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謝謝你們了,不然公司要在產品‘俗稱’上吃大虧了。”日前,上海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專門來到松江區市場監管局新橋市場監管所致謝,感謝他們幫助企業升級知識產權布局管理,讓企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前不久,新橋市場監管所在對上海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大體檢”走訪調研時得知,該公司正在為其主營的一款“某某停”(產品俗稱)產品發愁。原來,企業在早期開發推廣該款產品時,為了便於直觀反映產品特性和宣傳,為該款產品取了一個生動形象的產品俗稱——“某某停”。經過多年的品牌經營,“某某停”產品已取得了市場的認可,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就在產品銷售推廣進入高速成長期時,企業在市場上卻發現了產品俗稱和產品功能特性均相同的另一款“某某停”,這給公司的現有客戶和潛在市場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該公司認為,市場上的另一款“某某停”同類型產品存在明顯的“蹭熱點”“傍名牌”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正打算向執法人員尋求幫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並發文聲明競爭對手經銷的“某某停”為渠道不明的“假貨”。

執法人員立即叫停了該公司的衝動行為,並告知公司發布該條針對競爭對手的聲明反而有可能構成商業詆毀,公司負責人聽後一頭霧水。根據前期了解的情況,企業銷售的這款自行取名的“某某停”產品俗稱並未在我國註冊商標,且該產品也並非公眾所知曉、有一定影響的知名商品,不能認定為該商品的特有名稱。“可以這麼說,這個產品俗稱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誰都可以用,所以也不存在誰真誰假。”聽完執法人員的細心指導,公司負責人才恍然大悟,差點丟掉了辛苦開發經營的產品俗稱和市場。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規劃知識產權布局,更大限度地保護好品牌經營成果,執法人員舉一反三,現場為企業開展了知識產權、反不正當競爭方面的普法培訓,指導企業全面升級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同時建議該公司可以多設計一些防禦性的商標和外觀專利申請,了解同類別商標和外觀設計布局情況,發現他人的商標申請,及時採取包括異議、無效、撤銷等手段,避免“傍名牌”的產品上市。
下階段,新橋市場監管所將繼續結合“大體檢”4.0方案要求,聚焦營商環境重點領域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建立企業訴求快速回應和問題解決機制,提供“一企一策”服務,不斷加大企業幫扶力度,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文字:梁鋒 張旭(通訊員)
圖片:區市場監管局供圖
編輯: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