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2022年07月05日04:57:22 美食 1228

雪糕,大家都不陌生,尤其在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它就成為大家最喜歡的食物之一了。關於雪糕的記憶,我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小時候的一種紅色老冰棍和一種紙包着的純奶油雪糕。儘管後來吃得最貴的是聖代哈根達斯,但最深刻的記憶還是在小時候吃的那些火炬之類的經典雪糕。那個時候,誰能在課間吃一根雪糕,那在班裡都是很讓人羨慕的事情呢。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有人說,雪糕/冰激凌和冰棍並不是一個東西,有人說盒裝的是冰淇淋,有木棍的是雪糕;有人說軟的是冰淇淋,硬的是雪糕。但我們暫時沒必要去糾結這個問題。在美國有聖代有黃金巧克力雪糕,在歐洲有各種奶油巧克力冰激凌,但我只關注中國的雪糕中國的雪糕有奶香味散不盡的奶油雪糕,也有咬一口就能全身冰感的老冰棍。

我喜歡我們中國式的雪糕,那些鐫刻在記憶里的美好夏天。雙棒雪糕、天街大果、大頭火炬、鹽水棒冰、奶磚、旺旺碎碎冰、五羊牌甜筒,,小布丁、冰工廠……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90後的我,一生中嗜雪糕如命的這個階段,恰好是中國雪糕的大爆炸時期。從叼着兩毛錢一根的糖水冰棒四處遊盪,到小學時以小布丁為貨幣單位吹牛打賭,再到咬着牙請喜歡的姑娘吃三十塊一個球的意大利冰淇淋,雪糕變得花枝招展。

  你記得老火炬那種黃色包裝的袋子和長得像芭蕉扇雪糕嗎?那包裝袋的照片還印在老冰柜上,可是找遍整個城市也沒有了他們的身影。那些陌生而遙遠的夏天,追逐打鬧的院子,白花花的太陽,沒完沒了的蟬鳴,究竟存在過嗎?要是沒有那些雪糕,這一切都不算數。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記得小時候夏天放學校門口就會有人騎着自行車后座拖兩箱冰棍,那個時候父母要想順順利利把我們接回家,不買一根冰棍恐怕是不行滴。後來,我們在長大,雪糕的品種也在繁殖。綠舌頭和路雪一款把果凍和雪糕完美結合的神奇雪糕,一塊五一根,剛從冰箱里拿出來是硬的,在嘴裡含一會兒就會變軟。對於頭腦和力氣都發育得差不多了的初中生們來說,這是天然的整蠱利器。旺旺碎碎冰和中街大果的各種美味雪糕此時也開始在超市和小賣部的冰櫃里大量出現,掀起了長直冰棍的復興風潮。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在外國雪糕資本深入內地的同時,大廣東的民族雪糕五羊牌也在傲視群雄。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五羊牌就開始進軍冷飲領域。五羊牌雪糕一誕生便成為華南獨霸一方的消夏良品。五羊牌甜筒剛面世時賣3角4分錢,我們小時候賣一塊五,到現在已經漲到了3元。外國品牌紛至沓來的同時,無數種不同品牌的老冰棍披着懷舊的外皮冒了出來,堪稱雪糕界的文藝復興。但它們都敗給了內蒙古兩大牛奶品牌——伊利蒙牛,當然,這兩家兄弟企業也一直在雪糕市場競爭激烈,比如伊利牧場小布丁和蒙牛布丁雪糕。但小布丁和布丁雪糕之爭還不算那個階段的真正開始。當伊利推出冰工廠,蒙牛就推出冰+:當蒙牛推出綠色心情,伊利就推出伊利心情:當伊利和蒙牛連相似產品的名字都取不動了,它們分別叫香雪兒杯和香雪杯:我們才知道這兩個坐落在同一城市的雪糕霸主的壟斷競爭已經到了何種令人髮指的地步。不過,這些商業競爭和我沒多大關係,唯一的關係就是我能吃到新品種的雪糕。對此,我只能說,山楂味的冰工廠還挺好吃的,它讓我能在夏天吃到冰糖葫蘆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當然,現在的年輕人很少吃我們的傳統雪糕了,大家開始追求高端雪糕,開始吃什麼馬蒂爾,八喜鍾薛高之類的,還有就是外國的明治雪糕,雀巢雪糕和哈根達斯。可能大家會覺得雪糕發源於西方國家,實則不然。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雪糕的大眾化,確實始於國外。1904年,在聖路易斯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首次出現了美國生產的即制即售雪糕機。有人說美國人在19世紀末葉已開始有雪糕吃了。相傳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總統時,美國就設店製造雪糕出售,門庭若市。而英國比美國更早有雪糕,那是17世紀初,據說英國國王查理斯一世大設宮宴席,派人從法國請來"雪糕專家"製作雪糕。據說公元1550年,巴黎一家咖啡館的食譜上最先出現了"雪糕"這一品名。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其實,最早有雪糕的還是我們中國。2000年的《詩經·豳風》上說:"二之曰?鑿冰沖沖,三之曰納之凌陰。""凌陰"就是貯冰的室。周朝時,人們已用冰祭祀及饗賓客,這就是冰棍的起源。而雪糕的起源稍晚一點,大約在元朝時期。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時代(大約700多年前),皇宮裡又有了類似現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離華回國前,元世祖才讓人把這種珍品的製作方法教給他。馬可·波羅回去後,又把這種製作方法傳給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這種方法保密了約300年,到1533年,法國國王和意大利人結婚以後,製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傳入法國。1777年美國紐約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廣告。所以,國外的冰激凌幾乎都源於中國元朝。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可惜的是,我們先人留下的傳統雪糕手藝幾乎沒有添加劑,而如今的雪糕製作為了追求花樣,加入了各種添加劑。尤其是最近有網友爆料,她將一支海鹽口味的鐘薛高雪糕,放置在室溫31℃的條件下,半小時後雪糕表面的冰層化開,呈現奶油狀。這事引起網友極大關注。生產廠家稱,這是一種新型果凍冰糕,不完全融化屬於正常。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增稠劑添加過量所致。經有關部門調查發現,雪糕中食品添加劑數量的多少,和雪糕價格有關係。售價三四元一盒的雪糕,食品添加劑數量大都在10種以上;二三十元一盒的雪糕,添加劑數量大都有五六種;而一盒售價27元的八喜雪糕,僅有5種添加劑。

