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張海妮
“今年前四個月終端醫院醫療設備招標採購金額大幅增長,我們有信心行業會快速復蘇。”5月14日,開立醫療(300633.sz,股價31.92元,市值138.12億元)董事長陳志強在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年初以來的招標恢復情況,公司收入有望回歸增長趨勢。
貴州省區域醫療中心設備總預算超過5.78億元、河北省縣域醫共體一次性採購79台彩超設備⋯⋯醫療設備的“超級大單”,正重塑國內醫療設備的市場格局,中國醫療設備廠商正在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從“跟跑”到“領跑”。
對於醫療設備企業來說,行業外部環境向好只是其中一環,企業內核夠硬才是把握機遇的根本,真正能屹立潮頭的企業,必定是那些將核心競爭力深植於技術創新、產品布局與市場戰略的佼佼者。

2025年業績將出現拐點?
開立醫療起步於超聲設備,2012年橫向拓展至內窺鏡領域,目前是國產軟鏡龍頭,市場份額僅次於奧林巴斯和富士。
與大多數同行一樣,受外部環境影響,開立醫療近兩年業績受到不小挑戰。但今年一季度,國內醫院端採購動作復蘇跡象越來越明顯。以開立醫療為例,自2024年12月開始,內鏡產品銷售數據同比增速超過雙位數,超聲產品在最近4個月同比增速保持翻倍。
由於中標與企業報表端收入增長存在一定周期差,這些收入還沒有體現出來。今年一季度,開立醫療實現營業收入4.30億元,歸母凈利潤為807.46萬元,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但“春江水暖鴨先知”,中標數據有了明顯起色。今年4月,逾250家機構對公司進行線上、線下調研,最近的業績交流會也吸引了數十名醫療器械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現場與開立醫療管理層探討設備更新逐步落地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對此,開立醫療總裁吳坤祥說,設備更新政策持續周期為三年,2024年,全國各省份都發布了規模較大的採購計劃,但去年最終招標落地的比例不高,預計這部分採購計劃會在今年陸續落地。
他還表示,公司中標增幅明顯好於行業平均水平,經歷過洗禮後,公司將迎來更加穩健的未來,今年會呈現“前低後高”的業績節奏,公司收入有望回歸增長趨勢。
醫療設備集採的價格有一定降幅。海南省最新公布的超聲設備集采結果顯示,200套設備總預算1.9億元,最終中標金額1.19億元,資金節約率超37%。
醫療設備集採的深化,不只是“以量換價”,更預示着行業價值鏈條的重構。吳坤祥說,在過去,醫療設備的採購以單體醫院為主,呈現“小批量、分散採購”的特點,並且以代理商、經銷商為主導,渠道費用很高。現在省級統籌與縣域醫共體實施的規模化集采,顯著降低了傳統渠道成本,技術領先的企業將在集采中佔據主動。雖然集采對產品價格會有一些影響,但國產廠商可以提高市場份額,通過這種方式進入更多醫院對廠商很關鍵。
外科+心血管介入,技術縱深是開拓新賽道的核心
經過十年沉澱,開立醫療“超聲+內鏡”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已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在業績交流會上,管理層也多次對微創外科、心血管介入兩大新業務的放量增長保持樂觀態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像多年前“跨界”切入內鏡是基於超聲領域的積累一樣,開立醫療這兩大業務的延伸憑藉的是在消化內鏡領域的技術積累,技術縱深是開拓新賽道的核心。
微創外科手術是通過較小切口或自然腔道建立手術通道,藉助醫用硬鏡、操作手術器械,對病變部位實施手術治療。2019年,開立醫療快速推出第一款全高清腔鏡攝像系統,此後以每年一款新產品的速度穩健發展。2024年,開立醫療微創外科收入同比增長30%,2025年一季度增速超100%。
上海證券研報稱,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腔鏡、超聲和內鏡完全自主研發實力的公司,開立醫療可提供支持超腹聯合、雙鏡聯合、多鏡聯合等一站式解決方案,這也成為公司在微創外科領域的獨特競爭優勢。
ivus(血管內超聲)業務,則以超聲成像的技術基礎,是開立“順勢而為”擴張的體現。2023年,開立醫療研製出行業內首款超寬頻單晶複合材料ivus,實現對進口產品的代際超越。
2024年1月公示的冠脈ivus導管省際聯盟集采結果顯示,開立醫療sonosound®crystal(型號tj001)以高於行業同類產品的價格成功中選,作為“新面孔”成為集採的獲益者,加速在終端的滲透。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國內ivus市場規模2022年達到16.5億元,預計2030年將增長至57.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16.8%。
“對公司來說,ivus是公司進入心血管領域的種子業務,屬於長期培育的項目。”陳志強表示,國內ivus滲透率增速很快,還有很大空間,他非常看好這一板塊。從去年到今年下半年,開立醫療將有一系列ivus新品發布,隨着新的sonosound®70高頻導管在各省份陸續完成價格增補,公司的營業收入將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從彩超設備切入內鏡、再延展到微創外科、心血管介入,開立醫療一直堅持直面技術壁壘,將研發視為“生命線”,不斷實現高端產品迭代和技術壁壘突破。
作為國內頭部醫療設備企業,開立醫療還在ai(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探索和開創一系列顛覆性、革命性的醫療新技術,打造好用、易用、可靠的智能醫療設備及服務,推動ai從“輔助工具”向“深度診療夥伴”升級。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開立醫療在行業“陣痛期”也沒有收縮研發投入,2024年研發投入為4.7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的23.48%;2025年一季度研發費用為1.26億元,同比增長23.7%。
這也再次印證了醫療設備行業的突圍從來沒有捷徑——只有像種樹一樣持續澆灌,才能在高端市場的“岩石層”中長出屬於中國企業的參天大樹。
陳志強表示,高比例的研發投入屬於提前布局,只有持續維持高比例研發投入,不斷推出更高端、更先進的產品,才能突破更多的高端醫院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開立更加自如地在新賽道獲得成功、帶來業績的更大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