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訪談 | Eric Bouche:半導體產業復蘇,有一個“雁陣”

2023年11月07日15:03:14 財經 8287

集微網消息,在往期的集微訪談欄目中,愛集微有幸採訪了Silicon Valley Research Institute(SVRI)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Eric Bouche。集微訪談就關於行業發展、市場供需周期、行業人才短缺以及AI發展前景等一系列問題,收到了十分有啟發的答覆。

集微訪談 | Eric Bouche:半導體產業復蘇,有一個“雁陣” - 天天要聞

問:行業目前的主旋律是什麼

答:一個重要的主題是行業的復蘇,在疫情期間,我們經歷了短缺的情況。然而,在疫情後,我們觀察到了半導體行業發展減速和供過於求的情況,現在我們終於開始從這一階段中復蘇起來。行業正在逐漸恢復增長。然而,使得這一復蘇與眾不同的是大量的政府干預和補貼。據我所知,各國政府提供的補貼總額已經達到了數萬億美元,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因此,預計這一復蘇將伴隨着許多偏離正常狀態的情況。

問:您談到半成品行業復蘇,但行業狀況如何?

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當我們談論(半導體)行業時,通常會將所有領域歸到一起當作一個大行業討論行業動態。但這麼做並不準確。實際上,如果你看一下晶圓廠、邏輯芯片、DRAM、3D NAND閃存等方面,復蘇的情況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傾向於說我們正在復蘇,但這些領域的復蘇程度各不相同。我認為晶圓廠,可能還有邏輯芯片是前面的領頭羊,通常情況就是這樣。這樣說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我認為DRAM和3D NAND在價格曲線的底部勉強趨於平穩。而且,我們的一些客戶是存儲製造商,他們對目前的情況還不滿意。我們知道它遲早會恢復,但現在還沒完全到達能稱得上恢復的水平。

同時雖然我前面已經提到我們已經走出了供不應求的狀態,但這並不完全正確。我知道總會有人告訴我我們仍然處於短缺狀態。有一些領域仍然存在短缺,我想提到其中一個領域,即用於電動汽車的功率SiC。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機,同時也是技術挑戰。當埃隆·馬斯克決定從IGBT轉向SiC功率模塊時,改變了整個行業,而該行業仍在努力生產足夠的襯底和逆變器設備,以滿足中國和美國等地電動汽車行業的強勁需求。我知道這不僅僅是復蘇的問題。

所以,某些領域仍然短缺,如SiC功率器件,某些領域的復蘇速度不同,比如晶圓廠和邏輯芯片。你只需要看看英特爾的新聞就能知道,但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領域DRAM和3D NAND業務本應會稍許的回升,因為目前價格還在觸底,所以未來將會回升,但這是在生產已經大幅削減的情況下,所以這些工廠仍然面臨困境。這都是行業中更多細微差別和細節的信息。

問:那麼當前行業復蘇的驅動力是什麼?

答:是的,我提到了其中一些因素,但從邏輯和晶圓廠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比如英偉達是價值1萬億美元的公司,而且正受益於人工智能。毫無疑問,AMD和英特爾正在競爭英偉達的准壟斷地位。但事實上,人工智能在各個國家的應用都非常廣泛。但說實話,中國和美國是全球人工智能的兩個主要國家。對於這些芯片的需求是巨大的。每個人喜歡ChatGPT,但他們不明白的是,ChatGPT每天需要消耗價值75萬美元的芯片。

所以提供這些資源的能力很重要,每天需要超過75萬美元的資源。所有這些需求不會憑空出現,人工智能無疑是需求的來源之一。我提到了汽車,不僅僅是因為電動汽車的興起,而且整個汽車行業正在從相對保守的車載微電子技術轉向非常激進的技術。這和到底是汽油車、混合動力車還是電動車無關,所有圍着汽車轉的東西,導航、泊車、安全和通信等方面都在快速增長,這對該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推動力。

最後我想提到的最後一個是可再生能源。事實上,中國和美國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當我們正努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時,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半導體和功率半導體來提供各種開關和轉換、逆變功能。

你知道我又要提我的特斯拉了,但我也非常自豪地說,加州如今有超過2/3的發電量來自非化石燃料,例如太陽能等。我認為,在人工智能、汽車技術突破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動力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問:請問各個細分市場供求周期不匹配的現象在半導體行業歷史上是否常見

