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奧馬哈場正在進行中。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就投資與社會公益之間的良性循環注入新思考。
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 李源海
財聯社記者梳理主要觀點,以供讀者參考。
李源海強調,投資不應止步於經濟效益,還要承擔社會責任,公益或許是連接投資與社會價值的重要一環。
他介紹,目前,寧泉資產正就公益方向進行一些具有創新意識的嘗試,包括將公益捐贈與資管產品的業績增長掛鈎、公益獎金制度設定等。
對於近年的科技股投資熱潮,李源海提到,他們雖然投了不少科技股,但不傾向投資變化極快的新興行業,這類領域競爭激烈、淘汰率高,難以形成長期穩定收益。
他聚焦ai應用進展,但也表示,在投資品種選擇上會盡量避免追逐估值過高的熱門標的,更偏好技術成熟、業務模式簡單並且現金流穩定的科技公司。
李源海坦言,近年的市場環境下,要實現低回撤基礎上的穩健增長,操作難度提高。寧泉資產在行業和板塊配置上,重點側重於內需增長相關領域,如地產物業、公用事業、家電消費、化工以及新能源等。
具體到公司選擇標準上,李源海提到,仍然優先選擇估值低、現金流充足且重視二級市場股東回報的企業。
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作為一家備受關注的私募基金,寧泉資產在近幾年的科技股熱潮中相對冷靜,對於運營商、公用事業、物業管理等高股息資產更為關注。
“我們其實投了不少科技股,只是不傾向投資變化極快的新興行業,認為這類領域競爭激烈、淘汰率高,難以形成長期穩定收益。”李源海解釋道。
在本輪科技浪潮中,李源海聚焦ai應用進展,“一個新的技術革命,最終要體現在提高人類效率上,體現在相關產品的收入實現情況上,因此在投資品種選擇上會盡量避免追逐估值過高的熱門標的,更偏好技術成熟、業務模式簡單並且現金流穩定的科技公司。”
近年來,權益市場波動顯著加劇,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這對投資機構的組合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源海坦言,要實現低回撤基礎上的穩健增長,操作難度提高。
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寧泉資產在行業和板塊配置上,重點側重於內需增長相關領域,如地產物業、公用事業、家電消費、化工以及新能源等。在公司選擇標準上,仍然優先選擇估值低、現金流充足且重視二級市場股東回報的企業。
社會是投資得以依託的最大基本面
李源海以巴菲特的財富觀為引,指出巴菲特將個人財富的99.5%用於慈善事業,僅0.5%留給子女。這種財富觀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投資人要有超越金錢之上的目標追求,這樣心態會更加平和,投資也可能更順暢。”李源海表示,投資的最大基本面在於我們所依託的社會,公益可以讓社會更加美好。
寧泉資產在踐行這一理念上,進行了一些具有創新意識的嘗試。比如,公司將公益捐贈與資管產品的業績增長掛鈎,設定明確的業績條件,一旦達標,便向公益組織捐贈預先約定的金額。這種模式強化了資管公司與社會公益的密切聯繫,投資成果能惠及更多的人、成為回饋社會的公益力量,社會公益反過來成為資管公司做好業績的動力。
在員工的激勵約束上,寧泉資產推出的公益獎金制度同樣頗具特色。每年,公司會向部分員工發放專項公益獎金,這筆獎金有着明確的使用規定——只能用於員工自主選擇的公益項目,員工可選擇以個人或公司名義進行捐贈。這一安排不僅是對員工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更是對資管行業從業人員激勵約束機制的創新探索。
這種將公益融入企業運營和員工發展的模式,從行業層面看,有助於提升資管行業的整體形象;從社會層面而言,大量公益項目的開展促進了社會和諧,增強了企業與社會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