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在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項目(以下簡稱“空港中心”)正式封關運作一周年之際,東莞港務集團在駁船碼頭舉行空港中心進口通道開通暨項目集中籤約儀式,東莞港務集團與大平台、進口業務、航司和貨代等企業代表就進一步深化空港中心項目合作簽訂協議。
進出口貨值超38億元,服務近1000家灣區企業
據介紹,作為全球首個跨關境海空聯運直達模式,一年來,空港中心累計操作80萬票、運輸貨量超500萬公斤的貨物,搭載500航次船舶、1000個飛機航班到達全球各地,進出口貨值超38億元,服務近1000家灣區製造企業,物流成本降低30%,時效提升20%。特別是今年一季度,空港中心項目駛入快車道,一季度完成進出口150航次,貨值19.7億元,超過2023年全年貨值,其中3月單月貨值突破10億元。

空港中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典型案例,橫跨內地與香港兩大關貿區,在硬件聯通、軟件銜接、機制對接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突破創新,為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打造了創新合作的示範樣板,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對做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更好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支撐帶動作用具有積極意義。
對於東莞來說,東莞數以萬計的外貿企業有着龐大的航空運輸需求。空港中心集合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優勢、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物流優勢,有效幫助香港空港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向東莞乃至大灣區延伸,滿足大灣區高附加值產品企業對航空的迫切需要,帶動“灣區製造”通達世界,進一步深化莞港產業和經貿合作,推動雙方產業互補、資源共享,還帶動了兩地信息、資金、數據等要素流動,是莞港互惠互利、政企雙方受益的重大探索實踐。
進口通道正式打通,助力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為加快推動空港中心進口通道上量,在香港機場管理局、香港海關、黃埔海關等各方的共同支持下,東莞港務集團與亞洲空運貨站(AAT)積極優化、磨合業務流程,在不改變貿易條款的情況下,創新作業模式,推動實現了香港機場進口通道延伸到東莞的進口業務模式。
隨着進口通道在4月18日正式打通,這也標誌着空港中心進口業務實現“全球認+一碼通”的雙突破,開啟了進口業務的新局面。空港中心將充分發揮綜合物流優勢,共同拓展更廣闊的物流市場,實現互利共贏,為東莞及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及跨境電商提供更豐富多元的空運產品和服務。

在未來,空港中心將以市場為導向,推動引進更多航空公司、大貨代、大平台入駐,打造航空貨運生態,發揮空港中心優勢,探索開展跨境冰鮮、跨境冷鏈等新型業務。同時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加快“低空+跨境”“低空+集送”“低空+通關”等應用場景在空港中心實現。
據悉,空港中心長遠計劃選址東莞港臨港地塊,由香港機管局和東莞港務集團共同投資建設,首期投資額約44億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全自動化碼頭工程、智能化空運貨站、高增值物流中心、現代化國際快遞倉和高效率貨運代理倉等。該項目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每年貨物處理能力將超100萬噸,創造就業崗位6000餘個,投產十年內可每年貢獻外貿進出口貨值3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對提升東莞營商環境,促進招商引資、拓展國際市場具有重要作用。
文、圖、視頻|記者 李洪寶 實習生 吳宏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