答:老實說,這是很常見的情況,行業從來都不會停滯不前。總是有進步和變革。如果是一個技術突破較少的行業,你會看到一些穩定性。但每當出現突破,比如SiC功率模塊或人工智能,市場就會突然轉變。舉個例子,汽車製造過去通常採用瑞薩(Renesas)、英飛凌(Infineon)和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等公司的落後製程的技術。

話說回來,如果你了解最新的車輛,順便說一句我喜歡我的特斯拉,但像特斯拉這樣的最新車輛實際上使用先進制程工藝。它們使用的微芯片只有5nm 製程。它們正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所以,從65納米到28納米,再到5納米的跨越是巨大的。因此,當你看到供應過剩或供應短缺時,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行業本身發生了變化,在功率器件也是如此。過去每個人都使用IGBT(絕緣柵雙極性晶體管)。IGBT是適用於高功率應用的高功率雙極晶體管,不僅僅局限在汽車和像豐田普銳斯(Toyota Prius)的混合動力車型上。

但現在我們正轉向SiC,對SiC器件和襯底的需求突然暴增。我指的是行業正在從IGBT過渡到SiC,但實際上並沒有準備好支持切換到SiC的基礎和產能,正如我所見,特別是在SiC襯底方面,你看看投資公司的數量和對SiC襯底的投資規模,就能了解到SiC襯底的短缺情況有多麼嚴重。

我同意你的觀點。行業總是經歷一些變化,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再回到供不應求,但我認為人工智能和SiC等技術突破正在改變這個行業。這就是半導體行業的故事。它每隔幾年都會發生重塑。

問:上一個周期的行業狀況是否也會影響到下一個周期的行業狀況

答:毫無疑問,新冠疫情使得移動計算的需求遠遠超出了行業的準備。全球都感受到了汽車行業和消費者以及高性能計算領域的短缺問題。你的觀點是,現在存在着嚴重的短缺,所以我們可能會看到嚴重的供應過剩。很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為,大家都想知道下一次的供求失衡什麼時候會發生。在我看來,那將是在2025年左右,距離現在並不遙遠。這意味着我們現在想要看到的補貼和投資最終將導致供應過剩。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供應過剩通常是因為私營或公共公司投入過多,因為他們很難預測未來。

現在,我們正在談論試圖區域化或本地化生產,所有地區都想這樣做。同樣,美國想增加製造業,中國也想增加製造業。印度、日本、歐洲都希望增加製造業。這不僅會推動供應過剩,還會推動成本上升。毫無疑問,一旦開始本地化,雖然這很美好,但這意味着你需要開始削減單位生產的數量,因為全球生產廠變多了,這將推動成本上升。所以,我對此並不樂觀。更嚴重的短缺正在改變下一個周期。我想說的是,下一個周期將嚴重偏離正常周期。我並不是說情況會變得更好或者更壞,SVRI只是試圖幫助客戶了解下一個周期將是什麼樣子。

以及機遇將在哪裡?我知道肯定會面臨挑戰。但老實說,將會有非常強大的機遇,因為後疫情時期對芯片的需求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在全球範圍內,所有領域的芯片消耗量都有所增加——無論是消費者、計算機、人工智能還是汽車等領域,疫情提高了產業的複合年均增長率,作為一個半導體愛好者,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

問:AI 芯片的發展速度是否無法趕上 AI 需求?

答:我不這麼認為。順便說一句,我理解你的迫不及待,目前我們本應該有更多的人工智能。我的意思是,我的女兒們喜歡ChatGPT,希望能夠隨時使用它。但是,我不認為需要幾年時間。我認為挑戰並不在我們需要建設更多產能,而是在於人工智能技術整體仍在發展中。例如,今天英偉達人工智能芯片也就是GPU的短缺與晶圓廠無關。短缺這不是因為台積電無法生產足夠的5納米芯片,而是這款芯片需要先進的封裝,比如CoWoS類型,這才是目前的瓶頸。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GPU圖形處理單元並不是人工智能的終極解決方案,它可能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最接近的解決方案,但你可能也知道有公司正在研發新的設計。

上次我在上海的時候,實際上我遇到了一家初創企業,他們正在開發新的芯片和人工智能概念,如果這一切實現,意味着我們所建立的基於GPU的AI技術在未來不再是需求,我們需要進行轉型。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我理解你急切的心情,因為我自己也一樣迫切地期待人工智能的發展,我也希望隨時隨地都能用上人工智能。但我認為這些技術還沒穩定下來。

