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近期算力股集體上演殺跌行情,最近一周AI算力指數跌超6%,兩周跌約10%。其中,3月25日,寒武紀暴跌6%,目前股價已向600港元進發;被視為AI算力龍頭的浙大網新再跌5%,一周暴跌25%。算力股暴跌背後,是市場對算力需求產生了懷疑。
算力股大跌背後,多個利空來襲。3月24日,高盛分析團隊下調了機架級AI服務器銷量預測。由於產品過渡期影響和供需不確定性等,高盛將機架級AI服務器2025年、2026預期出貨量從3.1萬台、6.6萬台下調至1.9萬台、5.7萬台。
接着,3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表示,開始看到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建設出現泡沫苗頭,美國許多數據中心投資公告都是“重複”或相互重疊。由於財媒推送標題沒有寫明美國,A股AI算力們被狠狠砸出血包。
對此,不少分析師紛紛站出來說是誤讀。招商通信進行解讀,“AIDC建設出現泡沫”系媒體誤讀,國內CSP客戶大單逐步釋放彰顯高景氣。國盛計算機表示,蔡崇信說的是美國,極限施壓會洗的更徹底,產業很樂觀,等待下一波;而且美國現在AIDC鏈條每個季度都在漲價,國內很熱(意思是沒有泡沫,至少目前還沒看出跡象)
對於兩條利空,自然有市場誤讀的,不少股民也寄希望於算力概念反彈。但是大家發現,即便分析師做了解讀,依然沒有止住算力股疲軟的走勢。金石雜談認為,核心還是政策空窗期,各種利好已經被消化,市場調整一下再出發或者等着新的利好。
與此同時,一些縮減數據中心建設消息傳出。有消息稱,微軟已放棄美國和歐洲原定使用2千兆瓦電力的新數據中心項目,原因是AI計算機集群供應過剩。微軟回應,公司可能會在某些領域調整戰略步伐或調整基礎設施,但仍將在所有地區繼續強勁增長。
英偉達近期也是跌幅不斷,雖然說是美國算力需求泡沫,但是A股有很大因為美股AI或英偉達而漲起來的。對於英偉達的走勢,百億私募創始人王一平分享出了2月初的研判:國產算力配合deepseek會大幅提升國產算力的真實需求;AI帶來的算力需求肯定井噴,但高端算力及可以營造的壁壘肯定會在平權化中 消失,英偉達後面走價減量增的邏輯,英偉達背後的高於其估值泡沫可能要被修正。
至於本次跌幅比較猛的浙大網新,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整合與應用,公司以算網融合的智算雲平台為基礎,持續深耕政府數字化、基 建數智化和產業數智化三大主營業務。
因為具有多個AI算力概念而被資金爆炒,一是2月5日,公司與浙大共研的開源大模型於2023年發布首款基於deepseek基座的跨語言模型;二是公司與阿里關係緊密,業務涵蓋數據中心服務業務、雲服務業務、智慧校園服務等。
也就是說,浙大網新至少擁有算力、雲服務、大語言模型、deepseek、阿里系、數據要素等多重概念,而步入2025年資金炒作最瘋狂就是的deepseek概念和雲服務,尤其和浙大沾邊,更是讓資本認為浙大網新是一隻純正的AI算力大模型概念,由此引發資金爆炒,雖然近期大跌,今年股價依然漲幅近50%。
而隨着近期AI算力的各種利空消息,不少遊資和散戶在浙大網新上面折戟沉沙,虧損離場。在3月17日以來的這波走勢中,知名遊資流沙河、陳小群,甚至量化機構、大批量的散戶集體虧損。
3月17日,一線遊資陳小群凈買入6500萬,一線遊資中山東路凈買入6100萬,消閑派左手買入右手賣出;3月18日,陳小群凈買入3200萬,流沙河買入4200萬,中山東路清倉,消閑派再度左右互搏;3月19日,陳小群買入6700萬,流沙河清倉賣出,消閑派繼續左右互搏,量化賣出近4000萬;
3月20日,消閑派買入6800萬,同時賣出4000萬;3月21日陳小群買入1個億,量化買入6100萬;3月24日,陳小群買入近8000萬,賣出1.4億萬,量化買入3700萬,休閑派賣出1.16億;然後近3個交易日數據顯示,陳小群賣出2個億,量化賣出2000萬,消閑派賣出1.16億。
在3月17日啟動的這波行情中,流沙河和中山東路都短暫參與炒作,其中流沙河虧損三十萬清倉,中山東路大約賺60萬;而消閑派則是浙大網新最大的炒作者,多次做t,基本是盈利出走。
不過,由於量化3月21日和3月24日大筆買入1個億,近3個交易日只賣出2000萬,大概率虧損慘重;而陳小群凈買入3.44億,賣出2.86億(大概率已清倉),有可能虧損6000萬出場。而依舊堅守的9萬股民又當何去何從?
對於陳小群虧損6000萬清倉離場,有人對小群大加讚賞:一句做兄弟在心中實在是太貴太頂太上頭了;陳小群儘力了,這次不罵他;也有股民表示,你們還得感謝陳小群了?沒有他,誰去買這隻垃圾呢?
就業績來說,浙大網新預告2024年凈虧損5000萬到7000萬,步入2024年以來公司應收、利潤雙雙下滑,2024年前三個季度均錄得虧損,且虧損額不斷擴大。不過,2024年Q4應該實現了盈利。
即便2023年利潤也只有1.34億,1.34億的利潤撐起上百億的估值的背後,除了資金的炒作,就是市場對AI算力需求的預期。在算力概念集體遭遇調整之際,隨着陳小群賣出,大家覺着是陳小群“百草枯”上演還是陳小群割肉後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