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或將割肉9億,蘋果會漲價嗎?庫克緊急回應

對於蘋果來說,今年真可謂多事之秋。

北京時間5月2日美股收盤,蘋果的股價下跌3.74%,收盤時每股跌至205.35美元。今年以來,蘋果股價已經累計下跌15.79%,市值蒸發了超過6000億美元,約4萬億元人民幣。儘管第二財季953.6億美元的營收數據超過分析師預期,但資本市場顯然嗅到了更危險的氣息。

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ceo蒂姆·庫克攤牌了:美國加征關稅,讓蘋果下季度可能多掏9億美元成本。更扎心的是,中國消費者對iphone的熱情持續降溫——曾經貢獻超千億營收的大中華區,如今市場份額已被華為、小米全面反超。

面對愈發嚴峻的關稅壓力,蘋果是否會用漲價來讓消費者為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埋單?這也是全球都萬分矚目的事情。在這次電話會上,庫克也給出了答案。

01 三季度或損失約9億美元

北京時間5月2日上午,美股盤後,蘋果發布了2025財年第二財季業績。

這份看似穩健的財報,卻隱藏着不少危機。

財報顯示,在截至2025年3月29日的第二財季,蘋果公司總營收為953.6億美元,市場預期為94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907.53億美元;凈利潤為247.8億美元,市場預期為242.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36.36億美元;每股收益為1.65美元,高於1.62美元的預期,去年同期為1.53美元。

從收入結構上看,蘋果業務分為產品和服務兩個部分。本季度,蘋果公司來自產品的凈營收為687.14億美元,同比增長4.1%;來自服務的凈營收為266.45億美元。

從業務構成分析,iphone業務以468.4億美元營收繼續擔當核心支柱,較去年同期增長2%,活躍設備安裝基數突破歷史紀錄。mac和ipad產品線分別實現79.49億、64.02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7%和15%,展現出在個人計算設備領域的持續競爭力。值得關注的是,服務業務雖以266.45億美元創下季度新高,但12%的同比增速較前季放緩,且略低於市場預期,這為依賴高毛利服務收入支撐估值的商業模式敲響警鐘。而可穿戴設備及配件板塊75.22億美元的營收則同比下滑4.9%,反映出消費電子市場需求分化的趨勢。

二季度,大中華區160億美元的營收給蘋果ceo蒂姆·庫克潑了盆冷水——同比2.3%的跌幅,讓分析師的預期落空。庫克在財報電話會上解釋稱,若剔除匯率波動影響,該地區業績實際持平,且銷售呈現逐季加速跡象。不過,中國本土品牌競爭加劇與供應鏈調整壓力,仍使投資者對該市場前景保持謹慎。

無論如何,二季度的成績還算差強人意。但財報電話會議的召開,又掀起了真正的狂風暴雨。庫克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預計將在第三財季因美國關稅政策損失約9億美元,預期第三財季營收同比增幅為0%-10%區間的下半段。

蘋果ceo蒂姆·庫克

相比於往年慣例,這場電話會議結束得很倉促,持續不到30分鐘。會議透露的多重隱憂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蕩,當日蘋果股價收跌3.74%至205.35美元,盤後交易時段進一步下挫近4%。

兩家華爾街機構在財報發布當日下調蘋果評級,年內累計15.79%的股價跌幅凸顯投資者對多重風險的重新定價。即便公司宣布追加1000億美元股票回購併將股息提高4%,也未能扭轉市場情緒——這項回購規模較去年同期減少100億美元,被部分分析師解讀為預留現金應對不確定性的信號。

