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苦等三年終於要上市了,然後呢

2023年07月04日20:30:15 財經 7584
Keep苦等三年終於要上市了,然後呢 - 天天要聞

6月30日,一則Keep正式啟動招股的消息傳出,這家國內健身賽道獨角獸再次站到聚光燈下。

據悉,Keep預期股份將在7月12日於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中金公司為此次上市獨家保薦人。

兜兜轉轉,Keep的上市之路幾經坎坷。

2021年,有傳言稱Keep籌備赴美IPO並融資5億美元,隨後被傳取消赴美IPO計劃;2022年2月和9月,Keep先後兩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尋求上市,但均未能在遞表六個月內通過聆訊,導致申請失效,無功而返。

此番正式啟動招股,被預定為“健身第一股”多年的Keep,看似萬事俱備,只待一周後的敲鐘。

但眼下,Keep需要向市場進一步解答的問題還很多:商業模式與利潤,用戶增量與維持, “健身領域的新故事”會否成為偽命題……

亟待Keep解決的,遠不止“上市”這一個難題。

體育生困於生意場

增收不增利,Keep多年未愈的舊病。

過去三年,Keep營收由11.1億元漲至22.12億元,但其營業成本同樣由9.42億元擴大至13.11億元,毛利率從45.1%下降至40.7%。

2019至2022年間,公司經調整的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同2021年相比,Keep在2022的凈虧損已經收窄約19%,但仍遠高於2019和2020年(機構預估Keep在2019年凈虧損約為3.66億元,毛利率約為41.1%)。

Keep苦等三年終於要上市了,然後呢 - 天天要聞

儘管營收連年增長,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Keep始終沒能給出一個所謂的盈利預期——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不可能不關心這些數字。

2014年,王寧拿到300萬元天使投資,轉年2月,Keep帶着“自律給我自由”的slogan進入大眾的視線。

彼時的線上健身領域幾乎是一張空白畫布,佔領用戶心智的宣傳疊加免費課程這一低門檻,讓Keep在上線105天內收穫了100萬用戶,不到290天突破1000萬用戶。“自律”兩年半之後,Keep的用戶量已經突破一億大關——像是一位體育生,早年間Keep的破圈突出一個速度且直接,以至於提到健身,人們就會想起Keep。

但商業化是另一套邏輯。

既然起家於線上,變現無外乎賣產品和增值服務——與一眾互聯網公司相似,Keep目前的商業模式主要依賴於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和會員訂閱及在線付費內容,2022年,兩項收入之和以佔總營收91.8%的比例,支撐着Keep的賬面。

其中,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佔據了超過50%的比例(三年內比例分別為57.5%、53.9%、51.4%),營收由2020年的6.36億元漲至2022年11.36億元;會員訂閱位列次席,但比例逐年上升(三年內比例分別為30.5%、34.4%、40.4%),收入由3.38億元漲至8.94億元。

得益於兩項主營業務的帶動,Keep在兩年內的營收規模擴大了將近50%,由2020年的11.06億元漲至2022年22.11億元。

儘管如此,Keep依然沒能扭虧為盈,21、22年的虧損對比19、20年甚至不降反升。

Keep苦等三年終於要上市了,然後呢 - 天天要聞

問題,出在成本——像是一個邊蓄水邊放水的問題泳池,Keep的收入在增加,但開銷卻總是省不下來。

Keep沒有護城河

一個現實是,健身本就是一項“反人性”的生意——自律並不容易,尤其是自律去健身。

為自律健身而消費,無疑更為困難。

用戶往往需要一些“刺激”,以繞過人性,不論是線下的健身房,或是線上任何健身應用,都深知這一點。

Keep的選擇是燒錢換增長——增加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通過在第三方應用程序上投放廣告而獲取、激活和留住用戶。

