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史上最貴單品小米SU7 Ultra現在已經正式發布了,售價為52.99萬元。
相較於此前81.49萬元的預售價,這次發布等於是直降28.5萬元,這麼一對比,確實顯得小米SU7 Ultra 非(你)常(確)便(定)宜(嗎)。

所以就在雷軍公布價格後,不少網友紛紛高呼“便宜”,我忽然覺得這個世界太魔幻了。
平心而論,50多萬元的價格買輛車真的算便宜嗎?
很顯然,小米SU7 Ultra的產品定位是沒問題的。
性能對標百萬級豪車,搭載了超級三電機系統,零百加速僅需1.98秒,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小時。
從官方公布的結果來看,小米SU7 Ultra還刷新了上海國際賽車場的圈速紀錄,甚至超越了保時捷Taycan Turbo GT。

這款車還標配碳陶剎車、Akebono制動卡鉗、21英寸倍耐力PZERO5輪胎等高端配置,直接滿足賽道需求。

內飾方面同樣是向百萬級豪華品牌看齊,車內採用5平方米Alcantara包覆和5.5平方米碳纖維環繞式設計,配備25揚聲器音響系統、主動降噪功能以及支持按摩的前排座椅。
智能化方面則搭載了端到端全場景智駕系統,總算力達10.68EFLOPS,支持漫遊尋位泊車等先進功能。

如果將小米SU7 Ultra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保時捷Taycan Turbo GT對比,這款車確實很便宜。
但理性來說,52.99萬元售價絕不是一群網友嘴裡喊的便宜車。
其實“便宜”是一個相對概念,和保時捷等昂貴賽車對比,小米SU7 Ultra僅50多萬的價格就能獲得最佳的賽車體驗,那麼這輛車確實便宜。
對於年收入數百萬甚至更高的高凈值人群來說,50多萬元可能也只是一筆“零花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胡潤公布的中國擁有600萬資產的富裕家庭為512.8萬戶,但擁有600萬元以上可支配資產的家庭只有150萬戶,就是不包含股權、房子等固定資產的家庭。

如果家庭有600萬元以上可支配資產,那麼拿十分之一出來買車下賽道,當一個大號的電動玩具來玩,我認為是完全可行的,但這部分人群僅有150萬戶。
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50多萬元意味着四五線城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全款,或者新一線城市一套房產的首付。
這種巨大的消費能力差異,導致了人們對“便宜”的不同理解。

互聯網上高呼小米SU7 Ultra“便宜”的聲音,可能更多來自於科技愛好者、汽車發燒友以及部分高收入群體。
他們的聲量在社交平台上被放大,給人一種“人均富有”的錯覺。
從現實角度來看,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依然會覺得50多萬元是一筆巨款。
絕大部分城鎮家庭的年收入依然只有10-20萬,佔了中國60%以上家庭,買一輛50多萬的車幾乎不可能。
而且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50多萬元的賽車,只為極致性能,顯然不是必需品。
所以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在購車時應優先考慮自身經濟狀況和實際需求,避免盲目跟風。

總的來說,小米SU7 Ultra無疑是一款性能卓越、配置豪華的車型,其52.99萬元的售價在高端市場中確實具備一定的“性價比”。
但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50多萬元依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我們更需要保持理性,量力而行。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