02 當下不會宣布漲價

當特朗普政府4月初揮舞起“對等關稅”大棒時,全球果粉的錢包集體一緊——沒人知道,蘋果是會自行承擔關稅帶來的成本費用,削減利潤,還是通過漲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摩根士丹利指出,關稅政策將使蘋果的供應鏈成本每年增加85億美元,這一巨大的成本壓力若無法有效化解,將直接衝擊蘋果的利潤空間。分析人士認為,蘋果公司可能會提高產品價格,否則該公司每股盈利可能會下降15%。若蘋果採用漲價方式,讓消費者為關稅埋單,那麼,蘋果手機價格預計將上漲30% - 40%。這意味着,頂配iphone 16 pro max價格可能要突破2300美元(約合1.67萬元人民幣)。

資本市場率先上演“末日逃亡”,“對等關稅”政策一出,蘋果市值四天蒸發5333億美元,直接讓微軟趁機奪回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美國街頭更是瘋狂,由於擔心未來蘋果產品價格上漲,消費者像搶購物資般湧向蘋果店。外網也有消費者高喊:“如果iphone賣到2300美元,我和我全家都不再為此買單。”

為了儘可能減少關稅帶來的成本上升影響,蘋果公司選擇在美國政府新關稅政策生效前,將蘋果手機產品從印度緊急運往美國。3月底蘋果公司僅在三天內就安排了5架飛機,滿載蘋果手機等產品從印度空運往美國。外媒稱,空運這批產品是為了規避美國政府近日實行的關稅政策,同時印度和其他地點的蘋果工廠一直在向美國運送產品,因為他們預計關稅會變得更高。

據報道,當時蘋果已在美國囤積庫存以滿足未來幾個月的需求,試圖在短期內保持價格穩定。

庫克在電話會上表示,財季初和財季末的iphone庫存水平相當,意味着在此期間並未出現大量庫存積壓,並未看到明顯證據表明關稅導致需求被大幅提前釋放。庫克還稱,關稅對蘋果第二財季影響有限,當下不會宣布漲價。

他表示:“我們非常積極地參與了有關關稅的討論。”公司“將繼續就價格問題進行溝通”。他還說道,運營團隊“在優化庫存供應鏈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此外,蘋果首席財務官kevan parekh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預計第二季度美國市場銷售的大多數iphone將產自印度,而其他設備(包括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的大部分則將來自越南。此舉旨在緩解投資者對利潤的擔憂。

03 供應鏈危機

面對特朗普政府新一輪“對等關稅”政策的持續施壓,蘋果公司正在編織一張供應鏈安全網。在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庫克明確透露了關鍵布局:“蘋果公司今年將(設法)從美國獲取190億份芯片供應,準備在美國生產芯片、玻璃(面板)、面部識別模組等。公司計劃繼續推進供應鏈的多樣化。”

據外媒爆料,蘋果的供應鏈高度依賴全球協作,其核心零部件如博通的fbar濾波器、康寧玻璃等主要來自美國本土,而組裝環節則集中於中國及東南亞地區。

蘋果公司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將ipad和airpods的生產部署于越南,將iphone的部分生產部署在印度,從而避免特別關稅“加身”。但如今,這兩個國家同樣面臨著高額關稅,讓“未雨綢繆”的蘋果公司變得進退維谷。

蘋果90%的組裝工作在中國完成。庫克曾明確表示,美國的製造業環境與亞洲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在勞動力成本和產業鏈配套能力方面。他還說過,中國擁有大量能夠操作最先進機器的工程師,而美國在這方面則難以匹敵。因此,從短期來看,蘋果要實現生產環節的大規模轉移仍面臨現實制約,難以真正落地。

這場波及全球的供應鏈變革正在改寫商業規則。在關稅颶風中,蘋果的供應鏈巨輪正駛向充滿未知的深水區。

參考資料:

《關稅打擊、收入遭重創,蘋果不能再躺平賺錢了》 鈦媒體

《蘋果公司預計第三財季損失約9億美元》 新華社

《美國蘋果公司迎來至暗時刻》 科技頭版

《被特朗普關稅圍剿,蘋果下一步何去何從?》 財聯社

《絆倒蘋果的,不止是關稅》 伯虎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