過去三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02億元、9.56億元和6.46億元,對應佔總營收比例27.3%、59%和29.2%。2021年,Keep營收同比增幅46.3%,營銷費用同比增加216.9%;2022,營收同比增幅36.5%,營銷費用同比減少32.4%。

千金散盡,效果如何?2020至2022年,Keep的年平均月活由2973萬漲至3638萬,兩年時間裡增長了大約22.36%。

根據招股書及公開資料顯示的全年數據測算,Keep在2020年的獲客成本為37.83元,而到了2021、2022年,高企的營銷費用和放緩的月活增速,將這一數字拉高到了206.79、319.41元。

Keep苦等三年終於要上市了,然後呢 - 天天要聞

Keep的用戶增長相當依賴於營銷層面的刺激,但大量的營銷投入卻沒能維持等比例的用戶增長。

以及,Keep好像還不太留得住用戶——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平台月會員留存率分別為73.3%、71.7%及65.3%,也在下降。

究其原因,不管是作為一家健身內容平台、健身工具,亦或是硬件銷售商,Keep沒有足夠的資源和體量撐起自己的護城河——它是可替代的。

2014、15年前後,Keep帶火了線上健身這門生意,但也正式自那時起,留給泛內容平台(包括B站等長視頻平台以及大量短視頻平台)中作者和用戶的選項,也新增了一項“健身內容”。

疫情期間,“健康”和健身觀念對用戶心智的滲透,讓Keep獲得了短暫的紅利,卻也讓在線健身市場進一步成為一個高度內卷的行業,有很多同類或替代性的產品和服務存在,短視頻平台上有很多健身KOL提供免費的健身內容和帶貨服務,比如劉畊宏,比如周六野、比如歐陽春曉……

但Keep並未收穫專屬於自己的“劉畊宏”,平台簽約的帕梅拉、周六野等頭部健身博主,也都在其他泛內容平台經營着高度同質化的內容。

2022年11月,平台頂流博主帕梅拉,在更新完一次常規健身課程之後,突然消失於Keep平台超過150天。而在Keep斷更的同時,帕梅拉依舊維持着在B站、小紅書等平台的更新。

Keep苦等三年終於要上市了,然後呢 - 天天要聞

斷更原因眾說紛紜,“合同到期”的猜測居多。儘管Keep方面否認了“終止合作”,表示斷更只是因為“達人課程在調整”,之後帕梅拉也恢復了更新。但在部分社區及公開報道中,因帕梅拉停更而疏遠甚至離開Keep,流向其他平台的用戶,並不少見。

電商亦是如此:受制於健身垂類內容的限制,健身硬件的天花板本就有限,Keep不得不同其他或是體量更大或是發展更為成熟的廠商競爭,運動服飾並非Keep強項,配套健身附件又有小米華為等生態更為完整的廠商,線下場景同樣有樂刻、supermonkey等對手。

沒有護城河的Keep,時刻面臨著用戶分流的風險,對於泛內容平台的流量和市場份額的撬動也十分乏力——短暫的紅利無法改變基本盤,不論是流量還是使用習慣,垂直類產品對標國民級應用,留給Keep發揮的空間都非常有限。

新故事,講什麼?

但在熙熙攘攘的流量池中,Keep也不是沒有聲響。

或許是無心插柳,或許真有幕後高人決策,2022下半年,Keep還真造出一個頗有話題度的流量入口——網傳賣了5個億的Keep獎牌。

儘管Keep方面否認了“5億”這一數字,稱“數據沒那麼高”,但獎牌確實為Keep帶來了賬面上的利潤:2023年第一季度,Keep營收達到4.47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4.17億元增長7.2%。官方解釋稱,收入增長的原因正是“虛擬體育賽事的收入增加”。

收入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破圈的健身獎牌成為了新晉社交貨幣,Keep終於有了一個能在外面站穩的流量入口。

