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歐盟博弈加劇:寶馬呼籲妥協化解關稅之爭

2025年03月24日23:42:09 財經 1585

在全球經濟風雲變幻的背景下,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正日益升溫。作為德國汽車巨頭寶馬集團(BMW)的中國市場負責人,肖恩·格林(Sean Green)近日在2025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向媒體坦言,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不僅給寶馬在華業務帶來沉重壓力,也讓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蒙上陰影。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會見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Oliver Zipse)時強調,妥善解決這一爭端對中歐關係及全球貿易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呼籲寶馬繼續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歐盟儘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中國與歐盟博弈加劇:寶馬呼籲妥協化解關稅之爭 - 天天要聞

關稅陰影下的寶馬:利潤承壓與市場挑戰

據《南華早報》(SCMP)3月24日晚間報道,寶馬集團正身處中國與歐盟貿易博弈的前沿,其在華生產的Mini系列電動車型因歐盟加征的額外關稅,在出口歐洲時面臨成本大幅上升的困境。肖恩·格林在接受採訪時直言:“寶馬始終倡導自由貿易,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關稅壁壘。”他指出,歐盟自2024年10月底正式實施的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關稅,給包括寶馬在內的全球車企帶來了“雙重打擊”——一方面是出口歐洲市場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另一方面是中國國內市場激烈的價格戰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的生存空間。

數據顯示,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的關稅最高可達45.3%,其中寶馬在華生產的Mini電動車被施以20.7%的額外關稅,加上原有的10%標準進口關稅,總稅率高達30.7%。這使得寶馬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全球供應鏈布局和市場策略。格林坦承:“關稅讓我們成為了受害者,但我們希望通過對話找到解決之道。”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寶馬全球第二大市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3年,寶馬在中國的銷量占其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然而,自2024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內卷”加劇,價格戰此起彼伏。包括比亞迪蔚來在內的本土品牌憑藉成本優勢和技術創新,不斷蠶食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寶馬在華利潤率已從疫情前的兩位數下滑至個位數,關稅的額外負擔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歐對話升溫:尋求妥協的窗口期

面對這一複雜局面,中歐雙方並未完全關閉對話的大門。據悉,歐洲委員會代表團將於本周訪問中國,與中方就電動汽車關稅問題展開新一輪磋商。格林對此表示謹慎樂觀:“我們希望這次訪問能促成建設性的討論,為實現更公平的關稅環境鋪平道路。”他進一步指出,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應惠及所有相關方,避免貿易爭端升級為全面對抗。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也在3月22日與齊普策的會面中傳遞了類似信號。據《早報》(Zaobao)報道,王文濤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反對貿易戰和單邊主義。他呼籲寶馬作為在華投資的標杆企業,繼續推動歐盟採取務實態度,儘早達成中歐雙方均可接受的妥協方案。王文濤還指出,妥善化解這一爭端不僅事關中歐經貿關係的穩定,更能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際,向世界發出積極信號。

事實上,中歐之間的關稅爭端由來已久。2023年10月,歐盟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指責中國通過政府補貼扭曲市場競爭。2024年10月,歐盟在成員國投票後正式實施關稅措施,儘管德國等國明確反對。這一決定引發了中國強烈反彈,中國商務部迅速啟動對歐盟乳製品、豬肉和白蘭地等產品的反制調查,顯示出針鋒相對的姿態。然而,雙方均未放棄談判的可能性,價格承諾(即設定最低進口價格)被視為潛在的妥協路徑之一。

寶馬的全球困境:從中國到歐洲的連鎖反應

寶馬的處境折射出全球化車企在當前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下的艱難抉擇。作為一家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和市場的企業,寶馬不僅要應對歐盟的關稅壁壘,還要面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高額關稅。2024年,美國宣布對華電動汽車實施100%關稅,幾乎將中國產品完全擋在門外。與此同時,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威脅對歐盟商品加征10%普遍關稅,進一步加劇了寶馬的外部壓力。

路透社》(Reuters)3月16日報道稱,寶馬預計2025年因中美歐三方關稅政策導致的利潤損失將高達10億歐元(約合10.9億美元)。齊普策在近期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貿易壁壘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它只會削弱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他提出,歐盟應考慮將對美汽車進口關稅從10%降至2.5%,與美國對歐標準一致,以緩解跨大西洋貿易緊張局勢。然而,這一提議在歐盟內部尚未形成共識。