我認為儘管英偉達如今賺了很多錢,但我對中國的一些初創企業、AMD和英特爾會在一段時間內推動人工智能迎頭趕上並發展壯大非常有信心。我不認為這需要幾年時間,可能六個月就夠了。最後,所有人都在談論,例如ChatGPT在性能上尚不穩定的事實。大家都知道ChatGPT存在一些波動需要修復。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目標,但不是幾年的時間,我認為只需要幾個月。

問:目前,根據 SIA 的報告,美國半導體行業整面臨嚴重的工人短缺,不少學術機構加入機構網絡來幫助培養半導體人才,您對這個培訓渠道有何看法?

答:有兩點。第一,是的,毫無疑問,讓我們舉兩個例子:以韓國和美國為例,過去美國的芯片製造只是外包到亞洲,所以並不需要那麼多熟練的工程師。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仍然擁有大量熟練的工程師,但他們主要面向芯片設計。大部分無晶圓廠公司都是美國企業。這是可以接受的。現在當我們把芯片製造遷回美國時,我們需要找到這些熟練的工程師。這就是美國的例子,但是以韓國為例,他們一直在半導體領域非常強大。讓我給你舉個例子。最近對技術的禁運意味着SK海力士和三星在中國的投資面臨風險。這意味着三星和SK海力士需要撤回並在韓國進一步擴大製造能力,你猜發生了什麼?這個計劃沒考慮人力資源方面。

所以,我記得你提到了美國,但是如果你看看韓國政府,他們非常積極去培養人才。舉例來說,如果你看看三星,他們為培養未來的工人而開展的各種活動是巨大的。回到你的問題。順便說一下,我們的一個客戶要求對此進行基準測試,所以我們為他們創建了一份關於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歐洲如何提升熟練技術人員水平的基準報告。我只想提一下在世界各地看到的一些非常好的創意,你提到了大學,這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但是在美國,這是由英特爾和台積電共同推動的,他們現在提供半導體的速成課程,從事真空技術的人才他們不會無師自通製造半導體,但通過速成課程,可以讓他們成為半導體工程師。

第二個例子是,這個在三星非常有名。三星已經請回了所有退休的工程師來幫助培訓,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人手。順便說一下,我自己也不算很年輕,但我認為吸引過去5到10年退休的工程師成為年輕人的教師、導師、培訓師是一個非常棒的想法。是的,我們的確將面臨人力短缺問題,但現在也已經有很多出色的解決思路了。不過,我認為這些想法需要進行定製和本地化。例如,中國不會完全照搬韓國的做法,日本也不會完全照搬。但我們的一位日本客戶正在考慮根據我們的基準報告,建立某種形式的培訓中心,並吸引人才來幫助培訓其他人。

所以是的,毫無疑問,我們需要在這個行業中擁有更多的人才。人才數量並不是真正的問題,問題在於人才梯隊必須本地化,並且在所有關鍵地區附近,包括印度、中國和韓國,所有這些地區都將需要更多的人才。其中一些地區,比如韓國,已經擁有非常強大的基礎,但是例如印度的基礎還不夠強大。老實說,在日本,半導體產業已經被認為是過去的東西了。它不再被視為世界上最酷的技術。我是說,在日本,20年前半導體很酷,但是現在年輕工程師不想在半導體領域工作。

我認為準備勞動力,尋找工程師,激勵年輕工程師加入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毫無疑問。

問:這種模式,對於中國有什麼啟示?

答:顯然,正如我上面提到的,中國在某種程度上處於一定的位置,所以我給出了一個例子。印度處於前半導體製造時期,而日本則是後半導體製造時期。中國更多地參考韓國的做法。因此,從產業增長周期來看,我認為中國更像韓國,意味着強大的行業快速發展。因此,如果中國想學習如何培養熟練工人隊伍,我強烈推薦關注三星正在做的事情。

我前面提到過三星正在招募退休人員參與培訓,但韓國政府也發起了大規模的培訓計劃。他們建立了一個培訓中心,和所有學校合作並得到了所有關鍵公司(如三星、SK海力士等)的支持。我記得他們去年9月簽署了備忘錄,並計劃在今年9月完成第一批400名工程師的培養。因此,對於中國來說,我強烈建議借鑒三星和韓國政府的做法。我知道中國的產業經濟規模與韓國不同,但從尋找最佳實踐的角度來看,我肯定會推薦這樣做。