先前,在《Keep獎牌的“愛情買賣”》一文中,藍媒匯曾統計了獎牌業務為Keep帶來的流量紅利:小紅書筆記5萬餘篇,部分點贊量10萬+;抖音#Keep獎牌#、#Keep獎牌開箱#話題23.8億、1094.9萬次播放量,甚至催生了代跑和二手獎牌交易等“下游產業”。

Keep苦等三年終於要上市了,然後呢 - 天天要聞

慎獨和自律是沒有話題度的,讓別人看到自律後獲得成就感才有——附帶聯名IP的高顏值,無疑是“自律”和“優秀”的高質量載體。讓小眾的自律成為社交貨幣,付費和活躍度這些問題自然水到渠成。

賽道天花板存疑,加之自身商業模式創新不足——商業模式並沒有突破傳統的在線健身平台的範疇,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性和差異化程度不高,讓市場一度懷疑Keep增長的驅動力。雖然嘗試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線下健身中心Keepland、智能健身設備、社區化運營等,但暫時都未能做成氣候。

如今登錄港交所,也算是階段性認可;虛擬賽事有意無意的破圈,則讓Keep等待已久的新故事有了雛形浮現:原神、蠟筆小新……針對不同年齡、圈層的聯名接踵而至,Keep已然將社交貨幣的設計公式化。

淡化自律與健身的調性,主打對熱門IP的迎合,從賬面上看倒也未嘗不可。但凡是社交領域的風口,終歸會有審美疲勞的一刻。

後面的故事,Keep需要寫清楚,如何將副業帶來的紅利留存——想盡辦法讓用戶自律的Keep,從來不自由。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伊柒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廣交會觀察: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氣象 - 天天要聞

廣交會觀察: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氣象

中新社廣州5月4日電 (記者 程景偉)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持續展現中國企業出海新氣象。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製造”曾是“貼牌代工”的符號。改革開放數十年來,中國製造業一路迅猛發展,並逐步建立起自主品牌,在複雜多變的全球
特朗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劉遠舉: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從他的社交媒體到各國現實,隔着無數出於利益的阻礙。想把這些產業鏈從中國帶到美國,短期內是不可能的。 文 |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遠舉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僅13小時後,他又在其社交媒體平台上突然宣布,對超過75個國家實施為期90天的關稅暫緩措施,同時將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04%提升至125...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 天天要聞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根據四月第三周的出口市場報價,緬甸出口的洋蔥按規格不同,FOB(離岸價)定為每噸240至370美元。 緬甸洋蔥、大蒜及廚房作物種植生產出口商協會每周都會發布出口洋蔥、大蒜、酸角、薑黃、長辣....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 天天要聞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11家CXO(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上市公司已發布2025年一季度最新財報,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康龍化成和博騰股份新簽或者在手的訂單超預期,公司業績有所改善。據葯明康德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葯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
三個“爆品”,藏着中國外貿秘籍 - 天天要聞

三個“爆品”,藏着中國外貿秘籍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雲集,我國製造業的產品琳琅滿目,最近,和各大景區一樣火熱的,還有廣交會現場。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分三期舉辦。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時,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 天天要聞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閆軍)又是一年巴菲特時刻,當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宣布計劃今年年底退休時,不僅震驚在場股東,也讓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彌足珍貴。陪伴了國內投資者15年中國投資人峰會在5月4日如約而至,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場進行。...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 天天要聞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奧馬哈場正在進行中。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就投資與社會公益之間的良性循環注入新思考。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 李源海財聯社記者梳理主要觀點,以供讀者參考。李源海強調,投資不應止步於...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 天天要聞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在當前科技浪潮席捲下,如何看待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投資機遇?投資與財富觀、社會價值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2025年5月4日,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進行。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睿郡資產合伙人、副總經理薛大威,興...
每分鐘超1000萬元! - 天天要聞

每分鐘超1000萬元!

每分鐘超1000萬元!中歐貿易持續向好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從建交初期的24億美元到現在的7800億美元,中歐雙邊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1.4%,相當於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