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越南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外貿成績單——儘管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越南貨物進出口總額仍達4320.3億美元,同比增長16.1%,並實現76.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但這份數據的背後,暗藏兩大矛盾:一方面,越南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達到歷史峰值,上半年對美出口709.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越南從中國的進口額高達847億美元,凸顯其供應鏈對中國原材料的高度依賴。這種“兩頭在外”的貿易結構,正讓越南在全球經貿博弈中如履薄冰。
petrolimex在海防港的進口石油倉庫
對美出口狂飆,但“洗產地”模式遇阻
美國市場仍是越南外貿的“命脈”。2025年上半年,越南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4.4%,其中電子產品(232億美元)、機械設備(220億美元)和紡織品(162億美元)位居前三。然而,美國近期對越南商品加征“對等關稅”的威脅懸而未決,尤其是針對中國半成品經越南轉運的40%高關稅政策,直接打擊了越南“借道出口”的商業模式。例如,越南紡織業80%的紗線、聚酯纖維依賴中國進口,若美國嚴格執行原產地規則,這類“中國製造、越南貼牌”的商品將面臨毀滅性關稅。越南工貿部已緊急呼籲企業調整供應鏈,提高本土化生產比例,否則可能失去美國市場。
中國原料“卡脖子”,rcep成新出路
越南的進口數據暴露了其製造業的軟肋——847億美元的中國進口額中,絕大部分是機械設備、電子元件和紡織原料。這種深度綁定讓越南在中美貿易摩擦中進退維谷。為降低風險,越南正加速利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2025年上半年對rcep成員國出口激增17.6%,其中中國市場貢獻612億美元,成為越南農產品(如榴蓮、咖啡)的新增長點。此外,越南企業正轉向歐盟、中東等自貿夥伴,例如intimex集團已將對美咖啡出口份額從70%降至50%,轉而開拓歐洲市場。
每月出口數百萬個紡織服裝產品的太原紡織服裝公司
外資加碼越南,但“隱形風險”浮現
儘管貿易環境動蕩,2025年上半年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仍達215.1億美元,創15年來新高,其中55.6%流向加工製造業。新加坡(46億美元)、韓國(30億美元)和中國(25.5億美元)是最大投資來源國。外資的湧入助推了越南出口,但也帶來隱患——外資企業貢獻了越南71.7%的出口額,本土企業僅佔28.3%。這種“外資主導”的模式使越南經濟極易受國際資本流動衝擊,例如美國關稅政策已導致部分電子廠推遲在越擴產計劃。
未來挑戰:關稅戰、供應鏈重構與轉型陣痛
7月9日,美國將公布最終關稅清單,越南可能面臨20%的基準稅率,遠高於全球平均10%的水平。若成真,越南低利潤行業(如成衣、鞋類)將遭受重創,因為這些產業平均利潤率僅3%-5%,難以消化關稅成本。與此同時,越南正被迫加速供應鏈升級——從單純的加工出口轉向高附加值製造,例如瑞典利樂公司近期在胡志明市投產2億歐元的無菌包裝工廠,標誌着高端製造業的布局。工貿部強調,企業必須活用17項自貿協定,尤其是原產地規則,才能在全球貿易新秩序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