問:對於日本發展 GAA 的看法

答:我先打個岔,我曾在NEC(日本電氣)工作了10年,當時NEC是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公司,我在日本公司任職的十年里,我對日本的專業知識非常讚賞,但是從芯片製造角度來看,其半導體行業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其中之一就是CMOS傳感器。我知道你提到了索尼,但索尼並不關心邏輯芯片,他們專註於圖像傳感器,在這個領域他們是世界第一。他們成功擊敗了三星和意法半導體。所以,從技術角度來看,我認為索尼在圖像傳感器和鎧俠在3D NAND閃存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順便我想糾正一下,大家都認為鎧俠是全球第二、第三或第四大閃存製造商,實際上他們的製造規模和三星一樣大,人們很少意識到,西部數據和鎧俠在半導體製造上實際上是同一家公司。在服務器市場上,他們是全球第一。

如果我們看看日本,在兩個領域他們表現得非常出色,即圖像傳感器和3D NAND。我知道這不是主流產品,也不是主流的代工廠,但我想提醒大家,在使用蘋果iPhone時,實際上內部搭載了很多索尼和鎧俠的日本芯片。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是的,沒錯。像其他國家一樣,日本也希望在邏輯芯片製造方面重返一些領域。他們有兩個努力的方向。一個是與台積電合作的28納米工藝。這裡需要強調一下,28納米工藝處於技術節點中的甜點位置。實際上,這種工藝是成本最低廉的製造方式。另一個是與IBM合作的2納米工藝。我也曾在台積電工作過,對該公司非常了解。我參與了他們在新加坡的一座晶圓廠建設,因此我非常喜歡代工的工作。

這是否真的是日本正在重塑芯片製造業?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他們是吸引台積電來滿足日本對傳統製程技術的需求。我知道,傳統製程技術,像28納米芯片仍然是先進的,但這正是台積電擅長的。所以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與IBM合作的2納米芯片,的確,這比28納米芯片更不尋常。如果你看看最近的情況,雖然我不能透露我們的客戶,但我們與其中一些活動關係非常密切。

我指的是SVRI。但在這種情況下,最初規模相對較小的投資正在變成非常大的投資。對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的很多日本朋友將加入到這個2納米的先進節點。我只想提一點,毫無疑問,日本的2納米芯片項目想要與台積電競爭,但他們正在努力參與其中。因為說實話,台積電是塊硬骨頭,要與台積電競爭並非易事,但他們至少有一個策略規劃,搞清楚哪些領域台積電可能還沒觸及到。這仍然是一個困難的領域。

但至少我想提到的是,如果你了解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你會發現他們正在深思熟慮自己能做什麼,有哪些尖端的領域台積電能做,又有哪些不能做。總之不要和台積電硬碰硬,而是尋找一個台積電尚未觸及的賽道。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人工智能。我不確定這是否會成功,但我對此表示讚賞。我下個月將回到日本,我相信我會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

問:在熊本設廠是否意味着索尼在圖像傳感器上的限制有所緩解?

答:毫無疑問,我認為圖像傳感器勝負仍然未知,三星過去曾經是第一,所以我相信三星會盡其所能奪回索尼的領先地位。現在,索尼能否從台積電那裡學到一些東西呢?也許吧。老實說,我不認為熊本的意圖是這樣的。我的意思是,熊本更多的是在邏輯芯片方面有所作為,而不是關於圖像方面的。但同時,由於熊本將投產28納米芯片,也就是採用浸沒式光刻技術,這將為邏輯芯片帶來很多浸沒式光刻技術的專業知識。這能否轉化為對圖像傳感器的支持呢?

毫無疑問會的,日本沒有很多具備浸沒式光刻技術的半導體製造工廠,尤其是像鎧俠那樣專註於3D NAND閃存技術的半導體製造工廠不會有。唯一可能擁有較強浸沒式光刻技術的地方可能就是廣島的美光(Micron)了。所以,毫無疑問,熊本將成為浸沒式光刻技術的第二個卓越中心。這是否能轉化為對索尼的支持呢?我會在下個月回到日本,所以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很多我可以說,我會及時更新的。

問:蘋果只像TSMC購買成熟晶圓?

