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第3周,102家上市公司曝光風險事件140起,風險指數149.05,其中治理風險佔34.1%,環境風險佔6.0%,社會風險佔59.9%。天地科技(600582)、奧園美谷(000615)、碧桂園(02007)ESG風險級別達到III級。天地科技旗下公司安全生產事故致人重傷被罰、奧園美谷原實控人違規轉讓股票和信披違法被罰沒近2.3億元等重大風險事件值得關注。
5月22日,北京市大興區應急管理局發布行政處罰單,天地科技旗下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因重傷安全生產事故被處35萬元罰款。根據大興區應急管理局此前公布的事故調查報告,涉事公司采育園區機械製造車間進行板材架測試時發生物體打擊事故,造成1名工人重傷。事故調查組認定事故直接原因是:板材架未安裝完成,煤科院北京分公司自行組織人員測試板材架,現場布局不合理,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區應急局認定涉事單位未及時發現並消除事故隱患,且未掌握板材架設備性能,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
近日,證監會對奧園美谷原實控人田漢及其控制的一致行動人公司開出罰單,涉及罰沒金額約2.27億元。處罰決定書顯示,證監會對田漢、京漢控股和建水泰融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信息披露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查明田漢、京漢控股、建水泰融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奧園美谷”,田漢、京漢控股信息披露違法,導致奧園美谷2020年年報披露股東情況存在虛假記載。綜合上述兩項違法事實,證監會決定對田漢合計沒收違法所得192,560,930.17元,並處以22,500,000元罰款;對京漢控股合計處以8,000,000元罰款;對建水泰融沒收違法所得2,983,130.94元,並處以500,000元罰款。
公司治理合規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石,其核心在於通過制度約束保障市場公平性與透明度。一致行動人違規轉讓股票及信息披露違法,直接損害了中小股東知情權,扭曲了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反映了治理結構中權力制衡機制的缺失。
合規治理體系的價值不僅在於滿足監管要求,更是構建企業長效發展能力的戰略選擇。完善的內部控制、透明的信息披露和嚴格的行為約束機制,能夠有效防範內部人控制風險,維護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任預期。特別是在註冊制改革背景下,監管邏輯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企業更需通過強化合規治理實現自我規範,這既是防範法律風險的防火牆,也是提升企業可持續價值的重要信譽資產。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