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重慶金融監管局金融消保處負責人:行業共治打擊金融黑灰產 跨部門構建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做好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以非法金融中介為核心的金融領域黑灰產規模存在持續擴大趨勢,金融消保工作如何應對?各部門應如何做好跨部門監管協同,齊抓共管打擊金融領域黑灰產?金融監管總局日前發文要求金融機構發展消費金融,各監管局將如何落實相關要求,引導機構助力提振消費?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證券時報記者帶着這些問題,專訪了重慶金融監管局金融消保處負責人,以“重慶實踐”,看金融監管部門如何“保障金融權益 助力美好生活”。

財政貼息、金融資源配套降低融資成本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財政與金融政策的聯動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財政部已明確將對重點領域的個人消費貸款給予貼息;重慶金融監管局在強化財政與金融政策聯動,推動提振消費方面有哪些經驗?今年在落實財政部推出的兩項貸款貼息政策方面,有哪些初步安排打算?

重慶金融監管局金融消保處負責人:在經驗方面,我局首先是強化與貼息政策對接,創新金融服務促消費。依託金融支持消費的重慶特色品牌“金渝惠”,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申報,經專家評審後共有11家機構參與實施家裝廚衛消費品以舊換新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舊房裝修、局部換新貸款按照年利率2%,貼息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標準予以貼息。推動財政補貼、金融讓利、企業促銷等措施疊加形成合力,進一步拉動消費。積極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國家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結合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措施開發專屬消費貸款產品,建立與品牌製造、賣場商家、渠道場景等企業的聯動機制,推出消費滿減、息費減免、分期優惠等惠民措施,將優惠力度、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化,合理運用金融槓桿放大政策效應。

同時,統籌優化貸款貼息政策執行流程。一是統一貼息貸款申請平台。將貼息申報流程整合於小程序中,全程線上申報,便於消費者直接參与活動。二是嚴格申報材料審核與補貼金額確認。明確金融機構主體責任,由發放貸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消費者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專項消費貸款專用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限定的家裝、家電、傢具、廚衛等行業領域商戶消費使用。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每月根據消費者實際使用貸款情況計算補貼金額,並經第三方審計機構複核後發放。確保申報材料與補貼金額真實和準確性,突出源頭治理,避免出現造假、“薅羊毛”等市場亂象。

對於今年財政部推出的兩項貸款貼息政策,我們將引導轄內金融機構靠前謀劃,聚焦於汽車、家居家電、3C產品等重點消費領域和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餐飲住宿、健康、養老等基礎領域,創新推出一批能契合消費者需求、充分覆蓋各區域各類人群、優惠幅度更大的消費貸款產品。積極響應、申報國家後續推出的相關貸款貼息政策,全力做好財政貼息與金融資源的協同配套,降低消費者融資成本,增加更多優質服務供給。

打擊非法金融中介是重點

證券時報記者:多地金融監管局近期均發布了關於所謂“零首付”購房的風險提示,重慶金融監管局在這方面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情況如何?在消保工作中還有哪些主要風險點位需要重點關注?

重慶金融監管局金融消保處負責人:年初以來,我局也收到一些重慶市民反映遇到“零首付”購房的相關情況,其中多為各類中介機構虛假宣傳,甚至存在欺詐“套路”,可能導致購房者成本進一步提高。針對此類情況,我局從個案處理、風險提示、行業指導三個方面入手,做好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在個案處理方面,收到群眾反映的事項,我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繫群眾了解情況,幫助群眾妥善解決好爭議。在風險提示方面,除常規的套路模式、提示內容外,我局特別發布了轄內發生的真實案例,讓風險提示更具可讀性、更易理解。在行業指導方面,我局指導金融機構關注同類問題、轉發風險提示,要求機構積極協助消費者化解風險、降低損失、及時報案。