答:首先,關於代工廠的業務方式有兩種。他們要麼銷售晶圓,要麼銷售好的裸片。通常來說,如果看台積電的業務,大約三分之一的業務是基於晶圓的,也就是說只要經過電測試合格,無論產量如何,他們都會銷售出去。而另外的三分之二則是銷售成品裸片,這意味着你只需要為晶圓上的合格芯片付款。現在,關於蘋果和台積電的問題,沒有人會否認蘋果是台積電非常重要的客戶,也沒有人否認在投產的前六個月——這適用於台積電的所有技術——投產後前6個月的製造都處在良率爬坡。他們需要學習以及怎麼製造晶圓。

順便說一句,他們使用了很多人工智能來實現這一點。所以,他們需要很多英偉達芯片來運行他們的生產。但是他們需要大約6個月的時間來調試他們的3納米工藝。蘋果是第一個客戶。所以,為什麼台積電會同意進行成品裸片銷售而不是晶圓銷售?很簡單,他們與蘋果合作,使得他們的3納米工藝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技術。無論由於蘋果只為成品裸片付款,給台積電少付了多少錢,台積電也會在將來其他客戶轉向3納米工藝時彌補這些損失。所以不要擔心,我知道這總是成為重點新聞。順便說一句,每次台積電開展新技術時,通常會有三到六個月的負面報道,說台積電不行了。然後6個月過後,台積電突然又行了。我覺得對你的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一旦他們調試好3納米工藝,他們就會趕超三星。你還記得吧,三星比台積電早大約三到六個月開始3納米工藝,一旦他們良率爬上去了,台積電就會重新領先。這很明顯的事兒。

問:TSMC是否受到了三星的壓力?

答:毫無疑問是的,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其中一個原因是三星不僅僅是一個晶圓代工廠,他們是一個集成設備製造商(IDM),這意味着當他們開始嘗試他們的技術時,他們有一個試驗田,也就是他們手機產品線的基本盤。而台積電沒有這樣的條件,台積電只能在芯片上進行試驗。然後他們需要像蘋果這樣的客戶來調試技術並推動落地到產品。

所以,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通常情況下,因為三星在啟動代工業務之前就開始了IDM業務,所以他們與英特爾一樣,他們在量產可能會稍微領先於台積電。這麼做有啥好處?到目前為止,好像沒有。如果你觀察三星與台積電市場份額的歷史記錄,你會發現三星並沒有獲得顯著的市場份額增長。但老實說,我隔壁就是台積電,我也不是不喜歡台積電,我認為台積電不會成為壟斷商。我完全支持英特爾和三星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問:您認為GAA哪家會更有優勢?

答:有兩點。第一,三星決定在3納米技術上採用Gate-All-Around結構,我認為這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我這樣說可能不會被太多人支持,但是在一個節點內調整晶體管技術總是非常冒險的。從性能、成本和尺寸幾個方面來看,三星的3納米GAA技術並沒有特別突出。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就純粹的晶體管技術而言,沒有比英特爾更優秀的了。毫無疑問,在全球範圍內,英特爾擁有最出色的設備工程師。問題在於,代工廠不僅僅是賣芯片上的晶體管,而是賣提供給客戶的商業服務。這就是挑戰所在。大家都在試圖比較三星、英特爾和台積電的在技術水平、良率或產能水平的差異。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觀點。你應該關注的是哪家公司向其代工客戶提供了最好的客戶服務。我給你舉個例子,僅此供參考。

我不會透露有關知識產權內容。但是作為台積電的一名晶圓廠工程總監,我經常會在凌晨2點接到來自高通(位於聖地亞哥)的電話,跟我說晶圓生產線上出現了什麼問題,比如我生產的X號晶圓在三個小時前停止工作了,他們希望我調查並採取措施。這意味着即使是遠在聖地亞哥的高通工程師也認為台積電就像他自己的晶圓廠,而他就像在這個晶圓廠里工作一樣。我認為目前三星和英特爾在客戶服務方面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所以回到你的問題,誰在GAA方面做得最好,我認為是英特爾。但對於代工的角度來說這是否重要?也不是不重要,但這不一定是獲取市場份額最重要的方面。

問:IDM時代是已經結束?

