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於斐
有許多企業在產品出來後,總覺得自己精心培育、悉心呵護的孩子會成為市場寵兒,卻沒想到正在日益成熟的市場,
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品牌戰略指導下的實戰企劃和紮實執行,沒有集中優勢、聚焦資源去合理布局、科學規劃,那麼,產品自身的價值體系是很難在消費者心目中迅速佔位的,也就不可能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良好的相關性,獨到差異賣點和核心競爭優勢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奉勸企業老闆,有了好產品一定要有好策劃。
比如:下面的這個事例就頗能反映問題:
一家紅酒公司做產品策劃,在做定價策略策劃時,與企業主發生了激烈爭論,原因是我的定價太高了,每款產品都比原來高了將近一倍,企業主感覺高得離譜,肯定沒法賣了。
這時我對企業主說:“如果你只想賣原來的價格,那就用不着請我們來策劃,我們策劃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將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最終我以“一個杯子到底能賣多少錢”的例子說服了企業主,充分證明了策劃對產品價值創新的意義,在此與大家分享:
第1種賣法:賣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只能賣3元/
如果你將他僅僅當一隻普通的杯子,放在普通的商店,用普通的銷售方法,也許它最多只能賣3元錢,還可能遭遇鄰家小店老闆娘的降價招客暗招,這就是沒有價值創新的悲慘結局。
第2種賣法:賣產品的文化價值,可以賣5元/個
如果你將它設計成今年最流行款式的杯子,可以賣5元錢。隔壁小店老闆娘降價招客的暗招估計也使不上了,因為你的杯子有文化,衝著這文化,消費者是願意多掏錢的,這就是產品的文化價值創新。
第3種賣法:賣產品的品牌價值,就能賣7元/個
如果你將它貼上著名品牌的標籤,它就能賣6、7元錢。隔壁店3元/個叫得再響也沒用,因為你的杯子是有品牌的東西,幾乎所有人都願意為品牌付錢,這就是產品的品牌價值創新
第4種賣法:賣產品的組合價值,賣15元/個沒問題
如果你將三個杯子全部做成卡通造型,組合成一個套裝杯用溫馨、精美的家庭包裝,起名叫“我愛我家”,一隻叫父愛杯,一隻叫母愛杯,一隻叫童心杯,賣50元一組沒問題。隔壁店老闆娘就是3元/個喊破嗓子也沒用,小孩子一家會拉着媽媽去買你的“我愛我家”全家福。這就是產品組合的價值創新。
第5種賣法:賣產品的延伸功能價值,賣80元/個絕對可以
如果你猛然發現這隻杯子的材料竟然是磁性材料做的,那我幫你挖掘出它的磁療、保健功能,
賣80元/個絕對可以。這個時候隔壁老闆娘估計都不好意思叫3元/個了,因為誰也不信3元/個的杯子會有磁療和保健功能,這就是產品的延伸價值創新。
第6種賣法:賣產品的細分市場價值,賣188元/對也不是不可以
如果你將你的那個具有磁療保健功能的杯子印上十二生肖,並且準備好時尚的情侶套裝禮盒,取名“成雙成對”或“天長地久”,針對過生日的情侶,賣個188元/對,絕對會讓為給對方買何種生日禮物的而傷透腦筋的小年輕們付完錢後還不忘回頭說聲“謝謝”,這就是產品的細分市場價值創新。
第7種賣法:賣產品的包裝價值,賣288元/對賣得可能更火
如果把具有保健功能的情侶生肖套裝做成三種包裝:一種是實惠裝,188元/對;第二種是精美裝,賣238元/對;第三種是豪華裝,賣288元/對。
可以肯定的是,最後賣得最火的肯定不是188元/對的實惠裝,而是238元/對精美裝,這就是產品的包裝價值創新。
第8種賣法:賣產品的紀念價值,不賣2000元/個除非腦子進水
如果這個杯子被奧巴馬等名人喝過水,後來又被楊利偉不小心帶到了太空去刷牙,這樣的杯子,不賣2000元/個除非腦子進水了,這就是產品的紀念價值創新。
說來說去,在當今痛苦的煎熬中掙扎的中小企業之所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且平均壽命在2.9歲左右。
一方面在於對自身的價值運行體系需要升級和調整,缺乏應對準備,對消費需求的認知不足及與社會資源配套整合上不想付諸更多努力和代價的心態有關。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
達爾文的這段話很精闢!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論資金、技術、實力,無法與超大型企業相比,但同樣要生存,要發展,要效益。
