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財政部出手認購,四家國有大行定增方案落地!預計將獲得合計超5000億元注資,進一步充實核心資本
中國基金報記者 憶山
3月30日下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相繼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通過了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議案。四家銀行合計募集金額不超過520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去年9月24日,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鞏固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發展的能力,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經研究,國家計劃對6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
中行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650億元
中國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發行對象為財政部,財政部擬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發行的股票。發行股票的價格為6.05元/股,擬發行股票的數量為272.73億股,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650億元(含本數),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本行的核心一級資本。
本次發行前,財政部未持有中國銀行的股份。限售期為五年。
中國銀行表示,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用於增加本行核心一級資本,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的規定,契合該行長期戰略發展方向,有助於優化資本結構,提升資本充足水平,對該行長遠發展和股東價值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銀行表示,核心一級資本是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本次核心一級資本補充有助於中國銀行夯實資本基礎,優化資本結構,提升穩健經營能力和風險抵禦能力,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
下階段,中國銀行將以實際行動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紮實做好“五篇大文章”,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水,持續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助力金融強國建設中,不斷開創中國銀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建行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050億元
建設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發行對象為財政部,財政部將以現金方式認購a股股票。發行定價基準日為2025年3月30日,發行價格為9.27元/股,擬發行股數約為113.2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50億元,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財政部作為國家行政機關,目前不持有建設銀行股份。限售期為五年。
建設銀行表示,財政部戰略投資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增強財政政策傳導效能,推動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交行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200億元
交通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發行對象為財政部、中國煙草和雙維投資。其中,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為1124.2億元,中國煙草擬認購金額約為45.8億元,雙維投資擬認購金額為30億元。認購方式為現金認購。
此次發行股票的價格為8.71元/股,擬發行的股票數量為137.77億股。發行完成後,財政部持股比例超過30%,將成為該行控股股東。
此次發行的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以支持未來業務發展。
交通銀行表示,此次發行將進一步充實該行資本,提升資本充足率,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夯實該行各項業務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基礎,為該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應對國內外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和未來持續保持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郵儲銀行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300億元
郵儲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發行對象為財政部、中國移動集團和中國船舶集團。其中,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約為1175.8億元,中國移動集團擬認購金額為78.54億元,中國船舶集團擬認購金額約為45.66億元。認購方式為現金認購。
本次發行的發行價格為6.32元/股,擬發行數量為205.7億股。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
郵儲銀行稱,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契合該行長期發展戰略,有利於該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資本內生積累能力,強化風險防控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該行將採取有效措施推進業務發展、落實戰略目標,通過對募集資金的合理利用,提升該行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中長期股東價值。
預留更多“安全墊”
分紅“底氣”更穩足
截至本周末,國有六大行2024年年報悉數出爐。數據顯示,2024年,國有六大行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52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4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六大行2024年歸母凈利潤均較2023年實現正增長。
不過,在加力服務實體經濟背景下,銀行業面臨凈息差收窄難題,凈利潤增速面臨下降的風險,而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是銀行內源資本補充的重要來源,盈利能力下降意味着銀行內源資本補充能力降低。
因此,通過定向發行a股股票融資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能有效地幫助國有大行應對盈利端的短期波動,進一步增強國有大行風險抵禦能力,預留足夠發展的“安全墊”。
分紅方面,根據統計,六大行合計擬派發2024年年末股息超2158億元,若加上此前中期分紅,擬派發的年度總金額累計超4200億元。
一直以來, 國有大行都是分紅“大戶”,積極通過高分紅更好地回報投資者,但若要持續保持高分紅還需要較高的資本充足率水平。
截至2024年末,建行、工行、中行、農行、交行、郵儲六大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48%、14.1%、12.2%、11.42%、10.24%、9.56%,較2023年末均呈上升態勢。
根據全球系統性重要性銀行要求,四大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底線分別為9.0%、8.5%、8.0%。雖然六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高於監管要求,且保持上升態勢,但在更加有力支持實體經濟、凈息差持續收窄的大背景下,若要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國有大行仍有較為強烈的資本補充需求,因此這一輪資本補充的強化無疑將進一步夯實國有大行持續分紅的信心。
改善盈利預期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提升,也能緩解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降低系統性風險預期,改善盈利預期,從而讓估值修復的“通道”更敞亮。
分析人士指出,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使銀行能夠擴大風險加權資產規模,撬動更多信貸投放,從而改善收入結構。當前,銀行凈息差收窄導致利潤承壓,信貸擴張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對沖盈利下滑壓力,增強市場對銀行未來盈利的預期。
同時,定向增資體現出中央對國有大行未來經營業績、轉型發展的堅定信心,無疑釋放了明確政策信號,傳遞出金融體系穩定的政策導向,有助於緩解投資者對銀行潛在風險的疑慮,提升市場風險偏好。
校對:王玥
編輯:小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