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2022年07月01日08:29:02 美食 1564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再過幾天就是小暑節氣了,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這幾天本地氣溫快速升高,一絲風也沒有,天氣悶熱,彷彿已經進入三伏天的感覺。天熱流汗多,記着少喝冷飲,多喝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還生津消食,老人孩子都愛喝,胃口也變好了。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這湯就是酸梅湯,最適合炎熱的夏季清熱解暑了。我家常備,天氣悶熱的時候,每天煮一鍋,簡單易做,小朋友都會煮,今天拿來分享給大家,相信很多家庭都喜歡喝酸梅湯,可能有些人會選擇在冷飲店裡買着喝,其實它的做法非常簡單,成本也很低,外邊買一杯酸梅湯的錢,自己在家做,足夠全家人喝了。

酸梅湯自古就是上好的夏日飲品,清代經御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老式甜飲,老飯骨桂花酸梅湯,就是用正統御醫配方製作而成的,用料講究,秘制烏梅烏棗(市面找不到),熏制烏梅。用料足,主料是競品的2-3倍,口感好,清涼解暑,爽口開胃,老人孩子都愛喝。三伏天必備,喜歡的朋友可以嘗嘗,可熱飲也可冰箱冷藏後再飲,真是太爽了。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酸梅湯能生津液,止煩渴,解暑熱,酸梅湯中的酸性物質,可以促進唾液腺與胃液腺體的分泌,有很好的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特別適合夏季飲用。酸梅湯含有檸檬酸蘋果酸,具有開胃生津,刺激食慾,促進消化的作用。

酸梅湯中還含有枸櫞酸,能祛除血管中的有害物質,有抗疲勞的功效。夏天人們胃腸道的殺菌能力相對減弱,加上普遍喜食生冷的食物,稍不注意就易導致腹瀉等消化道疾病。所以,此時可以適量喝一點酸梅湯來幫助腸胃把關。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接下來就一起看看具體做法吧!

【桂花酸梅湯】所需食材:老飯骨桂花酸梅湯1包。

做法及步驟:

這是前幾天剛剛拔草的老飯骨桂花酸梅湯,一包105克,如果喜歡口味特別濃郁的,這一包是1~2人的量,如果喜歡清淡一點的,這一包足夠一家三口飲用,我試過煮到4升水,味道也不淡。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打開包裝,裡邊有5個小包裝,包括天山烏梅、紫晶棗、山楂、甘草、肉豆蔻、桂花、冰糖。先把烏梅、紫晶棗、山楂、甘草、肉豆蔻反覆清洗乾淨。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清洗至盆中水很清即可。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料包中還配送一個無妨包裝袋,喜歡的可以將洗乾淨的食材放入袋中,煮出來的酸梅湯不需要過濾,直接能喝了,也可以直接煮,味道更濃郁,這個做法就隨個人喜歡。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將料理包放入養生壺中,我加了3升水(每包可以煮出至少三升酸梅湯,口味比較輕的人,可以加水至四升),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1.5個小時。然後加入冰糖和桂花,桂花也裝入到布袋中,再大火煮15分鐘。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出鍋,冷卻後即可飲用了,喜歡冰爽的,可以送入冰箱冷藏後再飲用。三伏天飲用酸梅湯,不僅酸甜爽口,還可起到開胃、補充水分的作用,比那些碳酸飲料要好多啦。別看酸梅湯味道酸,它卻屬於鹼性類食物,肉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點酸梅湯更有助於體內血液酸鹼值的平衡。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生津消食 - 天天要聞

小貼士:

在常溫下,酸梅湯是很容易變質的,如果看到表面有細細的泡沫浮起,就說明已經變質不能喝了。所以,如果酸梅湯一次喝不完,最好在冰箱里存放。

天熱少喝冷飲,這湯每天煮一鍋,味道酸甜,清熱解暑還生津開胃。歡迎留言,喜歡這道食譜,請關注,收藏,點贊,轉發和分享,感謝您的鼓勵支持!

此文為大海微瀾原創圖文,盜文盜圖必究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南陵龍蝦嘉年華 開“炫” - 天天要聞

南陵龍蝦嘉年華 開“炫”

人民網記者汪瑞華 張俊新鮮出鍋的龍蝦PLUS。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鮮嫩軟彈的倉溪龍蝦成為夜市餐桌的首選。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食客為倉溪生態龍蝦點贊。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市民遊客早早地就來到了嘉年華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盛“蝦”嘉年華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商戶現場烹飪龍蝦,忙得不亦樂乎。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嘉年華現...
螃蟹粽、陶瓷粽、麵塑粽……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 - 天天要聞

螃蟹粽、陶瓷粽、麵塑粽……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

粽子雖小,卻貫穿古今,展現着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美好。古代粽子長什麼樣?粽子又帶給人們哪些創作靈感?我們一起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古代粽子長什麼樣?在江西九江德安縣博物館裡,珍藏着一對南宋古墓出土的粽子。據古墓碑文記載,墓主周氏葬於公元1274年,距今已有750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博物館講解員 李佳:墓主人...
6月端午,這道硬菜可以多吃!葷素下飯又營養,吃了一次還想吃 - 天天要聞

6月端午,這道硬菜可以多吃!葷素下飯又營養,吃了一次還想吃

#頭條創作挑戰賽#6月端午,這道硬菜可以多吃!葷素下飯又營養,吃了一次還想吃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家常菜。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當時民間已普遍食用雞肉和蘑菇。這道菜不僅在尋常百姓家流傳,更在
端午安康,今天我們天南海北話“粽香” - 天天要聞

端午安康,今天我們天南海北話“粽香”

送走了早春三月的草長鶯飛,走過了人間四月天的輕吟低唱,迎來了初夏五月的糯米飄香。因為地理位置飲食文化的差異,所以粽子有南北風味。又根據口味,分為咸粽子和甜粽子。而今年,在咸甜粽子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不少“新勢力”“大混戰”。
端午來臨記者探訪粽子市場:傳統口味線下受歡迎,“榴蓮粽”“奶茶粽”新奇口味線上銷量俏 - 天天要聞

端午來臨記者探訪粽子市場:傳統口味線下受歡迎,“榴蓮粽”“奶茶粽”新奇口味線上銷量俏

隨着端午節的到來,粽子作為市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美食,也進入了熱銷的階段。新黃河記者探訪濟南粽子市場,卻發現今年粽子銷售與以往不同。實體店內傳統口味的粽子銷售量明顯上升,像“八寶”“蜜棗”口味的尤其受歡迎;而線上平台“水晶粽”“榴蓮粽”“奶茶粽”等新奇網紅口味的粽子銷量火爆,銷量最高達50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