腳下的路也許有千萬條,但最根本的一條應該是:盡企業最大的能力“整合自身資源”,並根據增值、擴張後的資源,積極尋求企業發展的出路。
在企業的技術、資金、人才、銷售網絡、產品、品牌、營銷、管理水平以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等要素中,你必須知道你的優勢在哪裡,在“政策法規、消費者、經銷商、廣告、零售商、媒體、社會團體”等社會資源中哪些是我們可以利用的。
然後將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充分地結合與運用,創造出一種特色的、標準的、雙贏的、可操作的營銷行為。
比如說,你在營銷、資金、人才有優勢,你就可選上一兩個有賣點、有特色的產品好好包裝一番,企業能有故事、老闆能講故事、團隊能賣故事,集中優勢兵力、集中資金、集中精力操作一把,響徹全國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你在銷售網絡方面有優勢,你可以細化網絡、併網銷售、整合傳播。總之是利用優勢整合劣勢或弱勢,達到一體化的目的。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於斐老師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好是前提,但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就得拼格調,拼這個產品背後的信息和內容。
企業提供信息和內容,就是在做媒體,因此,產品要能製造出讓消費者關注的內容話題,並通過不同的媒介製造出短時間內的話題場景,才能引爆一個品牌。
對於企業來說,產品光靠“戰術制勝”已經很難突破了,現在的市場要拼的是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即集中優勢資源、整合其他相關資源,如果在營銷領域具有很大優勢,你可以整合產品生產領域的資源;如果你有品牌優勢,你可以搞貼牌;如果你有網絡優勢,你可以利用網絡整合生產商的產品線……
在國內,有許多企業家成功了不知是怎麼成功,失敗了不知是怎麼失敗的例子非常多,絕大多數中國的企業沒有戰略,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根本就不懂戰略,所謂的戰略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或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是絕大數企業家的做法。
事實上,互聯網時代下的商業模式不僅要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進行產品功能的設計,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核心要有精神內涵,即營銷要反映或迎合客戶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價值觀、藝術、美、善和愛等。
中國很多企業往往是產品一出來,就開始進行市場操作,或者是直接請到一些其他企業的操作者,按照他們所熟悉的方式,不加修改的銷售產品,整個過程中,企業沒有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市場實際進行科學分析,結果是投入不少,產出不大,虧損、倒閉也常有發生。
曾有許多企業老闆跑到我這邊來,希望我能給他引見下家、介紹夥伴,細問下來,他的優勢沒有別的什麼,只有產品,至於產品的核心利益、定位賣點、內容生產、故事製造、終端策略、贏利模式等等,他也不知道,就憑這你還想招商成功,別做夢吧!別人為了“引鳳”還得“築巢”呢。
你不給別人安心的保證和貼心的服務,哪還不如趕緊回家養老去。
為此,正如著名品牌營銷專家於斐老師所指出的那樣,在“互聯網+”時代,要想辦法讓消費者成為企業的粉絲,而企業成為用戶的寵物。
一個沒有個性、沒有話題、沒有娛樂成分的東西是很難被傳播的,品牌需要性格,有性格消費者才會喜歡。
所以,請那些僅僅只有庫存積壓以及正在主動或被動研發產品的企業老闆們趕快警醒吧,光有產品,成不了商品,找不到市場的出路,一切都是白搭。
從現在起,你也不要指望別人會對你的產品感興趣了,趕緊沉下心來,用一段時間,制訂戰略,統一規劃,尋求外腦整合資源,精耕細作,這樣才有在市場上找到突破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