雪糕,在夏天,在中國 - 天天要聞

除了添加劑這件事,我最想表達的是價格問題。雪糕,本來是夏天必備,人人都能吃起的東西,但現在它的身價越來越高了。別說什麼八喜和鍾薛高了,就是伊利和蒙牛雪糕現在都翻着倍漲價,讓小編實在為之吝嗇啊!但對於雪糕的偏愛,又讓我不得不揮霍一把,畢竟那些美好的夏日記憶必須得吃着雪糕慢慢回味。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5款被低估的白酒,純糧釀造不輸大品牌,卻因包裝差被冷落 - 天天要聞

5款被低估的白酒,純糧釀造不輸大品牌,卻因包裝差被冷落

以前的我,白酒小白一個,總覺得包裝花哨的酒肯定錯不了,隨着酒齡增長,我琢磨出一個道理,以前挑酒光看臉,太膚淺了,那些閃閃發光的外表後面,不一定就有好貨。白酒的世界裡,其實藏着不少低調的高手。這些酒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只要你一嘗,那口感與味道有時候比那些大牌還好。可惜啊,就因為包裝太過樸素,好多人都沒發現它們的好。...
月薪五千的男人喝什麼酒?推薦這6款白酒,買的都是純糧酒 - 天天要聞

月薪五千的男人喝什麼酒?推薦這6款白酒,買的都是純糧酒

對於每個月掙五千塊左右的哥們兒來說,挑酒的時候得兼顧“好喝+不貴”兩大原則。高檔酒固然有它的妙處,但對咱來說,性價比高才是王道。平時喝的酒,安全也得排在第一位,好喝、放心,這才叫真享受。所以,兄弟們喝酒,純糧酒得是首選。啥叫純糧酒?就是實實在在用糧食加水,通過傳統的固態發酵做成的白酒,不搞液態發酵的捷徑,也不加...
這杯簡直是夏日神仙飲品,果汁界的天花板。 - 天天要聞

這杯簡直是夏日神仙飲品,果汁界的天花板。

我真的很喜歡吃楊梅!楊梅也有各種做法比如:冰鎮楊梅醬、楊梅荔枝飲、楊梅酒、凍楊梅、苦瓜楊梅、等等!我吃過這麼多楊梅的吃法,唯獨這一杯“楊梅蘋果飲”深得我心!酸甜解膩,吃火鍋、吃大餐、吃燒烤後一壺,太絕了!你們一定要試一試這個配方!
甜蜜來襲,一起來四團“桃”里“萄”氣 - 天天要聞

甜蜜來襲,一起來四團“桃”里“萄”氣

天氣逐漸炎熱起來繽紛的夏季果品也陸續成熟啦葡萄or桃子,你更愛哪一個今年四團鎮大橋村種植園內種植了14畝葡萄有“夏黑”“陽光玫瑰”兩個品種其中“夏黑”葡萄搶“鮮”上市“夏黑”葡萄有着“東方黑珍珠”的美譽外表圓潤可愛色澤呈紫黑色果肉脆爽且肉厚
晨讀 | 愛吃鹹的父親 - 天天要聞

晨讀 | 愛吃鹹的父親

父親愛吃腌菜,也許是因為,曾經吃不到鹽。   父親腌菜的癖好越來越嚴重了。過去他熱衷於芥菜、蘿蔔、黃瓜和大蒜,現在連白菜、辣椒、鴨蛋和海帶結都要腌上一腌。冰箱的保鮮層里,擺滿了他腌制食物大大小小的玻璃瓶。有一回,我看到玻璃瓶里放滿了生薑。我問父親,生薑為什麼要腌?父親說,腌一腌有味啊。果真沒幾天,吃...
內蒙古移動護航嫦娥六號攜月背“土”特產順利回家 - 天天要聞

內蒙古移動護航嫦娥六號攜月背“土”特產順利回家

6月25日,隨着一聲聲歡呼,嫦娥六號攜月背“土”特產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順利着陸,又一次刷新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新紀錄,作為通信行業國家隊的內蒙古移動繼嫦娥五號返航後圓滿完成了嫦娥六號探測器返航通信保障任務。內蒙古移動現場開展保障任務  作為嫦娥六號探測器着陸的重要通信保障部門,在接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