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利率3.6%的貸款了解一下,現在申請10天內還可以免息。”移動互聯時代,看網絡直播已成為當下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美妝、服飾、日常生活用品,只要主播流量在線,萬物皆可帶貨。但你有在直播間看到過銀行工作人員“貸”貨,推銷信用卡、貸款、理財產品的嗎?還真有。日前,有不少金融機構均已試水直播“貸”貨。

但銀行直播“貸”貨的紅利期很短,出於合規原因,近日原銀保監會風險處置局向銀行下發《關於開展網絡直播銷售情況調研的通知》,調研內容主要關注銀行2021年以來的網絡直播銷售情況。目前銀行直播間有關貸款產品、利率等話題已然“啞火”。
銀行試水直播間
相比一些造型靚麗、活潑出挑的舞蹈主播、聊天主播,銀行工作人員給人的印象往往是一本正經、不苟言笑,你很難將二者強行聯繫在一起。但為了抓住00後一代的年輕客群,銀行人確實邁出了網絡直播這一步。
杭州一位原銀行品牌宣傳負責人告訴記者,“我之前就是負責銀行品牌形象的新媒體宣傳,在一些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媒體渠道,比如抖音、小紅書、微信微博都有相應投放,銀行的目的很純粹,就是在年輕一代群體中樹立自己的影響力。”這位負責人目前已經跳槽去了券商,但她對銀行在這些新媒體渠道的建設上頗有見解。
該負責人稱,“銀行最初在直播、短視頻領域的探索是圍繞公益、普惠層面的,比如金融反詐、鄉村振興助農等等,到後面,因為配合業務條線的要求,銀行也在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她補充道,“但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試水這個領域(網絡直播)是需要不少勇氣的,我們是公眾企業,受到比較嚴格的監管,任何一點出格的舉動可能都會引來比較多的關注。”
6月以來,為了刺激信貸,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嘗試更為激進的動作。
“新客10天免息”“優惠利率最低3.6%”“最高漲額至300萬元”“直播間新戶立返20元”等宣傳標語,醒目地打在直播間背景板上,伴隨着直播間限時搶購的倒計時,營銷氛圍拉滿。

不過,銀行的工作人員坦言,“銀行直播間與眾多網紅帶貨直播間相比人氣要差很多。許多觀眾進來一看,哦,辦信用卡的,可能就出去了。”
記者發現,多數銀行直播間實時觀看人數不到百人,甚至部分時間段在線觀看人數僅有個位數。據直播平台的數據統計,某銀行3個小時的直播累計觀看人次僅為5000出頭,作為對比,一些網紅直播間動不動就有上百萬人圍觀。
短暫的直播甜蜜期
銀行想通過網絡直播開拓新客群,但監管機構對銀行做出了種種要求以規避金融風險。據金融機構透露,目前短視頻平台“暫時不讓直播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屬風險處置局近日向部分銀行下發《關於開展網絡直播銷售情況調研的通知》,擬調研銀行2021年以來的網絡直播銷售情況和過往的投訴糾紛。據了解,此次調研僅針對通過網絡直播方式開展產品推介、在線銷售的情形,不含品牌推廣、慶典論壇直播等行為。
早在2021年底,七部門曾聯合發布《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要求,網絡營銷宣傳內容應當與金融產品合同條款保持一致,包含產品名稱、產品提供者和銷售者名稱等關鍵信息,不得有重大遺漏;網絡營銷宣傳內容應當準確、通俗,倡導正確的投資理念和健康的消費觀等。
此外,一些券商研究所、銷售團隊也因為線上直播過於網紅風,宣傳產品不合規、違規薦股等問題受到監管的關注。杭州相關券商負責人稱,“直播獲客這塊我們確實也很關注,但是合規要求也多,你不能像網絡帶貨一樣隨便找個‘網紅’就在那裡賣金融產品了,最起碼得有個證券從業資質。然後,你賣的產品也得合規,要對公眾負責。不過,這也是這個問題,如果一切都合規,一板一眼的,也沒人看你這個直播,這個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通過流量平台進行產品的營銷推廣,符合當下潮流,也能更好滿足客戶需求。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合規問題,不能片面誇大宣傳甚至虛假宣傳。營銷人員應當為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並具備相關專業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