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灘企業庭外重組中心幫助困境企業“破繭”新生

近日,隨着法院受理某困境企業的重整申請,意味着全國首例庭外重組司法程序銜接項目落地。這起由北外灘企業庭外重組中心處理的案件,為化解困境企業債務危機、激活企業再生能力提供了新路徑。

《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8.0行動方案》提出“推動完善重組和破產重整機制,支持以市場化方式開展庭外重組”。業內人士指出,以前企業想卸下債務,往往只能通過法院破產重整程序。相較於走破產程序,庭外重組具有多重優勢,特別是相對靈活。一方面,能在較為寬鬆的環境下讓困境企業完成債務梳理、債權人談判、投資人引入、重組方案表決等工作;另一方面,能讓企業維持正常經營,獲得較為穩定的現金流,避免市場恐慌。但庭外重組的難點也在於靈活性,一旦有債權人違約,如拋售困境企業資產等,將為企業帶來不可控的損失。虹口區探索的庭外重組與庭內司法程序進行機制化銜接的庭外重組方案,恰恰規避了這一風險,為庭外重組階段的推進以及之後的司法銜接提供了專業指引和制度保障,對企業、員工乃至市場都是多贏。

去年初,全國首家由地方政府推動設立的困境企業服務再生平台和特殊資產統一大市場交易平台,即北外灘企業庭外重組中心在虹口區設立。同年9月,該中心與上海破產法庭簽署《關於庭外重組工作協作機制的備忘錄》,明確庭外重組與司法重整相銜接的制度規範,邁出了困境企業救治從“法庭主導”向“市場驅動+司法護航”轉型的第一步。

本案涉及的困境企業正是了解到這一信息後,找到北外灘企業庭外重組中心,希望依託這一新機制,在不影響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化解債務危機。在該中心創新推出的“企業重組官”名單中,困境企業與債權人經過協商,最終選擇了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所。

如今,該困境企業所持有的商場依然一派熱鬧景象,商戶正常經營,客流平穩有序。方達律師事務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破產管理人”不同,律所作為“企業重組官”,不是接管企業,而是讓企業儘可能保持正常經營。同時,通過制定重組方案、找到新投資人,為企業“重生”鋪平道路。經過5個月的努力,該案件已進入法院受理階段,為企業重整提供司法保障。“前置的庭外重組完成了企業調研、重組方案設計等環節,為後續進入法院司法程序提供參考,大大提升了企業重組效率。”他說,“方案越早執行,企業越早獲益。”

虹口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庭外重組與司法程序銜接通道的打通,為更多困境企業贏得了生機,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再探新路。世界銀行評估體系將“辦理破產”作為一項指標,本案的辦理也為上海探索市場化庭外重組破題。依託虹口區在資產管理、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優勢,北外灘企業庭外重組中心已吸引銀河資產管理、紫金礦業投資、信達創新投資等多家機構加入成為投資人,將為困境企業提供更多支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原標題:《北外灘企業庭外重組中心幫助困境企業“破繭”新生》

欄目主編:祝越 文字編輯:張曉鳴

來源:作者:文匯報 單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