答:我的回答可能是,IDM(集成設備製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我指的IDM是那些單純設計、製造並最終銷售芯片的公司。從今天來看,最大的公司並不是IDM公司,他們是系統製造商,或者叫服務提供商。所以,如果你看蘋果、谷歌或者Facebook,實際上芯片在他們的業務中只是一個小組成部分,雖然它很重要。但這些公司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賣系統,而是賣服務。比如說,谷歌就在銷售各種服務。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必須相台積電購買芯片。再比如說,現在的英特爾仍在銷售微處理器,他們並不是系統製造商。如果你不小心或者沒有正確判斷市場需求,你可能會積壓很多沒人願意購買的庫存。我的回答是,我認為 IDM 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現在推動產業增長的是服務產品提供商、系統提供商。這是更高一層的定位,芯片不是重點,電路板也不是重點,重點是向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蘋果絕對是一個非常注重客戶使用體驗和服務滿意度的公司。

展望未來,我認為英特爾的IDM戰略是正確的。我支持IDM 2.0,並且我真誠地認為現任CEO正在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但他仍然背負着舊英特爾的包袱。光靠銷售微處理器掙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我可以想象在未來,英特爾將成為一個強大的晶圓代工廠。但他們仍然需要與台積電競爭,張忠謀(Morris Chang)是發明了晶圓代工業務。

我認為世界上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晶圓代工的含義。大多數人只關注台積電的納米製程、資金和良率比較。事實上,當企業希望將自己的系統推向市場時,他們希望能夠使喚像台積電這樣的供應商,就像他們自己的晶圓廠一樣。這就是關鍵。簡而言之,我認為IDM銷售芯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問: 為什麼政府今天如此積极參与?

答:這問題簡單,就是因為缺芯。沒人對在疫情期間的缺芯事件感到滿意。各國政府的反應是:“那麼我就自己生產。”而且,這不僅僅是芯片的問題。口罩也出現了短缺。在疫情期間,每個國家都決定要自己生產口罩。我理解這一點,雖然建立口罩生產線並不是特別昂貴。

但是現在,如果你看一下補貼水平,我之前提到過,我們已經達到了1萬億美元等級的政府補貼。大部分補貼用於將資源和芯片製造業本地化、區域化到自己國家。順便聲明,我並不對補貼行為進行評判。作為一名顧問,我的角色是幫助人們了解行業發展方向,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我並不是來評判這是否是正確的抉擇。我只是把現象忠實地表述出來,現實是如今這些補貼正在推動產業的區域化趨勢。

問:美聯儲推出的貨幣政策對政府補貼有何影響?

答:顯然,SVRI並未涉及行業的金融方面或補貼來源。只是我想提一下,比方在美國,補貼水平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金額。如果你看一下美國的GDP規模,這是數千億美元的級別。與之相比,補貼金額微不足道。所以,說實話,我對聯邦銀行按月決定的金額與這筆錢之間的聯繫並不太擔心,你可能也知道,但在美國政府預算中,500億美元意味着什麼呢?不多,我覺得反而很少。順便說一句,這可能在其他地方不成立。我提到的是美國的5.2萬億美元,是的,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德國目前正在大量投入補貼。與其國內生產總值相比,補貼的比例比美國要高得多,但我仍然不擔心,因為德國擁有非常強大的工業和商業實力。但是,畢竟,不同國家之間可能會有所不同。

問:您對這些政府的干預有何看法?

答:是的,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甚至三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是補貼。補貼是簡單明了的,它可以激勵人們進行投資,這沒啥問題。我覺得雖然補貼會產生干擾,但這是一種可接受的干擾。但是當我們談到華為時,我們談論的是限制和技術控制。這些是對產業施加的限制。毫無疑問,相對於補貼而言,這些要更具破壞性。所以補貼還好。我給你舉個例子,在中國,政府大約投入了超過1000億美元來支持本土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這是很好的,意味着補貼有助於他們的發展並提高設備水平。

然而,當政府開始介入並對技術進行監管和控制時,這要分成兩部分。首先,這與半導體行業無關,我只是作為一個被動的旁觀者。第二點,在我看來毫無疑問。例如ASML最終同意了美國的要求,停止向中國出口某些型號的光刻設備後,這將減緩中國在先進工藝製程方面的一些增長。

