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季報收官,作為市場上最受關注的板塊之一,半導體表現如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了A股122家半導體產業鏈公司一季報數據發現,板塊回暖趨勢進一步加強。從細分環節看,凈利潤增速排名靠前的公司集中在設備、材料、設計領域,AI、汽車電子、自主替代等成為增長引擎。
不過,板塊業績分化的情況依舊存在,仍有近20家半導體公司今年一季度凈利潤降幅在100%以上,更有10多家公司同比由盈轉虧,終端需求不振的陰霾還未徹底消散。
總體來看,半導體行業在多重利好因素疊加下,回暖趨勢進一步明確。至於板塊內的分化,則主要歸因於需求復蘇節奏不一。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情形下,自主替代仍為大勢所趨。

板塊整體回暖
據wind數據顯示,在122家半導體公司中,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出現增長的公司共有74家,佔比為六成。出現下滑的公司,則有48家。而在去年同期,凈利潤增長的公司數量為68家,出現下滑的公司共有54家。從絕對值來看,今年一季度122家半導體公司共實現凈利潤99.67億元,去年同期實現94.09億元。上述數據均傳遞出明確信號,今年一季度的行業景氣度好於上年同期。
在凈利潤出現增長的74家公司中,共有23家公司實現凈利潤翻倍增長,其中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有研新材(600206.SH)、長川科技(300604.SZ)、神工股份(688233.SH)、博通集成(603068.SH)、士蘭微(600460.SH)等。
其中,從事新材料研發與生產的有研新材一季度業績增長最快,增幅高達14698.12%,實現歸母凈利潤6738.47萬元。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是子公司業績向好,全資子公司有研億金繼續聚焦高附加值產品,本季度靶材產銷量同比明顯增長,靶材產品毛利增加帶動有研億金利潤總額增長超過6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這些業績增速較高的公司,在一季度實現了客戶拓展和訂單增加。
其中,神工股份主營半導體材料業務,一季度凈利潤增速達到了1850.7%。其稱,公司大直徑硅材料業務得益於下游集成電路製造廠商的終端需求驅動,銷售額有所增長。公司持續擴大客戶訂單規模,市場拓展取得一定成效。其還提到,公司硅零部件產品聚焦中國本土市場供應,銷售額保持穩步增長,重點客戶出貨數量持續增加。
公司相關人士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一步分析,由於自主替代的驅動,國內刻蝕機設備對公司硅零部件需求量增大,相關客戶開工率和增長率都處於較高水平,“零部件需求增長對營收拉動明顯,同時也帶動材料業務提升。”
光華科技(002741.SZ)主營電子化學品,其稱在報告期內加大專用化品板塊業務的拓展力度,同時推進降本增效。在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5.88億元,同比增長14.85%;歸母凈利潤為2521.32萬元,同比大幅增長563.86%。
蘇州固鍀(002079.SZ)一季度凈利潤增速達到了395.6%。公司表示,全資子公司蘇州晶銀光伏漿料產品產銷兩旺,出貨量同比去年大幅增長。並且,海外工廠已經順利投產並批量供貨,新增多家海外客戶,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金海通(603061.SH)也表示,近期,公司所在的半導體封裝和測試設備領域需求回暖。上海合晶(688584.SH)也提到,公司所處半導體行業下游市場需求有回暖趨勢。
不難發現,市場需求回暖是這些半導體公司實現業績增長的共同原因。
復蘇節奏不一
不過,在行業總體回暖的大背景下,板塊內部仍有分化。記者注意到,有48家公司一季度凈利潤下滑,更有1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
其中,一季度凈利潤降幅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是明微電子(688699.SH)、利揚芯片(688135.SH)、拓荊科技(688072.SH)、燕東微(688172.SH)、晶華微(688130.SH)。其中,明微電子、利揚芯片、拓荊科技三家公司凈利潤降幅超過1000%。
從降幅原因來看,存在一些共性因素。例如,多家公司提到,受到研發費用增加、設備折舊的影響。
利揚芯片表示,成本端在前期布局的產能逐漸釋放,使折舊、攤銷、人工、電力、廠房費用等固定成本持續上升等。拓荊科技表示,報告期末公司發出商品大幅增長,為增強客戶端的響應速度並強化產品質量管控,費用投入也大幅增加。晶華微也提到了研發投入增加和股份支付影響。
在低點布局產能、擴大研發,是半導體公司應對周期性變化的慣常操作。除了這些因素,公司業績變化是否與業務層面的變化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不少公司仍然受到下游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明微電子錶示,一季度,下游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產品價格承壓,部分產品單價下降,且因銷售價格下降,部分產品庫存成本與銷售價格形成倒掛,計提存貨減值損失金額較大。
唯捷創芯(688153.SH)表示,雖然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但射頻前端市場競爭激烈,受部分產品價格下行壓力的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出現下滑,致使報告期內整體利潤空間有所收窄。
燦芯股份(688691.SH)也表示,受公司下遊客戶需求波動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9.23%。
值得關注的是,從細分環節看,以由盈轉虧的公司為例,較為集中在芯片設計環節,包括卓勝微(300782.SZ)、燦芯股份、聯芸科技(688449.SH)、燕東微、明微電子等設計公司。
湘財證券分析團隊指出,由於半導體下游細分領域復蘇步調不一,一季度半導體設計企業業績出現分化。特種集成電路需求端仍處於階段性調整階段,多家公司業績下滑;工業、通信及消費電子需求穩步復蘇,多家存儲原廠受益,營收實現小幅增長;工控、車規、消費電子等領域需求回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市場需求迸發,信號鏈與電源管理芯片企業業績增長。
不過,長期來看,其認為,端側AI算力的需求上行,驅動高性能以太網交換機、先進存儲產品、GPU及邊緣計算/端側算力芯片等多種半導體硬件的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傳統消費電子領域,供給端企業庫存去化已基本到位,上游IC設計企業業績有望保持增長。
另有半導體產業鏈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國際市場的復蘇幅度不大,儘管有調研顯示去年就會有明顯回升,但實際訂單並沒有迎來明顯反轉,“海外業務還需要等待契機。國內業務由於自主替代的驅動,情況較為樂觀。”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