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主義者”友邦人壽也陷低成長困局?保費增長19%,凈利降26%

30年來,說起國際保險巨頭——友邦,業界無不充斥着誇讚之聲;雖不能至,仍心嚮往之。而其所倡導的“長期主義”也好,“價值主張”也罷,卻緣於國內市場的特殊屬性,規模效應仍是多數參與者的選擇。

即便如華泰保險那樣的友邦“鐵粉”,如今仍在“小而美”的道路上步履蹣跚,在“王梓木時代”錯失高增長發展良機,落得個被外資收購的結局,不免令人唏噓……

潮水退去,儘管規模與價值爭議還沒有定論,但友邦已幾經變幻,而國內保險市場較之海外仍然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同台競技者誰也不會輕言放棄。

透過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保險)於近日發布的2023年業績,不難分析出:其在中國內地的全資子公司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人壽)在2023年交出的成績單總算差強人意。一方面新業務價值增長20%,年化新保費錄得62%的增長。而另一方面其凈利下滑超2成,同比下降25.58%;且合規問題較為突出。可謂是“一體兩面”,箇中滋味很難參透。

亮眼業績的AB

3月14日,友邦人壽的母公司——友邦保險披露了保險業首份2023年全年業績報告。儘管這份長達285頁精心編製的年報亮點頗多,但市場並不買賬,當天其股價突然跳水,結束了前幾個交易日持續逆勢上揚的勢頭,掉頭向下,截至當日收盤,其股價大跌4%。

作為保險業價值領頭羊,友邦保險竟遭受如此冷遇,其背後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其子公司友邦人壽的境遇同樣也好不到哪裡去。身為典型的“分”轉“子”保險公司,友邦人壽前身為1992年9月29日成立的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2020年6月17日,友邦保險有限公司取得中國銀保監會批複,將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製為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

友邦保險2023年年報披露,友邦人壽總加權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高達85.89億美元。受益於客戶對有邦人壽保障類產品和長期財富管理產品的強勁需求,年化新保費同比增長62%;有效保單的增長推動稅後營運溢利同比增長5%。

從被譽為險企核心經營指標——新業務價值來看,友邦人壽全年新業務價值為10.37億美元,同比增長20%;而緣於長期儲蓄產品組合轉變疊加銀行保險貢獻增加,進而導致友邦人壽新業務價值率較2022年下滑18.3個百分點,降至51.3%。的確,無論是銀行渠道還是經代渠道,其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均大幅低於個人代理渠道。

同時,友邦人壽資產端指標不盡如人意。2023年末,友邦人壽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為19.19%,總資產收益率僅為1.46%。本期投資收益率3.07%,與近3年平均投資收益率4.47%,相差1.4個百分點;反觀綜合投資收益率5.49%,較之於近三年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5.31%略高。

頗為令人費解的是,友邦人壽近年來逆市布局不動產,其動機也引發外界猜想。2024年1月,友邦人壽完成收購位於北京市朝陽區中央商務區(CBD)的辦公樓項目控股權。此前的2023年1月,位於上海北外灘的友邦金融中心正式揭牌,是友邦人壽自成立以來所進行的最大一次資產收購

另外,作為衡量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重要指示——償付能力,友邦人壽的表現可謂是獨樹一幟。2023年第四季度,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52.95%,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06.94%。遠高於同期行業人身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86.7%,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10.5%的水平。

儘管償付率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反應出保單的安全性,但也絕不等於說越高越好。償付率高大致有兩類情況:一是保險公司開展業務時間較短,二是資金運用能力較差,友邦人壽顯然屬於後者。

最後,年報還提到,友邦人壽之前的短板——銀保渠道也在2023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友邦人壽銀保渠道的新業務價值增加逾兩倍,主要得益於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深化合作以及與東亞銀行的獨家合作。“通過和優選的銀行夥伴開展深度合作,我們致力於打造長期、健康、可持續、差異化的銀保模式。”