在中國市場,寶馬的電動車業務也面臨本土化挑戰。儘管其與長城汽車合作的Mini電動車工廠已於2022年在江蘇投產,但高昂的出口關稅削弱了其價格優勢。格林透露,寶馬正評估是否將更多生產環節轉移至歐洲或其他市場,以規避關稅風險。“我們需要靈活調整戰略,但這需要時間和大量投資,”他補充道。

中國立場:開放與反制的雙重策略

在這一貿易博弈中,中國展現了既開放又強硬的雙重姿態。一方面,中國政府多次重申擴大開放的決心。王文濤在與寶馬及奔馳高管的會晤中明確表示,中國歡迎外資企業深化在華投資,並承諾為其提供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寶馬瀋陽工廠作為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外資項目之一,已累計投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創造了數萬個就業崗位,成為中德合作的典範。

另一方面,中國對歐盟的關稅措施毫不退讓。商務部發言人此前表示,歐盟的反補貼調查“缺乏事實依據,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並警告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除了對歐盟農產品和酒類的反制調查外,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可能進一步限制稀土等關鍵原材料出口,以加大對歐施壓力。

“中國既要捍衛自身利益,也要避免貿易戰全面升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強在接受採訪時分析稱,“與寶馬這樣的跨國企業合作,是中國推動多邊主義、抵制保護主義的重要抓手。”他認為,寶馬在華投資的持續擴大,不僅有助於穩定中歐關係,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寶馬的呼籲:自由貿易與合作共贏

作為德國汽車產業的代表,寶馬在此次爭端中扮演了“橋樑”角色。齊普策在與王文濤會面時重申,寶馬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願意深化對華投資,並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他表示:“中國市場的活力和創新能力是寶馬全球戰略的核心支柱,我們希望推動歐中合作,而不是對抗。”

格林也在採訪中呼籲各方回歸自由貿易原則:“關稅只會讓消費者付出更高代價,減緩全球電動化的進程。”他舉例稱,Mini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售價因關稅上漲已高出中國市場20%以上,這不僅損害了寶馬的競爭力,也與歐盟2050年碳中和目標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寶馬並非孤軍奮戰。奔馳集團董事長康林松(Ola Källenius)在同日與王文濤會面時也表達了類似立場。據《早報》報道,康林松表示,奔馳支持通過對話解決爭端,並希望歐盟採取實際行動,避免貿易摩擦升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此前也警告稱,歐盟關稅將對德國車企造成“災難性後果”,因為中國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場。

全球車企的十字路口

寶馬的遭遇並非個案。歐盟關稅政策同樣波及大眾集團Volkswagen)、特斯拉Tesla)等在華生產的跨國車企。大眾的Cupra Tavascan車型和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均面臨高額關稅,導致其歐洲市場競爭力下降。特斯拉甚至已於2025年初聯合寶馬向歐盟法院提起訴訟,挑戰關稅的合法性。

與此同時,中國本土車企也在積極應對。比亞迪、吉利上汽集團已分別向歐盟法院提起訴訟,抗議對其徵收的17%至35.3%不等的關稅。這些企業認為,歐盟的調查過程存在程序不公,且對其補貼程度的評估過於武斷。分析人士預測,若訴訟成功,可能動搖歐盟關稅政策的根基,為中歐談判增添新的變數。

未來展望:妥協還是對抗?

當前,中歐貿易關係的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面,歐盟內部對關稅政策的分歧尚未彌合。德國、西班牙等國因經濟利益反對加征關稅,而法國等國則堅持強硬立場。另一方面,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進一步壓縮了中歐妥協的空間。一旦美國對歐盟實施全面關稅,中國可能成為歐盟車企的“避風港”,從而推動雙方加速和解。

“中歐需要在對抗與合作之間找到平衡,”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明表示,“寶馬等企業的態度表明,跨國資本更傾向於通過協商化解分歧,這為雙方提供了對話的基礎。”他建議,中國可通過加大開放力度、推動技術合作等方式,換取歐盟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

對於寶馬而言,未來的關鍵在於如何平衡中國與歐洲市場的利益。格林透露,寶馬正加速推進在華電動車研發,並計劃於2026年推出基於“新世代”(Neue Klasse)平台的新車型,以鞏固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同時,公司也在匈牙利等地新建工廠,以分散關稅風險。

