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十年經濟數據的對比,可以明顯看出浙江離山東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佔比上升了10個百分點,有理由相信趕超的可能性還是很有可能的。
而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浙江雖有杭州、寧波等一線城市的強力支撐,但像湖州、衢州、舟山、麗水這幾位低調的“後起之秀”,它們的經濟發展潛能和後發優勢同樣不可小覷。儘管在經濟總量上暫時落後,但憑藉各自獨特的地理條件、資源優勢以及“十四五”發展規劃中的戰略定位,這些城市正在積蓄力量,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
湖州
湖州,這座鑲嵌在浙江北部、依偎在太湖南岸的歷史文化名城,以其獨特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新時代的經濟發展舞台上煥發出了別樣的光彩。2023年,湖州的經濟發展表現出了穩健而又充滿活力的一面,尤其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引下,進一步明確了產業升級和生態經濟並舉的發展策略,着力於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朝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堅定邁進。
回顧過去一年,湖州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升至4015.09億元人民幣的新高度,同比增長5.8%,增速不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還在浙江省內部保持了較強的競爭力。其中,湖州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第一產業增加值158.9億元,增長5%,現代農業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第二產業增加值1978.7億元,雖受外部環境影響增長4.5%,但在高端裝備製造業、數字經濟產業等方面展現了韌性,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第三產業增加值1877.5億元,增速達7.1%,服務業特別是旅遊業、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等行業表現出色,有力推動了整個經濟體量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湖州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其身處滬、杭、寧幾何中心的獨特區位優勢,依託寧杭高鐵、湖蘇滬高鐵等交通動脈,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對外聯通能力,促進了人才、資金和技術的集聚。同時,湖州還積極推進綠色智造,通過“騰籠換鳥”等方式,不斷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智能製造園區和綠色工業園區。
在具體的區域發展上,吳興區和長興縣成為拉動湖州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吳興區GDP總量已達到924.9億元,名義增速為3.1%,在二三產業均有亮眼表現;長興縣則憑藉4.8%的高速增長,展現了強大的經濟後勁。其他各區縣也在各自的特色產業領域有所突破,如德清縣利用地理信息小鎮打造高科技產業基地,安吉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鄉村旅遊。
展望未來,湖州將繼續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為核心,着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通過強化招商引資、激活民間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等舉措,不斷提升整體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同時,湖州還將致力於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讓這座城市在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能保留住那份獨屬於江南水鄉的寧靜與和諧之美,書寫出一幅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衢州
衢州市作為浙江省西部的重要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呈現出多元化和快速提升的趨勢,尤其是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創新驅動以及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在農業方面,衢州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積極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和模式,農林牧漁業持續穩定增長,其中,種植業和特色農產品加工業不斷發展,綠色食品品牌效應逐漸顯現。
工業領域,衢州的工業經濟基礎紮實,特別是第二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長明顯,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強勁,主要集中在通信設備製造業、有色金屬冶壓業等支柱產業,以及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衢州積極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已經成為新的增長極。
服務業方面,衢州的網絡零售額快速增長,反映出電子商務和新零售業態的蓬勃發展,這既是衢州數字經濟的一部分,也是促進消費升級和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同時,衢州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旅遊業等現代服務業也得到了大力扶持和發展。
此外,衢州藉助優越的地理位置——處於四省邊際,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物流效率,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吸引外來投資,並且努力拓展國際市場,加強與周邊省份乃至國際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政策導向上,衢州積極響應國家和浙江省關於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踐行新發展理念,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例如在文化旅遊、康養產業等領域挖掘潛力,打造生態旅遊目的地和休閑養生城市。
舟山
舟山,這座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東海之濱的群島城市,以其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地理優勢,在經濟發展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23年,舟山市的經濟發展更是突飛猛進,成績斐然,充分展示了其在海洋經濟領域的巨大潛力和後發優勢。
舟山市的經濟增長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港口經濟:舟山依託寧波-舟山港這一世界級大港,港口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2023年繼續保持着高位運行態勢。寧波-舟山港作為全球重要的能源、礦產、糧食等大宗商品轉運基地,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對舟山乃至整個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外貿進出口和物流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
2. 海洋產業:舟山市立足自身海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漁業、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製藥等海洋主導產業。在2023年,舟山市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產業鏈條的完善與延伸,尤其是油氣全產業鏈建設持續提速,包括石油儲備、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海洋清潔能源開發等項目紛紛取得突破性進展。
3. 旅遊業:舟山群島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旅遊經濟已成為舟山的重要支柱之一。舟山市持續提升海島旅遊品質,積極發展海洋休閑度假、郵輪遊艇、海島民宿等新業態,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旅遊業收入逐年攀升。
4. 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舟山作為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核心區域,充分利用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引進外資,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推動了國際貿易、金融服務和航運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5. 創新驅動:舟山市在“十四五”規劃的引領下,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不斷提高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不難看出,2023年舟山市的經濟發展在各個維度都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顯示出強勁的後發優勢。在“十四五”期間,舟山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海洋經濟發展的新浪潮,力爭在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長遠目標。
麗水
麗水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素有“浙江綠谷”之美譽,是浙西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文化瑰寶所在地。近年來,麗水經濟發展在堅持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的戰略指導下,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2023年及進入2024年以來,麗水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良好態勢。
2023年,麗水全市生產總值已達1964.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5%,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第一產業穩中提質,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第二產業聚焦工業強市,以工業經濟增長6.7%的成績體現了麗水在半導體全鏈條、精密製造、健康醫藥等主導產業上的深度布局與成效;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增長勢頭更為迅猛,達8.4%,體現出了麗水在數字經濟、文旅融合、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強大潛力。
在工業領域,麗水經開區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麗水經開區通過推進“三個一號工程”和“十項重大工程”,堅定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通過保穩促調、集群培育、數字賦能和精準服務,使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半導體全鏈條產業的組鏈成群成為一大亮點,出台相關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新培育超億元企業,重大項目提前投產,產業鏈生態日趨完善。
另外,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深化改革、創新引領、開放提升等方面亦碩果累累,諸如半導體工匠學院、高校產學研合作平台的建立,以及各類企業和項目的大手筆引進,彰顯了麗水在高科技、高品質產業發展方面的決心與實力。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麗水經開區在2023年取得了卓越成就,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8%,連續4年居全市首位。各主導產業如半導體全鏈條、精密製造、健康醫藥、時尚產業、數字經濟等領域均有突破性進展,形成了產業鏈完整、技術領先的產業集群。比如,半導體產業出台了高質量發展政策,產業生態愈發成熟;精密製造產業克服逆境,產值大幅增長,成功舉辦國際論壇和展會,培育滾動功能部件產業鏈為全省典範;健康醫藥產業搶抓機遇,產值增速超過30%,科研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時尚產業和數字經濟異軍突起,構建了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基金規模和科技企業發展均呈井噴式增長。
總體而言,麗水在追求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不僅注重經濟增長速度,更重視經濟結構優化、科技創新能力和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通過創新驅動、產城融合、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等多措並舉,推動麗水經濟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使之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範例。
結語
湖州、衢州、舟山、麗水這四座城市,雖然在浙江乃至全國的經濟總量排名上並不靠前,但其後發優勢明顯,且在各自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引導下,緊抓機遇,精準發力,不斷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呈現出蓬勃生機與活力。假以時日,這些城市不僅有可能實現自身的經濟騰飛,更將成為浙江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生力軍,助力浙江經濟實現“坐四望三”的宏偉目標。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