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2024年02月23日16:15:05 財經 1636

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 天天要聞

來源丨創業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巴里

編輯丨關雎

題圖丨Midjourney

兩位清華校友帶隊的半導體公司即將敲鐘。

1月17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燦芯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芯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批複,公司IPO註冊獲同意。

去年10月,這家來自上海張江的半導體公司第一次上會後曾被“暫緩審議”。如今,其距離正式登陸科創板僅一步之遙。

作為一站式芯片定製服務商,趙海軍和庄志青帶領公司在2021年佔據全球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市場份額的4.9%,位居全球第五位、中國大陸第二位。

燦芯股份背後,也不乏來自中芯國際、小米、元禾璞華、戈壁創投、NVP等知名機構的投資。

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 天天要聞

深度綁定中芯國際

燦芯股份的管理團隊可謂藏龍卧虎。現年60歲的董事長趙海軍是清華系出了名的才子。

他出生於遼寧阜新一個普通的礦工家庭。在求學的路上,趙海軍一路過關斬將,中考時曾在整個礦區十一所中學中取得最好的成績;1983年他參加高考又摘得了阜新市高考理科狀元桂冠,再一次刷新礦區孩子的求學記錄。

此後,他一路從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本科,讀到博士畢業。他不僅是清華首批“碩博連讀”博士生,還是第一批半導體專業畢業生。

畢業後,他先後在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新加坡TECH半導體等擔任管理職務,又在中芯系做到領頭位置,有30年的半導體運營及技術研發經驗。

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 天天要聞

圖源:中芯國際高峰論壇 趙海軍(左)

董事兼總經理庄志青同為清華校友,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畢業後赴美國留學,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機工程碩士,以及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電機工程系博士學位。

燦芯股份在招股書中自述,由於股權較為分散,因此公司無控股股東、實控人。

睿獸分析顯示,燦芯從2008年成立至今已完成5輪融資。發展早期,公司便獲得戈壁創投、NVP和中芯國際等機構的投資,後期又拿到元禾璞華、君桐資本、臨芯投資、小米產業基金等機構的投資。

其中,2020年8月,在海通證券旗下投資平台和臨芯投資領投下,燦芯股份又完成3.5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還包括元禾璞華、小米產業基金、火山石資本、泰達投資、金浦投資、君桐資本等多家機構。

3個月後,庄志青和小米產業基金、盈富泰克等共投了該公司約9685萬元,其中庄志青投了823.73萬元,而小米產業基金和盈富泰克均投了3000萬元。此時,燦芯股份的估值達到12.6億元。

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 天天要聞

這其中,燦芯股份與國內芯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更是有着密切的關係。

2010年,中芯國際成為燦芯股份的大股東,持股比例一度超過40%。當年,雙方就達成了戰略合作。2011年6月,燦芯股份的第一顆40nm芯片在中芯國際一次性流片驗證成功。次年,該公司採用中芯國際40LL雙核ARMCortex-A9芯片的測試結果達到1.3GHz。2014年,雙方還首創SMIC-ASIC網路互動平台。

同時,中芯國際曾一度將燦芯股份合併報表。直到2013年,因公司章程、投資者權利協議等調整,中芯國際失去對燦芯股份的控制權,便不再將該公司合併報表。

在這期間,燦芯股份進行了多次增資,中芯國際持有燦芯股份的股權比例逐漸被稀釋。2022年9月,中芯控股通過股權轉讓的形式,將持股比例降至18.98%,系公司第二大股東。庄志青及其一致行動人則合計持有燦芯股份19.82%的股權。

此外,上市前,NVP持股13.47%,戈壁創投持股6.53%,海通證券持股6.36%,君桐資本持股5.93%,小米產業基金持股4.77%,元禾璞華持股3.18%,臨芯投資持股3.18%,火山石資本持股2.38%。

中芯國際入股後,燦芯股份也出現了一系列人事變動。2013年,時任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的邱慈雲成為燦芯股份董事長,之後這個職位由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接任至今。

同年,燦芯股份收購蘇州亮智科技有限公司,庄志青的身份也從在後者處擔任首席技術官變為到前者處擔任首席技術官,並在5年後一路干到了燦芯股份的CEO。目前,他擔任燦芯股份董事兼總經理,招股書顯示其2022年年薪達到532.03萬元。

中芯國際也是燦芯股份最主要的供應商,提供晶圓等芯片製備材料。

據悉,與華為海思、蘋果、高通類似,燦芯股份採用Fabless模式,提供從芯片定義到量產的定製服務,生產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則需要委託第三方代工。

據招股書,2020年-2023年上半年,燦芯股份已經成功進行了超過530次芯片流片,覆蓋了主流邏輯工藝節點與多種特色工藝節點,一次流片成功率超過99%。其中在65nm及以下邏輯工藝節點成功流片超過220次,在BCD、EFLASH、HV、SOI、LCOS、EEPROM等特色工藝節點成功流片超過140次。

