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日前,國家數據局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2025年行動方案》,目標是到2025年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0%,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
工信部此前公布數據則顯示,2024年,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同比增長5.5%;實現利潤總額2.7萬億元,同比增長3.5%。今年一季度,我國數字產業實現業務收入8.5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較上年同期提升4.4個百分點,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無人飛行器、智能車載設備行業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數字產業新動能新優勢仍將持續積聚,為穩定經濟增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千行百業貢獻更多力量。賽迪智庫亦撰文指出,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產業日益成為引領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戰略性產業,並呈現出數據驅動、創新引領、開放協同、生態發展等特徵。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模式隨之改變,在一定程度繼承傳統產業集群規模優勢的基礎上,不斷融入數據、網絡、平台等新要素,加快向數字化、平台化、生態化等新方向升級。當前,全球範圍內已湧現出若干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特徵和模式,部分領域具備世界引領優勢的數字產業集群。
銀河證券在研報中分析認為,中國與東盟在ai領域的合作日益深化,構建“中國技術+東盟場景”的新範式,既然為東盟的數字產業布局落地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了“柔性監管”經驗。
中國信通院也撰文指出,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保持較高投融資熱度,為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活力;數字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消費電子國際化水平和全球競爭力不斷增強,數字技術服務商積極開拓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