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5月26日訊(記者 黃修眉) 本周(5月19日至5月25日),1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更新進展。廈門恆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恆坤新材”)回復了首輪審核問詢,並更新招股書。

恆坤新材致力於集成電路領域關鍵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是國內少數具備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製造關鍵材料研發和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光刻材料和前驅體材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其更新的招股書顯示,與2024年12月該公司獲受理時的申請內容相比,恆坤新材的融資額度從12億元減少至10.07億元。同時,募投項目有所減少,從“用於集成電路前驅體二期項目、SiARC開發與產業化項目、集成電路用先進材料項目”,減少到了“集成電路前驅體二期項目和集成電路用先進材料項目”。

(圖:恆坤新材於今年5月19日更新的招股書)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2年至2024年,恆坤新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22億元、3.68億元、5.48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1.01億元、0.90億元、0.97億元。
上述同一時期內,恆坤新材前五大原輔料(含包裝物)供應商佔比分別為74.98%、75%、75.44%,第一大供應商佔比分別為52.04%、40.02%、51.53%。恆坤新材在首輪審核問詢回復中坦言,公司存在對部分境外供應商的依賴。

在首輪審核問詢函中,上交所對恆坤新材核心技術和技術來源、實際控制人、成本和毛利率等17個相關問題進行了追問。
在問詢函中,上交所聚焦了恆坤新材是否完整掌握自產產品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主要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具體體現,產品性能實現或技術壁壘形成是否主要依賴進口原材料或設備,是否與國內競爭對手模式一致。
恆坤新材回復稱,主要原材料方面,自產光刻材料原料包括樹脂、光敏劑、溶劑、添加劑等,截至報告期末,除BARC樹脂、ArF光刻膠樹脂已實現自產,其他樹脂與光敏劑主要系通過進口獲得。自產前驅體材料主要原材料以純度較低的TEOS為主,均系通過進口採購。
上交所還追問恆坤新材,公司光刻膠產品在產品種類和開發進度上是否落後於國內競爭對手;ArF、SiARC、Top Coating等產品的開發驗證進度及預計量產時間,是否存在產品研發失敗或客戶拓展不利風險。
恆坤新材回復稱,截至報告期末,公司一方面在自產光刻材料已取得年度接近3億元的銷售規模,另一方面在現階段國產晶圓廠最尖端工藝製程所需的ArF浸沒式光刻膠已通過客戶驗證並小批量供貨,且KrF光刻膠年度銷售規模已突破1000萬元,並成功定製開發符合境內晶圓廠需求的i-Line光刻膠。
恆坤新材稱,ArF光刻膠、SiARC以及Top Coating在國產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過程中均發揮重要作用,其正積極推進客戶送樣驗證,部分產品已小批量供貨,研發失敗或客戶拓展不利風險整體可控。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恆坤新材自產產品產生的收入佔比相對較低,且部分自產產品毛利率仍為負值。未來,該公司在本土化替代過程中,如何實現自產產品盈利能力提升,以及業績可持續增長,成為市場較為關注的話題。
(科創板日報記者 黃修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