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國有六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 1%,活期存款利率降至 0.05%,正式進入 “0 字頭” 時代。曾經跨省追逐高息存款的 “存款特種兵” 發現,利息收益甚至覆蓋不了路費成本,傳統儲蓄模式徹底失效。對於未來五年的平均通脹率,Deepseek給出的回答是——約2%,這意味着10萬元存款每年實際是在縮水,普通老百姓陷入“越存越窮”的困境。
央行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速同比下降12%,但超937萬90 後、00後卻在螞蟻財富平台通過新理財組合實現年化4.5%以上收益。這場由利率下行引發的財富革命,正在重新定義年輕人的攢錢邏輯。
一、新三金崛起:年輕人的理財自救指南
面對存款利率的“膝蓋斬”,年輕人掀起了一場“理財自救運動”。他們不再執着於單一儲蓄,而是將資金分散配置到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黃金基金,形成“新三金”組合,通過動態平衡實現風險分散,既保留流動性又兼顧抗通脹需求,成為低利率時代年輕人攢錢的破局關鍵。
1、貨幣基金:活期替代的“數字存錢罐”
餘額寶、零錢通等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1.5%左右,雖然收益也不算高,但隨存隨取的便捷性,收益和三年定期相當,這讓貨幣基金成為年輕人存放應急資金的首選。
打工人小衛每月將50%工資轉入貨幣基金,既避免衝動消費,又能獲取比活期存款高數十倍的收益。這種“強制儲蓄+靈活取用”的模式,讓年輕人在保持資金流動性的同時,實現“躺着賺零花錢”的小目標。
2、債券基金:佛系理財的“收蛋哲學”
債基投資者自稱“收蛋人”,將0.01%的日收益稱為“收一個蛋”,負收益則稱為“碎蛋”。資深“收蛋人”趙奇將40%積蓄投入純債基金,通過長期持有平滑波動,近3個月年化收益達5.04%。這種“積少成多”的理財方式,讓年輕人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前提下,實現穩健增值。
3、黃金基金:抗通脹的“數字金條”
國際金價突破3500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黃金ETF成為年輕人“曲線救國”的選擇。白領琪琪將10萬元三金預算投入黃金ETF,計劃用收益反購實物金飾,被網友贊為“理財鬼才”。相較於實物金飾的高溢價,黃金ETF門檻低至1元,交易便捷,成為年輕人對抗通脹的新選擇。
二、低利率時代,理財觀念正迎來代際革命
一個人生存的環境變了,思維還不跟着變,那麼他終將會被時代拋棄。隨着低利率時代到來,這一屆年輕人的理財觀,正在經歷三大轉變:
1、從單一儲蓄到多元配置
過去“存款+買房”的財富密碼正在失效,分散風險成為共識。趙奇等“收蛋人”甚至將60%資金配置債基,剩餘部分嘗試股票基金,形成“穩中求賺”的股債組合。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策略,讓年輕人在降低風險的同時,抓住科技、消費等賽道的成長紅利。
2、從盲目消費到理性投資
金價高企下,年輕人用“租三金”“黃金貼紙”等平替方案對抗傳統婚俗的“黃金枷鎖”,轉而將資金投向能增值的黃金ETF。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折射出年輕人對“資產”與“負債”的深刻認知。與其購買貶值的奢侈品,不如投資能生錢的金融資產。
3、從短期投機到長期主義
定投成為主流策略。95後程序員小爍堅持每日定投黃金ETF,兩年收益超10%,甚至用理財收益攢下“賽博老婆本”。這種“積跬步至千里”的長期主義,讓年輕人在市場波動中保持定力,享受複利帶來的財富躍遷。
儘管“新三金”組合為年輕人提供了穩健的理財路徑,但風險依然存在,畢竟這些投資方式都不是保本保息的。國際金價在4月經歷3500 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後,一個月內暴跌至3174美元,高位入場的投資者浮虧嚴重。專家建議最好預留3-6個月生活費作為安全墊,配置部分長期定存或國債抵禦利率下行,同時根據市場變化動態調整股債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正在重塑理財決策模式。AI工具(如Deepseek)參與投資建議,社交平台(小紅書、支付寶社區)成為經驗分享陣地,年輕人通過“理財獵手”策略(如篩選首發熱銷產品、動態調倉)實現收益最大化。這種數字化、社群化的理財生態,正在降低投資門檻,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到財富管理中來。
未來,隨着資管新規深化和資本市場改革,“凈值化理財” 將更普及。年輕人的理財行為或將進一步向“專業配置 + 長期主義”演進,在政策構建的“長錢生態” 中尋找風險與收益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