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4.8億稅款罰單,從天而降。
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巨款,寧波化工夫妻竟選擇果斷“離場”,將麻煩留給國資。
那麼在國資接手後,博彙股份能否涅槃重生,重新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呢?
信源:申報繳稅4.8億元!A股公司:力爭8月底前復工復產 證券時報 2024-08-12
創業之路
1993年,金碧華創辦了寧波市鎮海圓珠筆廠,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他並沒有止步於此。
2005年國家頒布了“非公有制經濟36條”,這個政策一舉打破了石油行業的壟斷壁壘,為民營企業開啟了通向能源領域的大門。
於是他立刻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選擇進軍石化行業,創立了博彙股份的前身——寧波博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博彙股份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金碧華夫婦的身家也隨之水漲船高,超過12億元。
博彙股份的成功,離不開金碧華的商業眼光和管理能力,更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可以說博彙股份的崛起,是政策紅利與企業自身策略完美結合的產物。
博彙股份的主要業務是燃料油深加工,其盈利模式高度依賴於消費稅退稅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國家對企業消耗的燃料油所對應的消費稅進行退還。
這項政策對於博彙股份而言,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直接增加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消費稅退稅政策的庇護下,博彙股份一路高歌猛進,業績持續增長。
然而在2023年6月,國家財稅總局突然宣布恢復對燃油煉化企業的消費稅徵收,這對於長期依賴退稅政策的博彙股份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政策的轉向,徹底打亂了博彙股份的發展節奏,使其賴以生存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
面對突如其來的政策調整,他們並非沒有嘗試過自救,曾試圖通過將產品名稱從“重芳烴”改為“重芳烴衍生品”來鑽政策的空子,繼續享受退稅優惠。
然而,這種“文字遊戲”終究未能規避稅務機關的“法眼”,博彙股份的如意算盤終是化為泡影。
4.8億稅款
2024年3月,一張4.8億的補稅通知將博彙股份推至懸崖邊緣,公司股價驟跌60%。曾經的納稅明星企業,轉瞬淪為了欠稅大戶。
巨額的稅款追繳、持續惡化的業績以及市場信心的喪失,讓金碧華夫婦陷入了兩難境地。
就在這時,金碧華夫婦選擇了“另闢蹊徑”,2024年8月,博彙股份主動申報了4.8億的消費稅,並承諾儘快繳清。
隨後,他們開始了一系列的股權轉讓操作,先與一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簽訂協議,轉讓了5.14%的股權,然而這只是他們套現計劃的第一步。
2025年2月,博彙股份發布公告稱,金碧華夫婦向無錫國資轉讓13%股權,藉此套現2.6億元。
同時,他們毫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捨棄了剩餘股權所對應的表決權,還經由定向增發,讓無錫國資的持股比例達33%,從而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金碧華夫婦的這一系列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的“金蟬脫殼”。
他們通過“保留股權+放棄表決權”的巧妙設計,在套現離場的同時,也規避了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和責任。
金碧華夫婦的離場,引發了廣泛的社會爭議,有人批評他們缺乏企業社會責任和擔當,在企業面臨困境時選擇逃避,將爛攤子留給了國資。
也有人認為,在商言商,金碧華夫婦的決策無可厚非,他們只是在儘力保護自己的利益。
那麼金碧華夫婦的做法,究竟是理性選擇,還是逃避責任?
國資成了“接盤俠”?
石化行業具有重資產、高負債的特點,民營企業在政策波動面前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而國資的介入,可以為博彙股份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有底氣。
對於他們而言,套現離場,不僅可以保住部分財富,更可以避免承擔更大的風險。
在商場上,生存才是第一要義,然而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金碧華夫婦的做法,確實存在爭議。
作為一家曾經的明星企業,博彙股份的興衰,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利益,更關係到員工、股東以及社會的利益。
金碧華夫婦的離場,雖然符合商業邏輯,但卻未能體現出一個企業家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將一個充滿挑戰的局面留給了國資,這本身就值得商榷。
國資接盤博彙股份,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國資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豐富的政府資源,可以為博彙股份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這對於一家處於困境中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國資的介入,可以幫助博彙股份重塑政商關係,獲得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國資還可以為博彙股份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支持,幫助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
然而,國資接盤也並非萬能葯,國資的介入,可能會改變博彙股份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這需要企業進行相應的調整和適應。
同時,國資也需要對博彙股份進行深入的調查和評估,制定合理的重組方案,才能確保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信源:博彙股份復牌後一字漲停,無錫國資接手成公司新實控人 第一財經 2025-02-11
筆者認為
博彙股份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國資入場,看似帶來了曙光,但真能拯救這家深陷泥潭的企業嗎?還是僅僅是換了個“接盤俠”?
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