綜合而言,銀保渠道短板被齊主要是得益於其母公司斥資120億參股中郵保險,作為中郵保險第二大股東旗下的重要子公司——友邦人壽近年來在“郵銀渠道”可謂是如魚得水。

“之前,我們在郵政與郵儲網點賣產品輕鬆得很,都不用怎麼推動;自從友邦進來了就完全不一樣了,有點抄後路的意思。他們的人很能講,產品也的確有優勢,這導致在江蘇等保險大省我們在自己的渠道都快做不過他們了。”一位中郵保險的中層抱怨,中郵保險每年給集團貢獻千億營收,前期也沒要集團多少投入,這樣難免讓人有點心寒;他們會聯合向集團反映,直到改觀為止。

2023年已經過去。對於未來,友邦人壽首席執行官張曉宇先生表示:“在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我們要把目標定在長期,只有平衡好長期和短期的效益,才能夠做到‘狂熱的時候不亢奮,低迷的時候不迷茫’。同時,我們的目光要放在長遠,堅信‘客戶是未來’,要通過持續地創新為未來和長期做好準備,堅持客戶驅動、堅持構建創新文化、堅持人才培養,早一些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2023年,我們在財務表現、客戶驅動、渠道發展、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風物長宜放眼量,在‘金融強國’的目標指引下,我們對友邦人壽、對保險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脫離AIG陷低成長

儘管一向“牛氣”的友邦人壽也陷入“增收不增利”低成長困境,但這並不妨礙它持續對中國壽險業起到榜樣作用。

“對從業者而言,我們堅定選擇保險這一事業,因為這是一個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非常重要,而且專業性強的金融產業。同時,保險產品有其特殊性,周期很長,那麼如何安排,如何保證持續服務,就需要有長期的專業人員來對接。”在張曉宇眼中,壽險業單純講規模、衝量,對行業會造成比較大的傷害。“單純追求量的提升,必然會存在一些銷售誤導;更重要的,因為單純追求量,過去很多保險代理人,是短期從業,這必然與保險這種本身就強調長期性的金融產品不匹配。”

的確,在外界眼中,友邦進入中國內地,對中資保險機構加快創新步伐,優化治理機制、管理水平、服務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反過來,友邦人壽亦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度參與者、受益者與貢獻者。

1992年,重返中國內地市場後,友邦積極布局,逐步進入廣東深圳北京、江蘇等地。2010年,友邦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以來,隨着我國對外開放步伐持續加快,友邦人壽獲批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突破區域拓展約束,相繼開設四川、湖北、河南分公司。

得益於中國持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舉措,友邦人壽持續深入推進區域拓展的步伐。繼河南分公司獲准開業後,友邦人壽石家莊中心支公司改建升級為友邦人壽河北分公司。2023年11月,友邦人壽瀘州中心支公司和友邦人壽宜昌中心支公司獲批籌建。2024年1月,友邦人壽襄陽中心支公司獲批開業。通過對高效且可拓展運作模式的成功複製,2023年,公司在新區域的活動人力實現60%的增長,營銷員招募提升77%。

提到友邦保險,就不得不提格林伯格。雖然他並非AIG的創始人,但沒有人能夠否認,是他一手締造了這座金融帝國。在他的帶領下,AIG從一個在幾個國家擁有業務的保險超市,變成網點遍布全球130個國家的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業公司之一。

但遺憾的是,2005年,格林伯格在遭遇各種指控後不得不離開AIG,之後公司管理層一片混亂,不同派系職員間也互相猜忌,業績一落千丈,並最終導致決策上出現了重大失誤。這也為08年金融危機中AIG瀕臨破產埋下了導火索。

2008年,隨着雷曼兄弟的破產,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AIG因替不少金融機構提供擔保,遭受了巨大損失,為此美國政府不得不先後拿出總額達1823億美元資金施之援手。同樣,AIG也必須通過變賣旗下許多知名子公司來自救,2009年2月,友邦保險完成重組計劃,將亞太地區十多個國家的眾多業務合併為友邦保險集團(AIA)。

不僅如此,債台高築的AIG甚至安排AIA在香港交易所獨立上市,以融資償還美國政府債務,並隨後減持AIA股權。2010年10月29日,AIA在香港主板上市,曾一度創造了三個記錄:全球保險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全球有史以來第三大規模的IPO、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

時間到了2012年,AIG陸續出清了所持AIA的全部股份,至此AIA徹底脫離AIG獨立經營,成為一家總部在香港、業務專註亞太區的人壽保險公司

來源:險企高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