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睒睒實控的浙商基金人事變動頻繁!規模大幅縮水,旗下多隻基金虧損

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浙商基金”)再次迎來人事變動。

2月18日,浙商基金髮布公告稱,因個人原因,王斌卸任全部3隻在管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職務,並已按規定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相關手續。

事實上,浙商基金人事變動頻繁,除了基金經理卸任外,前段時間浙商基金的高管也發生了變動。2024年11月8日,浙商基金髮布關於高級管理人員變更的公告稱,公司新任命劉岩為總經理和財務負責人,任職日期為2024年11月6日。原總經理和財務負責人王波因個人原因離任。

在人事變動頻繁背後,浙商基金的風險也正在浮出水面。

基金經理卸任

浙商基金於2010年9月28日獲批設立,同年10月正式開業運營,註冊地為杭州,註冊資本叄億元。公司現有股東方包括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證券和養生堂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0%、25%、25%。據天眼查,股權穿透後,浙商基金的實控人是鍾睒睒,持股25%。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浙商基金的基金經理數量為15人,而行業平均為23.74名。這表明浙商基金的基金經理數量少於行業平均水平。浙商基金的基金經理平均工作年限為2.48年,低於行業平均的4.71年,且浙商基金中工作年限最長的基金經理為5.35年,也意味着浙商基金的團隊經驗可能不如行業平均水平豐富。不僅如此,浙商基金近一年離任的基金經理有4人,高於行業均值,也印證浙商基金的基金經理流動性較高,可能影響團隊穩定性。

圖源:wind

近期,浙商基金公告稱基金經理王斌卸任全部3隻在管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職務。其卸任產品分別是:浙商聚潮新思維a(166801.of)、浙商智選新興產業a(015373.of)和浙商科技創新一個月滾動持有a(009353.of)。

然而,從任職回報來看,王斌管理的三隻基金業績並不理想。浙商科技創新一個月滾動持有a自2021年8月接管以來,任職回報率為-16.84%,同類排名528/2110;浙商聚潮新思維a任職回報率為-5.33%;浙商智選新興產業a任職回報率為-2.47%,同類排名886/2959。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王斌管理的三隻基金規模均較小,合計未超過1億元。其中,浙商科技創新一個月滾動持有a份額從2024年三季度末1.77億份降至四季度末8471.12萬份,同比下滑約52%;浙商智選新興產業a從2024年三季度末1.68億份降至四季度末7819.82萬份,同比下滑約53.46%。這一現象與機構大規模贖回有關,2024年四季度,兩家機構分別贖回浙商科技創新一個月滾動持有a約4419.59萬份和718.68萬份,另一家機構贖回浙商智選新興產業a約3040萬份。

截至2月18日,王斌在管總規模1.55億元,與2024年三季度末3.96億元相比下滑約60.86%,與2022年3月31日最高規模18.99億元相比下滑91.84%。

王斌卸任後,三隻基金由成子浩管理,成子浩2020年7月加入浙商基金,此前無公開產品管理經驗,2025年1月7日任基金經理,目前管理五隻產品規模合計10.41億元。

2025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基金經理變動頻繁。wind統計顯示,截至2月19日,已有596隻基金髮生基金經理變更。多位知名基金經理也出現了“清倉式”卸任的情況,例如工銀瑞信基金的張宇帆和中歐基金的曹名長。

規模縮水

近年來,浙商基金的管理規模經歷了從高峰到低谷,再到如今不穩定狀態的過程。2017年一季度末,浙商基金管理規模曾達到巔峰609.66億元,但隨後急劇下滑,2018年末降至213.60億元。此後雖有回升,但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

2024年上半年,浙商基金公募管理總規模為522.01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了89億元,同比減少14.57%。截至目前,浙商基金的基金規模430億元,再次出現下滑,規模增長承壓。

目前,浙商基金的15位基金經理在管規模也較為分化,其中在管規模最多的是基金經理趙柳燕,在管基金產品7隻,在管基金規模270.2億元;其次是牛冠群、朱靖宇,在管規模分別是250.18億元、155.29億元。從浙商基金430億元的總規模來看,這三人撐起了浙商基金在管基金規模的“半壁江山”。

圖源:wind

從產品分類來看,浙商基金39隻產品中,股票型基金4隻,規模8.73億元;混合型基金16隻,規模46.43億元;債券型基金16隻,規模233.86億元;貨幣市場型基金2隻,140.98億元;fof基金1隻,0.13億元。截至2024年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管理規模合計不足60億,佔總管理規模的14%。不僅如此,浙商基金還存在“債強股弱”的偏科問題,即固收類產品表現較好,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業績不振。

12隻基金自成立以來虧損

浙商基金旗下多隻基金業績不振,其中有12隻(同名a、c為1隻)基金自成立以來至今虧損。基金產品自成立以來虧損幅度分別是:

浙商智選先鋒一年持有c:-41.96%

浙商智選經濟動能c:-34.65%

浙商智選經濟動能a:-33.58%

浙商大數據智選消費c :-32.65%

浙商聚潮產業成長c:-30.51%

浙商全景消費c:-26.00%

浙商聚潮新思維c :-15.91%

浙商智選領航三年持有c:-15.10%

浙商智選領航三年持有a:-14.40%

浙商滬深300指數增強c:-11.64%

浙商智選價值c:-8.54%

浙商智選價值a:-6.78%

浙商智選新興產業c:-3.29%

浙商智多享穩健c :-2.26%

浙商智選新興產業a:-1.97%

浙商智多享穩健a :-1.67%

這12隻基金在2021年或2022年間成立,均屬於混合型基金。而在上述基金中,基金規模超過2億元的基金只有浙商智選經濟動能c(規模2.29億元)、浙商智選價值c(規模2.53億元)、浙商智選領航三年持有a(規模3.4億元)、浙商智選價值a(規模7.1億元)。

舉例來看,浙商智選價值a成立於2021年4月16日,截至2月20日,近一年業績為-0.21%,近三年為-18.21%,成立以來為-6.78%,年化收益-1.81%。近一年在同類排名3816/4169,排名靠後。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9月,該只基金經理由賈騰變更為劉新正。該基金經理的超越基準回報為-5.34%

圖源:wind

浙商基金的多隻基金業績不振,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的同時,也影響公司的整體收益。wind數據顯示,2023年,浙商基金的凈利潤為3533.82萬元,同比下降22.08%;2024年上半年,浙商基金凈利潤同比下滑99%,僅為23.57萬元,而2023年同期為3063萬元。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9656.64萬元,同比下降39.55%。

浙商基金如何在市場波動中實現穩健收益,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