除上述“零首付購房”套路外,我局還發布過“貨運領域招聘‘套路貸’”“不法貸款中介誘導消費者‘債務重組’”“‘共享屏幕’等新型詐騙手法”等風險提示。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詐騙和各種套路陷阱的花樣也不斷翻新。作為監管部門,對“反催收”“代理維權”等非法金融中介開展打擊行動是一項重點工作。同時,加強金融產品適當性管理、規範金融機構銷售行為、提升轄內金融消費者金融知識素養等也是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有效手段。

對金融消費者而言,在購買金融產品、享受金融服務時,應選擇正規渠道、警惕虛假宣傳,做好風險的識別和防範。如遇金融消費糾紛,應依法通過正規渠道進行維權,保護好個人信息;如發現自己陷入詐騙陷阱導致資金受損,或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應保存好聊天記錄、通話錄音、合同協議、交易截屏等證據,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當前詐騙形式不斷演變翻新,偽裝性越來越強,消費者還要加強金融知識和防騙知識學習,強化反詐意識、提升反詐能力,遠離各種“套路”“陷阱”,保護好自身“錢袋子”。

行業共治打擊金融黑灰產

證券時報記者:重慶金融監管局指導金融機構成立全國首個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這個聯盟在打擊黑灰產方面具體是怎麼發揮作用的?當前打擊黑灰產的重點、難點在何處?

重慶金融監管局金融消保處負責人:當前,以非法金融中介為核心的金融領域黑灰產規模存在持續擴大的趨勢,威脅着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和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他們以“代理維權”“代理退保”等為名,以非法牟利為目的,通過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惡意製造和放大金融消費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矛盾糾紛,切斷消費者與金融機構間正常的磋商調解機制,扭曲異化消費者正常訴求,阻礙消費者正常維權,從中收取高額代理費或其他非法收益。

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AIF聯盟,下稱“聯盟”)通過“信息共享+科技+協助”模式,構建覆蓋預防、打擊、治理全鏈路防控體系,通過打破金融機構間信息壁壘,整合技術資源,形成行業共治格局,為打擊金融黑灰產維護金融安全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主要措施為:一是信息互通與策略共享。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常態化協同機制,聯盟成員單位實現金融黑灰產的最新打法套路的同步共享,逐步建立針對非法金融中介、金融黑灰產的“黑名單”。對黑產相關問題和風險進行預警,助力成員單位提前做好風險防範,及時識別客戶異常操作並採取相應措施。二是聯合行動與案件協作。整合各方資源,在發現黑產線索後,協調具有相關經驗和資源的成員機構組成聯合行動小組。通過聯合報案、線索互通和跨機構協作,提升打擊效率。截至當前,聯盟協助警方受理非法代理維權案件624起,對544名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行政處罰,預警電信詐騙案件135萬起。三是科技賦能與精準打擊。聯盟積極推動成員機構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運用科技手段監測、識別和阻斷黑灰產活動。例如,聯盟成員單位自主研發全國首個黑產預警防範平台,該平台於2024年3月底正式上線,已導入黑灰產數據10萬餘條,目前已有20餘家機構正式接入。四是行業協作與司法聯動。聯盟成員涵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絡小貸機構等141家單位,通過定期舉辦論壇和研討會,推動行業共同制定打擊非法金融中介等金融黑灰產的相關策略。聯盟與西南政法大學等機構合作開展專項研究,探索黑灰產治理的法律和技術路徑。同時,聯盟在金融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加強與司法機關的合作,通過向警方提供線索和證據,協助追逃134人,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動案件偵辦。五是金融教育築牢防範根基。聯盟組織成員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向消費者普及非法金融中介等金融黑灰產的常見類型、危害以及防範方法,以提升消費者的防範意識築牢打擊金融黑灰產的基礎,從源頭上壓縮金融黑灰產的生存空間。

當前打擊黑灰產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打着“代理退保”“債務優化”“反催收”等旗號開展的非法金融中介活動。今年“3·15”期間,我局聯合重慶證監局等部門在2025年重慶“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暨“遠離非法金融中介 守護群眾合法權益”專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發布了“重慶十大非法金融中介警示案例”,針對金融黑灰產活動猖獗的“重災區”,揭示黑灰產主要的套路和手法,並對廣大群眾作出風險提示。

全力構建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證券時報記者:除了全國首個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重慶金融監管局在金融消保方面還有“全國首個跨區域社會組織”“全國消金公司行業首家駐場調解工作站”,這些制度創新背後有什麼考慮?在具體工作中如何做好跨部門、跨區域協同?

