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
如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最近這個話題持續升溫。
據報道,市場監管總局表示,民營經濟是“環境經濟”,市場環境、營商環境的好壞關乎其發展的質量與水平。
民營經濟是“環境經濟”,此言不虛。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一樣不能缺少。在好的營商環境里,民營經濟才能茁壯成長、發展壯大。
何謂好的營商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中央一再強調,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法治化名列“三化”之中。
在近期各地召開的“新春第一會”上,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高頻詞。不少地方都是圍繞法治來打造好的營商環境。2月5日,新春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召開2025年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海市委書記指出,要進一步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具體來說,要明晰檢查規範,檢查事項要“雙透明”,檢查規範要“雙認可”,檢查方式要“雙隨機”,提高執法檢查的嚴肅性、規範性。
此前,上海已出台《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從規範牟利性職業舉報,到營造清朗的輿論環境,從嚴格規範涉企案件辦理,到強化法治護企,一系列制度設計,為的就是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2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在服務大局中貢獻檢察力量”新聞發布會。這場發布會聚焦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到的一些數據很觸動人心。
比如,2024年,最高檢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對收集到的1500餘條趨利性執法司法線索逐條分析研判,將核查篩選出的31件重點案件,分四批交相關地方辦理。
再比如,聚焦違法立案、插手經濟糾紛、跨區域抓捕、違法“查扣凍”等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動真碰硬,堅決依法糾正相關執法違法問題。依法懲治網絡“按鍵傷企”所涉違法犯罪,持續優化網絡營商環境。
可以說,這些舉措可真正讓守法的民營企業安心發展。法治健全就體現在,不能違法“查扣凍”,不能遠洋捕撈,把企業當成提款機。
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以及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進一步規範涉產權強制性措施,避免超權限、超範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諸如此類的制度安排,都是民營企業所關心的。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關鍵是得“法”,這個法是法律的法,也是加減法的法。
近年來,國家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既為民營企業做加法,也為民營企業做減法。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這份高規格文件,從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等八個方面,提出31條具體舉措,旨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31條具體舉措就包括“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支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儘快修訂出台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支持民營企業積极參与“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2%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也在92%以上。民營企業有能力更有意願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構建公平競爭的政策制度,才能體現一視同仁。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都要採取有效措施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如果說做加法體現在讓民企更多參與國家重大戰略,那麼做減法就體現在為民企解難題,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就是希望民營企業放心大膽發展。
“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說一千道一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關鍵在落實。落實越到位,民企就越能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