縣融媒體中心、富民縣融媒體中心、巍山縣融媒體中心、永勝縣融媒體中心、易門縣融媒體中心聯合製作

策劃:楊吉娟 趙家琦

記者:楊吉娟 張順鋆

海報繪製:王元

整合:陳盼(實習) 趙晴(實習)

編輯:杜詩雨 錢霓 段杉杉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老得慢的多半愛吃5種食物,你如果都吃過就偷着樂吧 - 天天要聞

老得慢的多半愛吃5種食物,你如果都吃過就偷着樂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女人更是有些“小貪心”,希望自己能夠老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雖然化妝品可以暫時遮蓋住歲月的痕迹,但是卸妝之後,面色蠟黃,肌膚鬆弛,自己看着也不美~試圖用化妝品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老祖宗說得好“由內養外”,“食補更健康”。  在沒有化妝品的年代,也不乏很多美人。大自然給人們很多營養的食物...
成都“打野”清單多了一項——挖地瓜!市民:想起童年時光 - 天天要聞

成都“打野”清單多了一項——挖地瓜!市民:想起童年時光

“六月六、地瓜熟”,頂着太陽到山上去挖地瓜,是不少人的童年樂趣。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臨近農曆六月份,成都又掀起一股挖地瓜的風潮,團結水庫、興隆湖、黃龍溪、三聖鄉等地成了人們挖地瓜的熱門區域。▲地瓜6月30日,記者根據網友推薦的位置,來到天府新區興隆湖濕地公園附近,發現這裡的地瓜藤的確比較常見,部分路段...
尋味畢節 | 吃這個火鍋,怎麼能少了湯汁拌飯? - 天天要聞

尋味畢節 | 吃這個火鍋,怎麼能少了湯汁拌飯?

大方是久負盛名的“中國豆製品之鄉”當地豆乾、豆棒、豆豉豆腐絲、腐竹等豆製品形式多樣由此衍生的菜品花樣繁多其中豆乾火鍋因口感獨特、物美價廉備受歡迎豆乾火鍋(王洋 攝)大方人對豆乾火鍋的喜愛不論季節和冷暖每到飯點桌上總少不了熱氣騰騰的豆乾火鍋親朋好友圍桌而坐在霧氣繚繞間大快朵頤這是大方人的獨屬幸福炒制辣...
樂陵楊安鎮:一個走向國際大市場的“味道小鎮” - 天天要聞

樂陵楊安鎮:一個走向國際大市場的“味道小鎮”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30日訊 調味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須的食材,在樂陵有這樣一個“味道小鎮”,其面積不到90平方公里卻擁有調味品企280家,複合香辛料佔據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這個小鎮有何獨到之處,是如何讓“味道”香飄萬里,走出國門、走
酒鬼酒(000799.SZ)副總經理王哲辭職 - 天天要聞

酒鬼酒(000799.SZ)副總經理王哲辭職

智通財經APP訊,酒鬼酒(000799.SZ)發布公告,近日,公司董事會收到王哲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王哲先生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王哲先生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號——主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3.2.8條規定,王哲先生的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效。...
燒烤店蒜蓉醬好吃的秘訣原來在這裡~ - 天天要聞

燒烤店蒜蓉醬好吃的秘訣原來在這裡~

朋友們快衝啊!快去學這個超好吃的蒜蓉醬~開燒烤店的表哥店裡蒜蓉生蚝賣的很火,原因就在於他做的這個蒜蓉醬,跟他要來了配方~自從學會了做這個蒜蓉醬,我們家就做啥菜我都喜歡放點這個,我覺得這個蒜蓉醬真的是萬能的,還能拌麵條拌飯都很好吃,賊香!
“茅台永遠漲”崩塌背後:2024年內市值前10白酒企業股價跌幅榜! - 天天要聞

“茅台永遠漲”崩塌背後:2024年內市值前10白酒企業股價跌幅榜!

摘要:最大跌幅超40%(歡迎關注閨蜜財經)撰文|蜜姐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541篇原創“茅台永遠漲”的信仰持續崩塌。今年貴州茅台遭遇流年不利:飛天茅台參考批發價持續下跌;“自製假茅台被鑒定為真”遭曝光;近期股價跌破1500元關口,跌跌不休後總市值被工商銀行趕超,丟失A股“股王”桂冠。然而,貴州茅台跌倒,友商不僅沒能...
新民隨筆|冷餛飩 - 天天要聞

新民隨筆|冷餛飩

餛飩不是上海獨有的麵食,但冷餛飩卻是海派味十足的一道夏令食品。圖片來源:東方IC北方人喜歡餃子要吃燙燙的。在上海,餛飩是燙的、溫的、涼的皆相宜。尤其是冷餛飩,完全可以與壽司相媲美。餛飩,有的地方叫雲吞,有的地方叫扁食。上海人對餛飩的愛,首先體現在花色品種上。有誰聽說過“大雲吞”“小雲吞”“大扁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