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這些投資將不得不流向其他地方。現在問題是,這會造成延遲嗎?很可能會,因此,這意味着原本應該在中國進行的一些14納米晶圓廠的工作將不得不轉移到其他地方。我相信這將導致一些投資的延遲。最近,我參與了在印度的一個項目,我毫不懷疑當某個地區無法投資和發展時,它就會尋求其他地區來接手,這正是今天正在發生的事情。所以回到你的問題:這些干預會有負面影響嗎?注意我說的不是補貼,而是干預措施、技術控制、知識產權控制是否會影響行業,導致增長放緩或引發短缺,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現在,我毫不懷疑這些措施並不是出於產業目的,而是出於政治原因。我不評價,我只是看到了這一現象。

順便說一句,SVRI的角色是解釋這些限制的後果,因為這些限制主要是對商業模式的干擾。問題是,是否存在機遇?是存在機遇的,只是這些機遇將會轉移、改變。我們在SVRI所做的就是了解這些後果,了解在印度、中國、日本等地發生的事情,以及公司應該如何根據這些限制調整他們的策略。回到你的問題,毫無疑問,對技術出口和知識產權控制的某些限制可能會增加一些短缺,可能會延遲投資,改變投資方向。

問:您能給我們一些關於 SVRI 如何幫助該行業的想法嗎?

答:是的,我們剛剛討論了行業的現狀。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複雜的行業。你提到了圖像傳感器,我們討論了人工智能,還有碳化硅,這個行業真的很難懂。我們的角色就是幫助行業讀懂行情。那麼我們如何提供幫助呢?我們為客戶提供市場研究報告。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們努力超越數據和圖表。很多諮詢公司會給你提供一個300頁的報告,裡面充斥着大量的圖表和數據,但可能並沒有得出一個結論,他們只是給你一堆數字,然後讓你自己去決定該做什麼。而我們的目標並不是這樣。我們真的想與客戶合作,達成共識,這意味着進行預測和基準測試。我之前提到過,我們正在對技能和員工培訓進行基準測試,我認為這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有一個日本客戶想要了解世界上關於培訓新技術人員、新工程師和新操作員的最佳方案,這就是我們的工作方式,就是預測和基準測試。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我們曾經有一個客戶,我不能透露客戶的名字,但他是一個大型代工廠的供應商。他們問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能做些什麼來縮短我們的生產周期時間?因為這些代工廠,你可能知道,但我之所以喜歡在台積電工作,就是因為它以分鐘為單位,而不是以天為單位。這意味着在台積電的生產周期時間非常快。

所以,供應商受到了這方面的挑戰。我們有一個客戶要求我們簡單地調查他們的製造現場、銷售、市場營銷和工程部門,告訴他們能做些什麼來加快運營速度,因為代工廠的速度非常快,我們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就是我們所面對的一切。

毫無疑問,如果你看看增長情況,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增長速度是驚人的。需要說明的是,它可能不是指14納米製程,也可能是28納米、碳化硅甚至可再生能源。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只是發展路線圖和增長驅動因素將隨着時間而發生變化並適應。這意味着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這是機遇。例如,你可能已經了解了碳化硅,最大的碳化硅襯底製造商是美國公司Wolfspeed。他們正在美國擴建最大的碳化硅襯底生產工廠,毫無疑問,其中一些襯底將銷往世界各地。

如果你搜索一下Wolfspeed供貨協議,就會發現他們與許多設備製造商和電動汽車製造商簽訂了協議。所以簡單地回答你的問題,當這些干擾因素出現時,我們進行區域化,我們正在努力在這些新的地區拓展業務,以發展新的業務。

問:您能否強調一些關鍵的行業變化 ,尤其是相對以往半導體行業周期里不一樣的部分?

答:我認為你剛才說的有句話非常重要:並不是一切都與先進工藝有關。我之後會回答你的問題,但是我對聯華電子(UMC)非常了解。我有很多朋友在那裡工作,但你可能還記得,在某個時候,聯華電子決定不再與台積電在先進工藝上競爭。

看看現在的他們,他們非常賺錢,發展得非常好,但他們並不專註於先進工藝,而是涉足各種應用領域。回到你的問題上,行業中似乎有哪些關鍵的變革領域?毫無疑問,極紫外光刻技術(EUV)是其中之一。我知道我剛說過先進工藝並不是一切,但是毫無疑問,極紫外光刻技術(EUV)是一個突破。如今,EUV有五家主要用戶,包括英特爾、台積電、三星、海力士和美光。當然,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但這些公司確實推動了光刻技術發展,這就是第一點。

