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日,a股在“人心思漲”下強勢走出了獨立行情。3月14日,大科技板塊稍作休息後,大消費、大金融板塊扛起了市場反彈大旗,帶領滬指衝上3400點。據同花順統計顯示,大盤主力資金凈流入達595.27億。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板塊在2025年a股的地位將不容小視,不僅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科技創新頻出,監管層對於科創企業融資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更是空前。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經濟主題記者會上首次提出,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更精準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隨後,證監會召開大會強調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儘快推出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
國泰君安最新報告指出,監管表態釋放ipo積極信號,凸顯了對於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未來預計科創企業將成為a股上市的主力軍。
科創支持政策頻出
從春節結束後deepseek火爆至今,證監會一直表態支持科創企業融資。
2025年2月7日,證監會在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全力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
2025年2月24日,吳清發表文章稱將支持具有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優質企業融資。
3月初的全國兩會,2025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要穩住樓市股市,改革優化股票發行上市和併購重組制度。這被專業人士認為發行上市將向科創企業傾斜並提升效率。
3月6日,吳清在全國兩會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將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機制。聚焦科技創新活躍、體現新質生產力方向的領域,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更精準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
可以看到,科創板在設立之初便推出了“市值+研發”的第五套上市標準,邁出境內資本市場允許無收入、未盈利企業發行上市的第一步。
3月11日,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再次強調,在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持續加力。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儘快推出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更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岩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直言:證監會對於科創企業融資的力度是顯著且積極的,這不僅體現在政策支持、融資渠道拓寬、典型案例示範效應等方面,還體現在監管與服務並重以及未來展望的廣闊前景上。這些舉措將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推動其實現快速發展和創新突破。
獨立行情的演繹
2月20日以來,全球市場波動加劇,美股遭重創,標普500一度跌超10%,納指下跌11.5%,七巨頭的tamama科技指數回落12.7%。a股則走出獨立行情,期間寬幅震蕩、韌性凸顯,上證指數累計上漲2%,科創50漲幅達5.2%。
東吳證券最新報告指出,從資金面視角看,本輪a股走強、成交放量無疑得益於場外資金的加速入場。在內資方面,股債蹺蹺板正向股市傾斜,3月以來宏觀流動性趨松,但市場對於貨幣政策寬鬆預期的不斷修正引發債市走弱。同時,場外增量資金正以多種形式加速入場,公/私募基金股票倉位均升至歷史高位;外資方面,資金正看多做多a股。
近期,花旗、滙豐等外資機構調低美股評級,並紛紛表明對中國資產信心提升,特別是圍繞人工智能的樂觀情緒和中國科技領域的積極敘事正發生轉變。即使是在近期上漲之後,中國的科技股相對於全球同行仍然很“便宜”。
那麼,美股的下跌究竟會造成流動性外溢、強化“東升西落”的敘事,還是會形成全球資產的聯動調整?
東吳證券的報告進一步指出,目前來看,本輪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概率較低,a股甚至可能受益於美股下跌所帶來的“流動性外溢”。當前a股仍處於賠率交易階段,市場交易邏輯以國內政策和產業趨勢催化為主,短期美股的下跌或進一步強化“東升西落”敘事,提振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支撐a股走出獨立邏輯。
然而,若美國衰退敘事進一步發酵,美股下跌時間拉長、幅度加深,a股的交易邏輯可能會逐步納入對外需走弱致使企業盈利承壓的考量,進而引發相關資產的波動。
在劉岩看來,2025年兩會中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如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等,未來將為市場提供持續的政策支持。相信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有望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推動市場穩定發展。
劉岩認為,“東升西落”這一趨勢,既是全球經濟多極化趨勢不斷深入的必然結果,也是全球資本市場對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分化現象的精準和理性定價。隨着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中國經濟的崛起與美國的相對放緩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此背景下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與制度改革的雙重歷史機遇,將短期資本流入有效地轉化為長期經濟增長的強大動能,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展望未來,劉岩認為,全球市場或將呈現出“雙循環”的鮮明特徵。一方面中國將繼續發揮引領作用,推動新興市場群體性崛起。另一方面美國也應該能在調整中不斷探索新的增長點。希望未來雙方能夠在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從而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為全球經濟的多元化和穩定性注入新的活力。
中信證券最新報告認為,在近期市場演繹完高切低後,預計後續內外資迴流港股的趨勢會放緩,港股明顯跑贏a股的狀況會告一段落。同時,年報季市場回歸業績驅動,a股核心資產蓄力上漲;預計春季躁動的中後段純資金驅動的主題會降溫,建議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資產。
未來如何布局?
華金證券分析師鄧利軍分析指出,a股短期仍可能延續震蕩偏強走勢。一是短期基本面可能繼續修復。二是短期流動性可能進一步寬鬆。目前來看,短期美股大幅調整對a股科技股影響有限,科技仍是中期配置主線。
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市場一改之前的頹勢,出現了反轉上行。相比之下,中概股和港股恒生科技指數、恒生指數走勢顯著強於a股,牛市特徵盡顯,這是海外強烈看多中國資產的信號。a股方面科技股持續受到追捧,但總體上冷熱並不均衡,這說明市場的主線是非常清楚的,回顧過往每一輪的大牛市都離不開這樣強的一個主線推動。
夏風光認為,總量政策上穩中有進,仍有發力的空間,特別是圍繞人工智能+,突出了科技的引導作用,此外在內需政策上,惠民生和促消費是重要的政策發力點,所以實際上對於科技以及消費的扶持都是並重,a股當中的消費、家電、房地產等等存在着修復機會。
“下一步,如果出現兩條主線交替活躍的情況,行情延伸的力度和空間還會更大。”夏風光指出,兩會從頂層設計的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積極推動長期資金的入市,利好長遠的發展。目前來看,兩市資金的活躍度可能會影響到短期行情的高度,但是只有基本面才能決定長期的方向。
富榮基金基金經理李延崢認為,從《政府工作報告》對總量的定調來看,整體符合市場預期。在政策結構方面,消費和科技位列十大工作重點的前兩位,後續預計將有更多消費和科技領域的政策細則持續出台。
李延崢表示,中國科技成長帶來的資產重估邏輯仍在持續演繹,看好市場在中期維度上的向上趨勢。在展望彈性的同時,當下要注重未來一到兩個季度有產業進展或者業績落地的公司。
劉岩建議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策略上可以考慮以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科技板塊和以大盤藍籌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塊。人形機器人產業在2025年將迎來“從0到1”的質變,隨着ai技術的飛速突破、硬件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供應鏈的逐步成熟,將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加速。
低估值高股息板塊也特別值得關注,由於其穩定的分紅政策和相對較低的估值,極大地降低了投資風險,是市場基礎回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估值系統中最大的“定海神針”。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