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微調對華關稅,中國着手第二波反制,朔爾茨提出解決方案

近日,歐盟略微下調了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擬議關稅。其中,對吉利汽車加征的關稅從20%下調至19.9%,上汽集團的關稅從38.1%下調至37.6%。

6月17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歐盟的部分豬肉及豬肉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數據顯示,歐洲每年銷往中國的豬肉價值約為25億歐元。該反制措施的出台,發揮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不然歐盟不會略微下調對華關稅。

不過,可以看到,相關關稅下調的幅度極其有限,就像是要買一台幾十萬的車,車企給了幾十元的優惠券一樣,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面對當前的這種情況,中國着手第二波反制。6月27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已收到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代表行業提交的相關壁壘調查申請材料,正在依法進行審查,有關情況將及時對外發布。商務部發言人表示,高度關注歐盟《外國補貼條例》(FSR)相關做法對中國企業對歐出口和投資經營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

歐盟以“過度補貼”“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為由打壓中國電動汽車,歐盟指控的這些罪名按在他們頭上更合適,因為歐盟可不是純潔的白蓮花。

數據顯示,從2020到2023年,歐盟年均補貼政策高達968.8項,是疫情前的2.8倍。補貼行業涉及專用機械,基礎化學品和肉、魚、水果、蔬菜、油脂等。從補貼方式來看,歐盟主要是貸款擔保、未明確的國家援助、注資和股權、稅收或社會保險減免等。中國可依據有關數據,有針對性地反制歐盟,既要一招直擊七寸,又要確保不會損害中國相關利益。

隨着中歐圍繞着電動汽車領域展開愈加激烈的交鋒,與中國經貿緊密的德國坐不住了。6月21日,德國副總理哈貝克訪華。在與中方官員會晤時,哈貝克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不是懲罰性的,此事仍有迴旋餘地。

隨後,美媒報道,中國或將通過降低現有的大排量汽車進口關稅,換取歐盟取消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的計劃。不過,德國車企闢謠,稱沒有聽說過此類消息。

德國政府和歐盟消息人士稱,德國總理朔爾茨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中歐雙方對對方的進口汽車徵收同樣高的關稅。據悉,中國對歐洲進口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是15%,歐洲在尚未加征懲罰性關稅前,對所有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

對於朔爾茨的提議,歐盟內部有着分歧,其中歐盟委員會不支持朔爾茨的想法,因為歐盟的目的是“與中國公平競爭以及平衡中國的補貼”,而不在於調整中歐之間的關稅。

中國要捍衛車企的利益,絕對不能吞下歐盟損害中方利益的任何苦果。如果歐盟仍然執意妄為,中國可採取更多的措施反制。畢竟,歐盟補貼的領域眾多,中國有理由進行正當反制。

(文/嚶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