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道(文/何玲玲 方問禹 唐弢) 琳琅滿目、物美價廉——過去,“世界貨架”上的“Made in China”,曾以這樣的標籤暢銷全球。時尚引領、科技支撐——如今,持續“上新”的“Made by China”,不斷開拓“智創”新高地。
從被動分工、專註加工的“世界工廠”,到領跑變革、布局未來的“產業引擎”——置身全球產業鏈重構大變局中,透過“世界貨架”,看“中國製造”如何抓住新機遇、展現新活力。
“新三樣”驅動外貿增長
位於浙江桐鄉的合眾新能源汽車製造工廠內,機械臂上下飛舞,物料車來回穿梭……每3分鐘,就有一台哪吒汽車在這裡組裝完畢,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將被發運出海。
用時不到兩年,哪吒汽車實現從“10萬輛”到全球“36萬輛”保有量的跨越。“不僅要在中國市場暢銷,明年將大量出口東盟、歐盟、南美和中東市場,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哪吒汽車副總裁江峰說。
以往,服裝、家電、傢具被稱為我國外貿出口的“老三樣”。如今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新產品,則在悄然之間形成了中國外貿的“新引擎”。
10月份,比亞迪在巴西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排名第一,純電車市佔率高達71.7%;今年前10個月,比亞迪在新加坡、泰國、哥倫比亞也成為當地電動車累計銷量冠軍。
由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合資打造的高端品牌領克,已經闖進歐洲汽車市場。新興產業“中國製造”與國際品牌聯動,以嶄新形象角逐國際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53.4萬輛,同比增長160%,出口形勢喜人。
在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國製造”立足科技創新開闢新賽道,為世界帶來新產品。
這幾年,“世界超市”義烏有大變化——新能源產品製造與出口異軍突起,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5家在義烏設有生產基地。
背後的邏輯在於,新興“中國製造”緊挨“外貿窗口”,工貿聯動、疊加優勢,加速形成對外貿易嶄新競爭力,實現更強勁增量。
中國首個新能源產品市場——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東新能源產品市場,今年初建成運營。不遠處,義烏光源科技城聚集260多家光伏製造和經營主體,可生產銷售1萬多個品種的光伏組件、儲能系統、新能源照明設備和新能源汽車等產品。
“一塊太陽能板、6伏電壓的逆變器加儲能系統、一個LED燈泡組成的新能源燈具,價格只有50元人民幣,非常適合非洲市場。”浙江捷爾科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建雄向外商介紹。
以商貿見長的義烏,何以短短几年形成千億元級別的新興製造業?是持續迭代升級、不斷增強機動能力的製造工業體系,支撐了中國為“世界貨架”不斷“上新”。
“老三樣”升級煥發生機
包身尺寸、長寬比適配運動員的身材特徵,包內設計獨立鞋倉、防水口袋、加厚加固手提帶等,材質全部採用環保尼龍主料和600D輕盈聚酯纖維材料過皮膜背膠處理……
亞洲地區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體育賽事舞台上,杭州亞運會箱包品類獨家供應商——力高控股集團製造的運動員包、媒體包、場館包等大放異彩。
“今年訂單預計增長超過30%!”該企業董事長陳曉軍在亞運會後趁熱打鐵,出國跟進市場。在美國一些商超貨架邊上,他看見亞運款“顯眼包”賣爆了,甚至有當地球隊趕來團購配置。
1997年在一間舊廠房裡開始做箱包代工,2003年專註做外貿拼量出貨,2011年收購比利時品牌“赫德格倫”深耕設計與製造,2018年在柬埔寨投資建廠,如今是全球最大箱包製造商,3000家銷售網點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力高的發展是中國箱包製造產業變革的縮影。數十年以來,這些伴隨有勞動密集型、附加值不高、產業鏈轉移等特徵的“中國製造”,構成了中國外貿的基本盤。而在全球產業鏈重構變局的當下,傳統“中國製造”通過不斷轉型升級、努力突圍,擺在了“世界貨架”最顯眼的位置。
機械臂快速轉動,智慧工廠大腦精準控制生產全程,各式集成灶面向世界多地供貨……在“中國廚具之都”浙江嵊州,集合油煙機、燃氣灶、電烤箱三種功能的集成灶引領國內用戶廚房升級,產銷量佔全國總量65%,近幾年還作為獨特的“中國製造”走出國門,受到海外消費者青睞。
基於中國人烹飪習慣而生產的廚具製造產業,是典型的傳統製造業。而經過30多年發展,“集成廚電”如今已是一項出口類別,在國際市場迸發生命力。
近日在“國際紡織之都”浙江柯橋召開的第六屆世界布商大會上,來自全球近60個國家和地區的紡織品貿易商濟濟一堂,發布2024世界紡織行業趨勢展望,線下中國輕紡城市場展銷規模空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從192個到206個,柯橋紡織品出口範圍近年增加了14個國家和地區。”柯橋紡織外貿網絡在深厚基礎上仍在擴張,凸顯韌性與活力。
在外貿行業,來自中國的五金製品遍布全球。浙江林炎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五金之都”浙江永康,從事不鏽鋼製品、日用塑料製品、五金工具等製造和貿易的民營企業。今年3月以來,該公司總經理李路培開啟全球“拓單之旅”,陸續走訪了澳大利亞、泰國、越南、韓國、沙特等多個國家客戶。
“出國一圈跑市場,回來更有信心了!”李路培舉例說,了解到國外消費者開始用杯(壺)盛裝碳酸飲料,企業推出陶瓷塗層工藝的手柄杯,由此獲得100萬美元訂單。今年前十個月,林炎集團出口額突破2000萬美元,同比增長20%。其中,對中東、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目前在企業銷售佔比達到40%。
