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2025年03月28日01:22:10 財經 1897
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

來源:中安在線 記者:孟一凡

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

三月和風,一春芳意,江淮大地傳來喜訊: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安徽省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雙雙躍居全國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全省汽車產量44.48萬輛,同比增長21.3%,佔全國比重9.99%。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23.43萬輛,同比增長132.1%,佔全國比重12.89%。

這一成績,超越廣東、江蘇等汽車強省。從“跟跑”到“領跑”,短短數年,安徽汽車產業何以實現如此躍遷?或許答案就藏在產業鏈、技術鏈與區域協同的三重躍遷邏輯中。

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

“鏈主”領航

汽車產業的崛起,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就像奔馳之於斯圖加特、大眾之於沃爾夫斯堡

環顧國內,亦是如此。一汽、上汽、北汽廣汽東風長安,一個個龍頭車企,成就了中國傳統六大汽車生產基地:長春、上海、北京、廣州、武漢、重慶。

安徽汽車產業的崛起,也始於“鏈主”企業的強力牽引,就像比亞迪之於合肥。

走進合肥長豐縣下塘鎮比亞迪生產基地,機械臂揮舞的節奏如同跳動的脈搏。這座2022年投產的超級工廠,2024年取得整車產量超95萬輛的佳績,讓長豐縣牢牢鎖定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縣域第一,實現了這裡從5分鐘打一個燒餅,到50秒下線一輛比亞迪汽車的發展蛻變。這還不夠,它還帶動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7萬輛大關,2024年產量排名緊隨深圳,位居全國第二。如今,產能利用率超行業平均水平50%,也讓這裡成為比亞迪國內產能最密集的布局點之一。

如果說比亞迪的“裂變式增長”讓合肥躋身為安徽乃至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新高地,那麼奇瑞汽車的“出海反哺”,則讓蕪湖崛起為全球汽車版圖的關鍵節點。

2024年11月1日上午,蕪湖港滾裝船碼頭,一聲汽笛長鳴打破江面平靜,奇瑞瑞虎7迎來第100萬輛的揚帆出海,成為首個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破百萬輛的單一車型。這一年,“油電並進”戰略下,奇瑞汽車出口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也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位。

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

瑞虎7第100萬輛出海儀式在蕪湖港滾裝船碼頭舉行。

走出去,一直是奇瑞的一步大棋。早在2001年,奇瑞首批10輛風雲轎車出口開始,就開啟了國內、國際雙市場布局,成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品牌。巴西總統會見馬斯克時乘坐的也正是奇瑞瑞虎8,其西班牙合資工廠首款車型EBRO S700下線,正如奇瑞董事長尹同躍曾直言:“我要和全球合作夥伴們一起,構建開放創新的新生態,做大合作共贏的‘朋友圈’,讓全球用戶喜愛中國車,選擇安徽造。”

比亞迪和奇瑞的發展掠影,是安徽“整車軍團”闊步前行的縮影。目前,安徽已集聚奇瑞、江淮、蔚來、比亞迪、大眾安徽等7家整車企業,形成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的全系列產品矩陣。2024年,全省汽車產量達35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68.4萬輛,佔比47.2%。

有上則有下,有此則有彼,整車企業,紮根江淮,再以此借力,招大引強,在“整零協同”深度捆綁下,安徽汽車產業鏈的韌性就能凸顯。

創新起勢

若把整車企業比作汽車產業的“骨架”,那麼創新引領發展的安徽,則是汽車“皖軍”起勢向上的底氣。

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40%,油電比例接近1:1,結構性的變革,得益於技術的創新突破。

固態電池的研發為例,液態鋰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瓶頸,長期制約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與成本,而全固態電池放棄液態電解質,轉而採用固態電解質材料,使得其擁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和溫度適應性等特點,被認為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首選方案之一。

2024年5月,第十三屆科技大會上,國軒高科發布第一代全固態電池“金石”,較傳統液態三元鋰電池提升40%以上。無獨有偶,奇瑞也在同年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固態電池將於2026年投入定向運營,2027年實現量產,目標續航里程突破1500公里。

再看智能網聯汽車

漫步在遊人如織的合肥駱崗公園,一台台無人智能觀光巴士引人關注,不只是因為外表酷炫,還在於對無人駕駛的好奇體驗。輕點按鈕,車門打開,在園內穿梭,竟也能讓乘客無後顧之憂。

2024年合肥市入選國家“車路雲一體化”首批試點,發布《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應用促進條例》,為技術落地掃清障礙。此外,開放駱崗中央公園、高鐵南站等場景,推動無人接駁巴士、智能環衛車等應用落地。截至2024年10月,合肥累計向28個測試主體發放測試牌照275張,測試車輛285台,涵蓋清潔、巡檢、配送等多個細分領域。

而在汽車產業的宏大敘事中,還有更多在各自領域聚焦創新,默默發力的佼佼者。

就以寧國市為例,經過40餘年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已成為這裡的主導產業之一,在這裡,八成以上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與高校院所合作,開展行業關鍵技術研發,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

中鼎研製的電驅動系統油封能夠滿足高達20000轉的雙向高速旋轉的要求,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亞新科已成為亞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實現量產無飛邊皮碗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保隆生產的氣門嘴全球細分市場排名第一,排氣尾管件、平衡塊產銷規模全球前二;德特威勒已成長為國內乘用車制動系統橡膠製品行業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東波緊固件是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專業擋圈生產商……類似例子不勝枚舉,隱形冠軍佳訊頻傳,也反映安徽已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深耕”。

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

德特威勒密封技術(安徽)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車間加工產品。

除了技術創新,還有體系化創新。

集聚高端智力資源,圍繞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經濟生態建設,2024年9月,安徽成立“未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對相關戰略性、綜合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