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中國與歐盟的關稅之爭不僅是經濟博弈,更是地緣政治角力的縮影。寶馬作為這一爭端中的重要參與者,其呼籲妥協的立場既反映了企業的現實困境,也為中歐關係注入了一絲理性與希望。正如王文濤所言,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將向世界展示開放合作的可能,而寶馬的努力無疑是這一進程中的關鍵一環。未來,中歐能否在對話中找到共贏之道,不僅關乎雙方的經濟利益,更將深刻影響全球貿易格局的走向。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OPPO“開卷”,影像旗艦淪為千元機,Reno12 Pro開始收尾了 - 天天要聞

OPPO“開卷”,影像旗艦淪為千元機,Reno12 Pro開始收尾了

以前,攝影是一項門檻較高的愛好。那時候,手機拍照效果十分有限,功能機的拍照質量差得讓人無法忍受,所以出門旅遊時,很多人要麼選擇攜帶專業的單反相機,要麼乾脆找當地的攝影師幫忙拍攝。但是現在,隨着智能手機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攝影已不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掌握的技能。
蘋果給Windows筆記本重力一擊,24GB+512GB+M4芯片,突降到7199元 - 天天要聞

蘋果給Windows筆記本重力一擊,24GB+512GB+M4芯片,突降到7199元

在如今的筆記本市場,各大品牌都在爭奪用戶的注意力,競爭異常激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了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就連蘋果也在這場競爭中加大了力度。特別是2024款的MacBook Air,以其強大的性能和合理的價格,成為了許多用戶的首選。相比於以往的MacBo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徠卡機皇收尾了 - 天天要聞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徠卡機皇收尾了

當小米15 Ultra以6499元起售價亮相時,不少用戶感嘆"小米旗艦越來越貴了"。例如,今年發布的小米15 Ultra,售價高達6499元。雖然價格有所提高,但仔細分析其配置,我們仍能發現小米在保持高性價比方面的努力。對於熱愛攝影且預算有限的用戶而言,老款高
小驍龍8至尊芯發布!紅米新機全球首發搭載:價格夠刺激! - 天天要聞

小驍龍8至尊芯發布!紅米新機全球首發搭載:價格夠刺激!

進入4月的第二天,高通總算是發布了曝光許久的驍龍8s Gen4,雖然這個名字頗顯低調,沒有延續去年驍龍8s Gen3高通宣傳的"小驍龍8 Gen3"風格,叫做"小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但從架構上來看驍龍8s Gen4無論是CPU還是GPU都和驍龍8至尊版非常相
人形機器人,少一點“騰空”,多一點“落地” - 天天要聞

人形機器人,少一點“騰空”,多一點“落地”

人形機器人的“跳舞”與“空翻”固然是先進技術不斷突破的象徵,但真正滿足“人民需求”的關鍵在於解決實際痛點。所以,當正解局看到已經有人形機器人走到流水線時,我們是興奮的;當得知一大群人形機器人已經入職搬磚時,我們是震驚的——
vivo性價比第一的高端機,5800mAh+天璣9400,16GB+1TB突降1360元 - 天天要聞

vivo性價比第一的高端機,5800mAh+天璣9400,16GB+1TB突降1360元

談起vivo這家手機廠商,我對它的印象這些年出現了大轉變,早期vivo手機沒什麼性價比,主打線下市場,玩得就是一個信息差,憑藉著高顏值的設計在手機市場中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但論配置其實它不如小米。可是現在不同了,互聯網時代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手機如此透明,內部用了
三星機皇跳水2000元,驍龍8Gen3摺疊屏手機,人人買得起 - 天天要聞

三星機皇跳水2000元,驍龍8Gen3摺疊屏手機,人人買得起

庫克說iPhone 16e滿匯聚了iPhone 16系列所有優點,這話聽着讓我不免有些疑惑,iPhone 16e是系列中定位最低的存在,居然能被誇得這麼偉大?除了蘋果,前不久華為推出的華為Pura X手機因為“人人買得起”這五個字也火了。說來說去,我還是覺得只
OPPO續航之王,6400mAh+300%音量+四年流暢,突降到1359元 - 天天要聞

OPPO續航之王,6400mAh+300%音量+四年流暢,突降到1359元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盯着手機右上角即將見底的紅色電量條,在地鐵上急得直跺腳。明明早上充到100%出門,才刷了會兒短視頻、回了幾條消息,這會兒就只剩15%了。這種場景是不是每天都在你的身邊上演?如果你也受夠了隨身攜帶充電寶的累贅,又不想花四五千塊買旗艦機,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