全球化布局着眼未來
“墨美邊境到處都是工地,像極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華立集團在墨西哥的北美華富山工業園正如火如荼地建設。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透露,園區目前已入駐30多家中國企業,華立正在抓緊推進審批流程,努力在墨西哥再拿10平方公里土地,用以支持中國製造企業。作為中國首批在海外設立的八個工業園之一,華立集團2005年就在泰國東部投資開發佔地12平方公里的泰中羅勇工業園,目前入駐的中國企業超過200家。預計二期項目完工後,入駐企業將達300多家。
境外組織生產,完成了“在中國製造”到“由中國製造”的重要轉變。從產品出口,到產業鏈全球布局,“中國製造”形態迭代演進。
近日在2023中國(浙江)-泰國合作交流會上,26個合作項目現場簽約,涉及數字經濟、機電設備、清潔能源、電商文旅、教育合作等領域,簽約金額達10.9億美元。泰國浙江商會執行副會長董鋒表示:“總的來說,我認為泰國市場對於浙商而言,機遇大於挑戰。如果要說佔比,我認為機遇佔70%,挑戰佔30%。”堅定“走出去”,“中國製造”才能在全球競爭中進一步提升實力,贏得更多發展空間。
全球化纖行業龍頭桐昆集團,滌綸長絲產能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全球鈷行業和新能源鋰電材料龍頭華友鈷業,製造基地在中國、資源保障在境外、市場在全球;全球玻璃纖維龍頭中國巨石,國內市場佔比40%,全球市場佔比25%……浙江嘉興桐鄉市是一個面積僅700多平方公里的縣級市,卻集聚了多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領軍企業,堪稱“現象級”。
中國巨石副總裁曹國榮介紹道:“這些年企業在世界玻纖行業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企業所在的浙江桐鄉面向全球市場,以打造千億元級前沿材料產業集群為目標,逐漸形成了從玻纖生產、玻纖製品深加工到玻纖複合材料製造的完整產業鏈。
今年7月,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啟動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印尼北加煉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含增值稅籌資額達到86.24億美元。該項目向上游延伸產業鏈,化解不確定性,支撐企業構建國際化跨境供應鏈,帶動國內優勢產能的輸出。
從專註製造產品、賺取相應利潤,到審視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角色,尋求不可替代性。中國多地政府和企業都有了這樣的意識和行動:面向全球錘鍊競爭力、布局未來,這既是形勢所需,更是主動為之。
數字化變革釋放機遇
11月23日,作為中國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舉措,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數貿會”)在浙江杭州開幕,63個國家和地區、68個國際組織和境外商協會的各界代表參會。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人驚嘆,這就是未來的模樣!”在數貿會萬事利絲綢智能設計體驗區,來自意大利的參會嘉賓韋內齊亞諾剛剛用AI定製了一條帶有杭州文化元素的專屬絲巾,一旁的數字化綠色印染設備即刻開始生產,最快2小時她就將拿到這件精美又環保的絲巾成品。從工廠車間到萬物互聯,以數字化為紐帶,嶄新的“中國製造”正在為全球產業及貿易帶來關鍵增量和機遇。
11月7日,巴西戈亞斯州州長羅納爾多·拉莫斯·卡亞多帶領當地官員、企業家等共計55人組成的代表團來到浙江訪問正泰集團,探討智慧城市、智慧電力、智慧畜牧等領域的合作。作為巴西第七大州、公路交通樞紐的戈亞斯州,以農牧業、礦業為支柱產業,正在大力振興製造業、擴大工業園區。到訪正泰集團這家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為智能電氣、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等項目尋求支持。
“現代能源、智能製造、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是大趨勢。”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表示,傳統製造長期工藝積累、全球最完備工業體系、互聯網基礎設施持續迭代升級、獨特的應用場景反向驅動……要素不斷豐富、融合產生的“化學反應”,推動來自中國的“智能製造”在全球市場受到認可。
商務部《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中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額為3727.1億美元,同比增長3.4%,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額為2105.4億美元,同比增長7.6%。
數字貿易不僅是以數字訂購為特點的貿易方式,更是以數字交付為特點的貿易方式,即貿易的對象是數據。2022年,中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佔全球數據總產量的10.5%,位居全球第二;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當數據生產要素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角,折射出“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價值上的角色之變。
從專註加工環節的“世界工廠”,到持續嬗變、推陳出新的“中國方案”,“中國製造”正以嶄新的面貌,參與並推動全球商貿往來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