在金融層面,2024年,安徽建立政銀合作機制,圍繞供應鏈金融、“三電”“三智”等關鍵領域企業融資、小微車企融資、龍頭車企跨境金融以及汽車企業人才引育等方面,推出16項專屬金融產品。同時,金融機構也在不斷創新供應鏈金融、跨境服務等模式,並聯合政策文件強化產業鏈金融布局,助力產業集群建設。

從固態電池的技術突圍到智能網聯的生態構建,從“隱形冠軍”的精密製造到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一域蝶變,全局縮影,安徽這片創新熱土,正為“汽”勢如虹的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書寫“皖美”註腳。

協同發展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春。安徽汽車產業發展背後,是“合肥—蕪湖”雙核聯動的持續深化,更是一場跨越全省的“合縱連橫”。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安慶的車燈、池州的鎂基新材料、亳州的汽車零部件、銅陵的銅基新材料、淮南的新能源汽車後市場、六安的新型儲能、淮北的陶鋁新材料、蚌埠的玻璃、阜陽的裝備製造業……安徽各市縣加速“入鏈”,縣域集群貢獻顯著。

截至2024年,安徽省汽車零部件企業超2700戶,佔全省汽車產業鏈企業總數的60%,零部件產業營收佔全省汽車產業鏈總營收的48%,涵蓋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材料、銷售維保、回收利用等全產業鏈。不誇張地說,不出安徽,就可以造一台新能源整車。

徽商回歸,也在為安徽汽車產業不斷注入資本活力。放眼當今中國造車界,比亞迪的王傳福、奇瑞的尹同躍、蔚來的李斌、華為的余承東,個個都是領軍人物,也是徽商優秀代表。

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

2025徽商大會。

剛剛結束的徽商大會上,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剛上台,就發出號召。“歡迎五湖四海的家人們回來多看看,多帶些禮物,加大對安徽的投資和產業的協同,讓今年徽商在安徽的產業都能實現兩位數增長。”

誠如所言,伴隨安徽經濟快速發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越來越多的徽商選擇返鄉投資興業,也在帶動家鄉產業發展。

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安徽億元以上徽商回歸項目達2552個,累計到位資金4373.3億元,其中76%投向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50億元以上大項目多為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項目,如合肥比亞迪汽車零部件(二期)項目和蕪湖弗迪電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投資均達125億元。

資本回歸的背後便是人才與技術的“反哺”。在安徽,如今既有大量汽車產業高端人才的流入,也有包括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定向培養專業畢業生選擇留皖,還有上線的汽車產業人才供需對接平台,強化供需兩端智能匹配。不少人也開始感慨:過去咱們“送出去”的是打工者,如今“迎回來”的是工程師。

還有政策“護航”構建的生態閉環。安徽建立“1+N”汽車生態實驗室體系;構建充換電服務“一張網”覆蓋97%鄉鎮,78.76萬個充電樁居全國前列;舉辦重大賽事活動,搭建高質量對外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安徽汽車品牌向上……

眼前的成績,只是一個節點,往後的路,安徽還需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未來,安徽將繼續堅持創新引領、以強促大,支持汽車“皖軍”技術和產品迭代升級,構建“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生態。正如安徽在傳遞的一個聲音:“我們要的不僅是簡單的產量第一,而是建設成一個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淮南日報》視頻版(2025年3月27日)

責編 湯 寧

初審 孫繼奎

二審 遲海波

三審 張 斌

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

點分享

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中安觀察 | 從“跟跑”到“領跑”,安徽汽車產量何以全國登頂?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臨港新片區:發布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 天天要聞

臨港新片區:發布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5月9日,在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服務中心成立一周年活動上,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發布。澎湃新聞記者獲悉,上述操作指引將配合相關領域負面清單使用。後續臨港新片區將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公募基金、證券、電池護照等領域,不斷拓展操作指引覆蓋度,更好解決企業實際需求,指導數據處理者...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 天天要聞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微成都報道 歷時三個多月,*ST長葯(300391.SZ)意向投資方終於浮出水面。5月8日,*ST長葯發布公告稱,公司和臨時管理人分別與產業投資人四川嘉道博文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嘉道博文”)等六家機構簽署重整投資協議。根據協議,投資人將通過“現金注資+資源導入”方式協助公司清償債務、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在投資人中,...
4月外貿數據,公布了! - 天天要聞

4月外貿數據,公布了!

原創 劉博團隊對等關稅,到底對進出口產生了哪些影響?萬眾矚目的4月的外貿數據,今天公布了。今年1到4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8.39萬億元,增長7.5%;進口5.75萬億元,下降4.2%(均為人民幣)。下圖是中國(內地)跟主要國家和地區之間按照美元計算的外貿數據。大家更關心4月單月...
V觀財報|瑞豐光電收監管函 - 天天要聞

V觀財報|瑞豐光電收監管函

中新經緯5月9日電 深交所網站9日發布關於對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豐光電”)及相關當事人的監管函。
庄士機構國際發盈警,預期年度股東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 - 天天要聞

庄士機構國際發盈警,預期年度股東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

智通財經APP訊,庄士機構國際(00367)發布公告,本集團預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取得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約5.8億港元至6.4億港元,而去年則取得虧損約9.32億港元。根據現時可取得的未經審核財務資料分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虧損乃主要由於確認本集團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虧損;確認本集團待售物業以及位於中國的...
易點天下向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 - 天天要聞

易點天下向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

智通財經APP訊,易點天下(301171.SZ)發布公告,公司審議通過了《關於調整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相關事項的議案》《關於向激勵對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議案》,確定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為2025年5月8日,向符合授予條件的118名激勵對象授予1088.125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12.28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