不過,在此過程中,燦芯股份不僅從中芯國際的採購佔比較高,採購價格也遠高於後者銷售均價。

2020年-2023年上半年,燦芯股份向中芯國際的採購金額占當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9.02%、77.25%、84.89%與75.29%。

意見落實函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中芯國際晶圓銷售均價分別為4210元/片、4763元/片、6381元/片、未披露。然而同期燦芯股份對中芯國際量產晶圓採購均價分別為5210元/片、5780元/片、6816元/片、6705元/片。

2020年、2021年的差價甚至達到了1000元/片、1017元/片,到了2022年差價收窄至435元/片,中芯國際以高於第三方的價格銷售產品給燦芯股份,其中的合理性令人懷疑。

這也引發了上交所的關注。

在2023年10月第一次上會時,監管就曾要求燦芯股份就關聯交易定價的公允性,相關關聯交易是否影響公司的獨立性等作出說明。

對此,燦芯解釋稱,報告期內採購金額佔中芯國際報告期內銷售金額比例較小,無法影響上述供應商的銷售政策,公司向其採購為市場化採購,相關交易價格公允,關聯交易具有商業合理性。不影響公司的經營獨立性、不構成對中芯國際的依賴。

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 天天要聞高速增長下暗藏研發隱憂

燦芯股份聚焦系統級(SoC)芯片一站式定製服務,定製芯片包括系統主控芯片、光通信芯片、5G基帶芯片、衛星通信芯片、網絡交換機芯片、FPGA芯片、無線射頻芯片等關鍵芯片,產品被廣泛應用於物聯網、工業控制、網絡通信、高性能計算等眾多等高技術產業領域中。

近年來,隨着消費電子、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網絡通信等下遊行業的需求愈加多樣化,加之國產替代需求的牽引下,中國半導體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預計到2026年,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市場規模將從61億元增長至130億元,呈現驚人的發展速度。

2020年-2022年,燦芯股份營收分別為5.06億元、9.55億元、13.03億元,複合增長率達60.42%,規模增速保持高位;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58.54萬元、4,361.09萬元、9,486.62萬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更是飆漲至1.08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燦芯股份的綜合毛利率一直穩中有升,從2020年的17.25%至2023上半年的27.46%。不過,燦芯股份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綜合毛利率存在一定差異,且整體水平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 天天要聞圖源:燦芯股份招股書

對此,燦芯股份解釋稱,公司綜合毛利率低於芯原股份、銳成芯微的主要原因系:公司與其主營業務構成具有一定差異,芯原股份、銳成芯微主營業務由芯片定製業務與半導體IP授權業務構成,而其IP授權業務毛利率水平顯著高於芯片定製業務。

燦芯股份稱,公司綜合毛利率低於創意電子、智原科技、世芯電子的原因主要系:雖然公司自成立以來即專註於一站式芯片定製業務並已經歷多年發展,但由於創意電子、智原科技、世芯電子成立時間較早,且均在台交所掛牌上市多年,發行人在業務發展時間、業務成熟度、客戶資源積累等方面均與其存在一定差距。

招股書顯示,燦芯股份為“全球集成電路設計服務行業頭部廠商”。

根據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報告,2021年燦芯股份佔全球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市場份額的4.9%,位居全球第五位、中國大陸第二位。

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 天天要聞

圖源:燦芯股份招股書

雖然燦芯股份市佔率居第五位,但公司在製程工藝上與同行存在差距。

根據公開信息,創意電子、世芯電子與芯原股份收入主要集中於16nm/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報告期內,燦芯股份芯片定製項目則主要集中在65nm及以下工藝節點。

對此,燦芯股份稱“公司在製程工藝方面與上述業內領先廠商尚處於追趕態勢”。

這在其研發投入上也可以看出。近年來,燦芯股份研發投入費用及研發/營收比例均遠低於同行芯原股份。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燦芯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3,915.47萬元、6,598.62萬元、8,522.81萬元與4,650.0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74%、6.91%、6.54%和6.97%。

中芯國際、小米力挺,兩位清華學霸把芯片干到全球前五,即將IPO - 天天要聞

圖源:燦芯股份招股書

據芯原股份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近幾年,全球排名前十的芯片設計公司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大多維持在20%-30%。芯原股份持續多年對半導體IP技術及芯片定製技術進行布局和研發,近年來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其中,2021年、2022年研發費用分別為6.28億元和7.93億元。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燦芯股份計劃募集資金約6億元,其中3億元用於網絡通信與計算芯片定製化解決方案平台,2.1億元用於工業互聯網與智慧城市的定製化芯片平台,9.5億元用於高性能模擬IP建設平台。

高度依賴中芯國際、技術能力是否過硬等成為了縈繞在燦芯股份IPO路上的難題,但無論如何,隨着其獲批成功,距離登陸科創板指日可待。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