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南電力打造電網防災減災安全“新高地”

5月9日,湖南省湘潭市±800千伏祁韶線4493號鐵塔下,地線絕緣化改造作業施工圓滿結束,這是今年新建的四個直流特高壓線路地線融冰站之一。

△電網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團隊開展電網設備覆冰模擬試驗(拍攝:楊莉)

“這標誌着前期的地線絕緣化改造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國網湖南電力電網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二級領軍專家朱思國介紹,“下一步,項目將轉入融冰站主體建設階段,確保融冰站今年冬天投入使用,為保障電網安全再添新‘利器’。”

今年春節前後,湖南電網累計遭受了四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覆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局地強度大、現實破壞力強。老百姓在尖峰時期用電“無感”、溫暖過冬,這背後源於電網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黑科技”,與覆冰預測準確、融冰高效、應對積極密不可分。

自組建以來,國網湖南電力電網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立足電網冰災預測、融冰裝置研發領域,深耕科技支撐防災安全、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為電網防災減災安全打造“新高地”。

在科技支撐防災安全方面,實驗室積極響應科技“面向經濟主戰場”的號召,強化創新成果保障電網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實效,堅持做好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電網覆冰預測系統準確預測了2008年以來全國數十次電網覆冰災害。系列直流融冰裝置1小時可完成上百公里線路融冰,已累計實施了上千條次現場直流融冰工作,融冰成功率100%。

今年雨雪冰凍期間,採用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覆蓋全電壓等級的融冰裝置,廣泛開展直流融冰300多次,有力保障了電網防災安全。實驗室開發的不停電滅火技術,以及地面移動式、直升機載、無人機載滅火裝備,累計撲滅輸電線路附近山火2000多起、撲滅森林大火20餘起,有效避免了輸電線路山火跳閘事故的發生。

一直以來,實驗室堅持科技“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圍繞電網安全生產關鍵技術難題開展自主創新。實驗室擁有大型人工氣候模擬試驗室、特高壓試驗大廳、污穢電源大廳、800萬億次/秒超級計算系統、國內先進的極軌和同步衛星數據接收系統、戶外自然災害試驗場、儲能安全電池檢測平台、風機葉片除冰試驗平台等國際領先的試驗研究條件,先後攻克了電網防冰、帶電滅火、配網防雷等核心關鍵技術,開發了電網覆冰預測系統、系列直流融冰裝置、高效滅火劑等自主創新成果。

2022年6月,國網湖南電力建成投運我國首個電網防災產業園,園區佔地100畝、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包括防冰裝備、防火裝備、高性能氧化鋅電阻材料、防雷絕緣子以及0.1gwh電池生產線等五個智能製造中心。此外,實驗室系列電網防災減災成果在全國31個省份得到廣泛應用,並成功推廣至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市場。“在服務電網安全生產的同時,實驗室形成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有力支撐了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的建設。”電網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陸佳政介紹。

瀟湘晨報記者江鄭星 通訊員羅坤 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