重慶金融監管局金融消保處負責人:重慶金融監管局指導成渝金融消保中心(重慶)免費為金融消費者提供投訴辦理、糾紛調解、政策諮詢、金融知識教育等服務,旨在打造“諮詢+投訴+調解+訴調對接+司法確認”的一站式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模式。這是貫徹落實金融監管總局“全力構建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和重慶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促進條例的重要舉措。

指導設立消金行業首家駐場調解工作站,是充分考慮和適應重慶作為互聯網金融高地的需要,並結合消費金融行業特點和科技金融創新,進一步暢通糾紛多元化解渠道、降低消費維權成本和提升糾紛化解便捷性的重要舉措,積極發揮調解在就地、靠前化解基層矛盾糾紛中的作用,努力將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訴前和化解在萌芽狀態,力爭做到糾紛早發現、早調解、早化解,切實解決金融消費者“急難愁盼”問題。

在具體工作中,重慶金融監管局強化與地方政府部門的協作。指導推動消保中心積極融入成渝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和渝中區數字金融投訴、調解、仲裁中心合作解紛大格局,並指導消保中心落實重慶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促進條例,推動打造“消保中心+司法協同中心”糾紛協同機制。消保中心成立來,累計受理成渝金融司法協同中心轉派案件3000餘件。協同司法等部門,建設轄內律師調解員隊伍,為消保中心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同時,注重司法訴調對接和協同。指導推動消保中心納入重慶市高院特邀調解組織,並指導消保中心在重點區(縣)法院設立7個調解工作站,推動打造“消保中心+工作站”協同解紛機制,就地就近就便化解消費者糾紛。與全市9家法院開展訴前委派和委託調解。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在消保中心設立“駐園法官工作室”和“代表委員聯絡站”,強化“基層法院+中心”的協同,共同聯合開展金融宣傳教育、發布訴調對接優秀典型等。

在跨區域解紛協同方面,重點強化成渝雙城經濟圈解紛協同,指導消保中心與成渝金融法院立案庭、四川金融糾紛調解組織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強化合作聯動解紛,推動打造“消保中心+四川調解組織”協同解紛機制。2023年以來,協同川協處理轉辦案件共計33件,涉及金額65.36萬元,達成25件,達成金額47.20萬元,達成率75.76%。重慶金融監管局還推動與其他省市解紛工作聯動。自2024年3月金融消費者保護服務平台上線以來,累計協同處置異地金融消費糾紛近5000件,極大降低異地消費者維權成本。

此外,重慶金融監管局還指導消保中心與轄區16家金融機構建立小額糾紛快速調解機制,協同化解小額金融糾紛。通過加大解紛業務培訓和“送教上門”力度,提升機構解紛止爭水平,引導機構自主參調。中心成立來,通過小額糾紛快調機制化解糾紛逾1000件,參調機構覆蓋率達到90%。

責編:萬健禕

校對:王錦程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

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擊關鍵字可查看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A股,年內首單主板IPO來了!丨證監會明確!事關上市公司破產重整丨央行發布最新數據!“擇機降准”如何理解,專家解讀→丨A股,放量大漲!中國資產全線爆發丨午盤突發!全線爆發!丨超一線男星在澳門輸10億元?公安出手:造謠男子被拘留!丨深夜,美股大跌!道指重挫500點,黃金期貨歷史新高!丨俄烏突發!普京:同意停火30天建議丨200%關稅!特朗普再發威脅丨港股重大調整,門檻要降?港交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