另一個我想提到的但和純技術沒啥關係的領域是工業4.0。人們對工業4.0並不太熟悉,但它與我之前提到的圍繞着系統供應商(的生態系統)密切相關。還記得嗎?我說過集成器件製造商(IDM)時代已經結束,而系統供應商正在基於工業4.0進行發展。也許你已經知道,工業4.0基本上是一個傳感器網絡,它能讓你全面了解整個生產線,而不僅僅是芯片或電路板,它涵蓋了整個生產過程,直到最終產品。我認為這一點並沒有得到廣泛的理解,但某些公司已經成功地應用了工業4.0。

如果你看一下英飛凌、高塔、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還有一個我現在非常感興趣的領域,我自己在技術、行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切換了好幾次賽道。我只是想提一下設備開發。我在設備開發方面度過了大約10到15年的時間,擔任過總經理職位。關鍵在於,我們可能正處在一個轉折點上,也許你還記得很久以前美國擁有過類似的模式,特別是在設備製造方面。

然後日本崛起了,在接下來的10到15年里,日本佔據了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其中包括尼康(Nikon)、佳能(Canon)、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等公司。現在您猜怎麼著?中國現在正在做同樣的事情,中國正在走當年日本走的路。所以,我想象在5年後,(我知道我忽略了阿斯麥)除了購買美國或日本的設備,你還將擁有三家供應商:中國、日本和美國。為什麼我認為這是好事呢?因為更多的競爭意味着更多的創新,這將促使半導體行業蓬勃發展,增長更快。不好意思,我瀏覽了業界中幾個重要的領域,但這些可能是我列表中最重要的三個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假睫毛產業帶這樣“煥”新 - 天天要聞

假睫毛產業帶這樣“煥”新

解碼2025外貿經濟新形勢及行業新趨勢、TikTok助力睫都商家出海銷售、睫毛產業出海合規解決方案……4月16日—20日,多家電商平台陸續來到青島路演,幫助假睫毛產業帶的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位於青島平度假睫毛產業帶的商家發現,假睫毛行業加速
QFII大舉加倉 - 天天要聞

QFII大舉加倉

【導讀】2025年一季度末QFII持倉動向曝光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 隨着2025年一季報的披露,QFII在A股市場的最新投資動向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69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QFII的身影,共持有80.63億股,期末持有總市值達到1172.13億元,較去年末增長3.15%。 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一季...
...困於算法“越跑越虧”!里程費跌破1元、抽成提高……平台與司機... - 天天要聞

...困於算法“越跑越虧”!里程費跌破1元、抽成提高……平台與司機...

“完成2000單獎勵0.01元”,近日某網約車平台這一讓人匪夷所思的“獎勵新規”,在網約車司機圈裡炸開了鍋。司機們紛紛吐槽,這是變相侮辱。這0.01元的“天價獎勵”,也打破了網約車上線十餘年的最低紀錄。日前,青島市公布2025年一季度青島市網約車行業運營動態,日均完成5單以下的車輛22264輛,佔比達36.73%,也揭示了當下...
小縣大城的四個典型案例 | 《財經》書摘 - 天天要聞

小縣大城的四個典型案例 | 《財經》書摘

《小縣大城》周立 羅建章 著中信出版集團2025年3月文|周立 羅建章在城鎮化的歷史長河裡,小縣大城如同一顆遺珠,雖小卻蘊含著無盡的生機與活力。它的前世或許是默默無聞的小縣城,深藏在群山之間,被時間遺忘,被世人忽視。然而,隨着縣域經濟的崛起,一場悄然的變革開始在這裡展開。曾經的小縣城因為人口的集聚和產業的崛...
泛林 2025 年 3 月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24.4%,中國大陸貢獻 31% - 天天要聞

泛林 2025 年 3 月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24.4%,中國大陸貢獻 31%

IT之家 5 月 3 日消息,全球四大半導體設備企業之一的泛林集團 Lam Research 當地時間 4 月 23 日公布了其截至今年 3 月 30 日的 2025 年 3 月季度財務數據。在該季度中,泛林實現 47 億 2017.5 萬美元(IT之家註:現匯率約合 342 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24.4%,環比增長 7.9%;其 GAAP 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