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內,濰坊的經濟體量不僅在普通地級市中頗具競爭力,且不乏壽光、諸城、青州三大全國百強縣。但市區所佔比重相對不高且各區中沒有一個絕對的實力擔當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局面。
以2023年為例,在全市7606.01億元的GDP中,市區合計2472.4億元的體量只佔到全市的32.5%,如果只看主城區(剔除濱海經濟開發區、峽山生態開發區的代管區域),則只佔比26.8%。
而在山東省所有的區、縣、縣級市中,濰坊除了能在行政區劃口徑上將奎文、高新區相加取得突破千億之外且位居第20位的成績外,在實際管理口徑(剔除市屬功能區)上並沒有太大競爭力,4區均位列80位之後,特別是坊子區只能位列100位之後。
主城區內尚未發展出一個在全省頗具競爭力的區域,濰坊着實應該加註做強城區經濟,畢竟只有主城區變強了,對周邊區域的吸引力才能更強、抵禦高能級城市虹吸的能力才能更強。
根據各市轄區目前的體量,要雨露均沾地投入資源並非易事,先將濰坊高新區作為重點打造的對象,並將之發展成全市體量最大、且能躋身全省前10位的區域才是相對較容易的。
而且省內可以供高新區直接參考的“模板”莫過於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濟南高新區,其中前者的GDP已經達到2239.59億元,並在煙台市穩居首位,比龍口市高出728.19億元。如果將煙台開發區放到全省各區縣比較可以高居第3位。
後者則在濟南市位居第2位,1767.3億元的體量可以位列全省第4位。
為什麼說濰坊高新區有必要成為全市經濟體量最大的區域?
1、按照實際管理口徑,濰坊高新區是市區乃至主城區中體量最大、優勢最明顯的區域,出成績更快。
以2023年為例,高新區(不含綜合保稅區)679.7億元的GDP在主城區里最高,分別比奎文區實管區、濰城區、寒亭區實管區、坊子區實管區多了269.63億元、287.97億元、401.2億元、452.6億元。如果從主城區中選擇一個重點發展,那麼已經有體量優勢的高新區無疑是出成果最快的那一個。
從全市範圍來看,濰坊高新區的經濟體量雖然只能位列第4位,且與壽光、諸城兩座千億級縣市相比仍有不小懸殊,但它的經濟體量僅僅是依託123平方公里的實管面積、38.9萬常住人口創造的。
2、做強城區經濟迫在眉睫,而高新區是城區擴張、布局資源的重點方向
放眼全國,人口、人才、資金、政策等發展資源大規模流向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等“高配城市”已成常態現象,這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地級市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得到的資源十分有限,而且還面臨著人口被虹吸,而人口流出的重災區莫過於縣域。
在山東省內,隨着兩大副省級城市——濟南、青島的雙核效應越來越明顯,對周邊城市人口的虹吸效應越來越強,後又陸續被批複了自己的都市圈,有了官方認定的“勢力範圍”。
濰坊市被夾在兩大都市圈之間,而且兩大縣級市——諸城、高密已經被劃入青島都市圈,儘可能提高市區乃至中心城區的經濟體量,就成了為數不多削弱兩大都市圈影響的方法。
畢竟與縣、縣級市相比,有市級資源加持的市區、中心城區的發展上限要更高,市區乃至中心城區發展起來了,才能保證全市人口不會大規模流出。
再者,“向東”是濰坊城區擴張、布局資源的主要方向,而位於城東的高新區則是向東發展的重要腹地。不論是完善基建,還是招引、培育產業均有相對充足的用地指標與政策、資金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