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保險公司儲蓄產品優勢:與香港保險公司進行對比

今天,我們將對香港和大陸的4家同品牌保險公司的儲蓄產品進行比較,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這些產品,並為您未來的投資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這四家品牌公司包括友邦保誠安盛和宏利。


2對比圖No nice no money

香港友邦vs內地友邦

通過對兩除友邦的主打產品的對比,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它們的收益存在差距。除了在保單第10周年時,內地友邦的收益超過香港友邦外,其餘時間段的收益均不如香港友邦。此外,內地友邦沒有貨幣轉換功能(抵禦匯率波動風險)、沒有紅利鎖定、解鎖功能(抵禦經濟下行風險)、沒有被保人轉換、保單繼承、保單拆分功能(抵禦遺產糾紛、婚姻糾紛、財稅分離問題),而這些功能對於儲蓄保險的定向性影響尤為重要。

接着看下三家品牌保司產品:

香港保誠vs中信保誠

香港安盛vs工銀安盛

香港宏利vs中宏保險

以上所有數據根據保司提供的計劃書數據獲得,只做日常參考


3為何收益差距大No nice no money

從歷史發展來看,香港保險業已經走過了180個年頭,相對內地保險業更加成熟。此外,作為“自由港”,香港在與國際金融的對接程度上也遠超大陸保險業,例如在貨幣轉換上更加靈活(多元貨幣儲蓄計劃)。另外,從監管力度來看,香港保險確實更為寬鬆,而內地的監管則顯得較為嚴格。這種差異導致了香港和大陸儲蓄產品的收益存在差距。在為養老金或子女教育金等規劃做考慮時,投資者首要考慮的因素始終是“收益”。

針對高凈值用戶,在資產配置時需要兼顧收益、安全以及靈活性。而香港保險的全球視野正是滿足了這些需求。


NICE MONEYNo nice no money

通過對香港和大陸4家同品牌保險公司的儲蓄產品進行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它們收益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監管力度和貨幣轉換功能。因此,在選擇產品作為資產配置時,應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對各類風險的承受能力進行綜合考慮。同時,我們還需關注產品的收益率、靈活性和功能性,以便在需要時及時提取資金、實現收益套現或進行定向傳承。通過本文的對比與分析,我們希望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儲蓄保險這類產品,並為您的未來投資決策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