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5月26日,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近日下發通知,印發《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在總體要求部分提出,到2030年,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數智供應鏈建設和發展模式,在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數智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全國數智供應鏈領軍企業,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當天,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解讀《行動計劃》時表示,數字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數智化已成為加快供應鏈創新的重要動能,是推動供應鏈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數智化有利於打造更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能夠顯著提升需求預測、智能決策、風險感知、自我修復等能力,有效應對不斷增長的外部風險挑戰。
洛軸集團技術中心研發團隊正討論盾構機軸承的數據參數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重點聚焦農業、零售等五大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行動計劃》圍繞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分別聚焦提升農業供應鏈組織水平、促進制造業供應鏈智能發展、增強批發業供應鏈集成能力、優化零售業供應鏈供給水平和推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等五大領域。
比如在提升農業供應鏈組織水平方面,《行動計劃》提出,發展智慧農業,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促進農業各領域各環節數智化轉型,夯實農業數智供應鏈發展基礎。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打通農產品供應鏈“最先一公里”。鼓勵流通企業與農業經營主體合作,支持發展農產品供應鏈服務商,加強消費大數據分析,促進農產品產加銷儲運各環節緊密銜接。
建設數智化農產品市場,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智能化水平,支持發展“前置倉+即時配送”模式,建強農業數智供應鏈網絡、節點和末梢。
在優化零售業供應鏈供給水平方面,《行動計劃》要求,鼓勵大型零售企業發揮優勢作用,加強供應鏈協同,推廣集採集配、統倉統配、供應商直配、自動補貨等模式,促進供需適配。支持零售企業採用數智技術整合全渠道信息,加快消費端信息向品牌商、製造商的反饋速度,引導開展“個性定製+柔性生產”,優化商品供給水平。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建設智慧商店,打造消費新場景,改善消費體驗。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農業、製造業、零售業等領域都是聚焦當下供給側的一端,通過對供應鏈體系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包括推動智能製造和數字物流等,能夠讓供給側的改革取得系統性的提升,從而更好推進供給側服務和產品性價比的提升,同時改善產品質量。
建設數智供應鏈實驗室、數智共享平台
《行動計劃》提出,鼓勵在產業鏈供應鏈中處於關鍵地位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加快數智技術與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整合數據資源,通過制定供應鏈戰略、建立合作機制等方式,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轉型。建設數智供應鏈實驗室、數智共享平台,加速數據流轉和信息交互,為鏈上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賦能、市場開拓、融資授信等支持,打造緊密耦合、高效協同的供應鏈集群。
在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業數智化轉型方面,《行動計劃》指出,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基於數智技術,面向農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領域發展需要,提供智能生產、智慧物流、跨境電商等一攬子解決方案,拓展組織變革、流程優化、管理決策等數智化服務,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業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介紹,《行動計劃》部署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的10項主要任務。培育數智供應鏈領軍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轉型。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業數智化轉型,促進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數智供應鏈對外開放合作,支持與跨境電商、海外倉儲物流協同發展等。
談及《行動計劃》的主要特點,上述負責人表示,首先,突出領軍企業帶動。供應鏈領軍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力,在供應鏈中處於關鍵地位,作用舉足輕重。《行動計劃》注重發揮供應鏈領軍企業的標杆引領作用,鼓勵引導領軍企業以大帶小、以點帶鏈,建設數智供應鏈統一公共服務平台,賦能鏈上中小企業,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建立健康可持續供應鏈生態。
其次,突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數智供應鏈依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現代數智技術,對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社會再生產環節進行改造升級,促進要素重組、流程優化、結構升級,有利於激發數據要素活力,提升重點領域供應鏈組織化、集約化水平,發展新質生產力。
與此同時,突出系統化全方位發力。供應鏈連接產供銷、上下游、大中小企業,涉及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企業等眾多主體。《行動計劃》堅持系統思維,強調政府各部門協調推動、產學研用協同發力,注重打通堵點卡點,促進數據和信息在供應鏈全鏈條順暢流動。
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圍繞加快推動數智供應鏈的發展,過去我們在各個細分領域都在不斷努力,這次則是堅持系統思維的原則,把各個環節、領域統籌起來考慮,協調推進,這是具有創新性的。“比如通過培育領軍企業來帶動,我們在各個行業都有領軍企業,想要在智能化、數字化方面發揮作用,往往要靠龍頭企業來帶動。從中國目前的經濟規模和體量來看,打造這樣的龍頭企業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