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科技上市首日漲25% 募資6.5億元中信證券保薦

2023年05月22日15:41:03 財經 1154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2日訊 今日,常州長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長青科技,股票代碼:001324.SZ)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股開盤報22.70元,最高至27.16元,截至收盤報23.65元,漲幅25.26%,成交額4.99億元,振幅23.68%,換手率60.93%,總市值32.64億元。

長青科技是一家以三明治複合材料為基礎,通過軌道交通和建築裝飾兩大領域實現產品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業務主要為軌道交通業務及建築裝飾業務,在軌道交通業務方面,公司提供軌道交通車輛內部裝飾產品、檢修業務及備品備件和車載乘客信息系統;在建築裝飾業務方面,公司提供建築內外部裝飾產品。

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常州長青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青投資),本次發行前,長青投資直接持有公司4,222.80萬股股份,占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40.80%。周銀妹、胡錦驪及周建新合計持有長青投資98.95%的股權,長青投資持有公司40.80%的股份;周建新持有埃濰控股100.00%的股權,埃濰控股持有公司13.64%的股份。周銀妹、胡錦驪及周建新合計控制公司54.44%的表決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周銀妹與胡錦驪為母女關係;周建新與周銀妹為兄妹關係,其中胡錦驪為美國國籍。

2023年3月14日,長青科技首發過會。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年第10次審議會議現場問詢的主要問題:

1.合同預計損失及信用減值損失問題。根據發行人申報材料,發行人2021年末存貨賬面餘額為12400.33萬元,存貨跌價準備為325.19萬元。城軌地鐵地板境內業務2021年、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0.13%、-14.36%。發行人2021年信用減值損失為1074.24萬元,較2020年大幅減少,主要原因為2021年收回較多長賬齡應收款項導致壞賬準備轉回較大。

請發行人:(1)結合城軌地鐵地板2021年末在手項目合同中標價格、鎖價機制、履約進度及毛利率、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等情況,說明待執行合同是否為虧損合同,相關損失預提是否充分;(2)結合客戶性質、涉訴等情況,說明未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合理性,以及2021年收回較多長賬齡應收款項的原因。同時,請保薦人發表明確意見。

2.實際控制人資金拆借問題。根據發行人申報材料,報告期內發行人與多個關聯方存在資金拆借行為,其中實際控制人之一周銀妹2019年1月先後從發行人處拆入資金69萬元、139萬元,2019年12月償還;2020年1月又拆入上述金額資金,2020年12月償還。因實際控制人資金壓力,上述償還資金均來自於借款。

請發行人:(1)結合拆借資金金額及還款來源,說明實際控制人是否存在大額未清償債務或擔保,是否對控制權的穩定性產生重大不利影響;(2)說明是否存在資金體外循環的情形,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同時,請保薦人發表明確意見。

長青科技本次發行股份數量為3,450.00萬股,占本次發行後總股本的25.00%,全部為公司公開發行新股,發行價格為18.88元/股。公司本次的保薦人(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屠晶晶、齊玉祥。

長青科技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65,136.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凈額為57,406.48萬元。公司實際募資凈額比原擬募資多4,807.90萬元。長青科技2023年5月16日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52,598.58萬元,用於複合材料產能擴建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升級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長青科技上市首日漲25% 募資6.5億元中信證券保薦 - 天天要聞

長青科技本次公開發行新股的發行費用(不含增值稅)合計7,729.52萬元,其中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保薦承銷費用4,820.75萬元。

長青科技上市首日漲25% 募資6.5億元中信證券保薦 - 天天要聞

2020年至2022年,長青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1,160.26萬元、48,022.53萬元、51,761.40萬元;凈利潤分別為7,320.02萬元、6,659.98萬元、6,832.59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7,097.42萬元、6,610.02萬元、6,665.5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6,195.55萬元、6,559.85萬元、5,836.04萬元。

上述同期,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5,400.77萬元、41,680.27萬元、35,659.22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681.37萬元、5,998.46萬元、2,963.81萬元。

長青科技上市首日漲25% 募資6.5億元中信證券保薦 - 天天要聞

2023年1-3月,長青科技的營業收入為10,225.77萬元,增長幅度為32.47%;歸屬於發行人股東的凈利潤為1,298.90萬元,上年同期為-140.33萬元;歸屬於發行人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1,203.18萬元,上年同期為-256.14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968.74萬元,上年同期為-1,534.54萬元。

長青科技上市首日漲25% 募資6.5億元中信證券保薦 - 天天要聞

經測算,公司2023年1-6月預計營業收入23,602.50萬元至26,225.00萬元,同比增長5.45%至17.1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44.25萬元至3,382.50萬元,同比增長30.57%至45.0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的凈利潤2,925.00萬元至3,250.00萬元,同比增長53.53%至70.58%。

長青科技上市首日漲25% 募資6.5億元中信證券保薦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又見“清倉卸任”,融通基金百億基金經理范琨因休產假離任 - 天天要聞

又見“清倉卸任”,融通基金百億基金經理范琨因休產假離任

界面新聞記者 | 杜萌公募行業再失良將。4月30日晚間,融通基金公告稱基金經理范琨因休產假的原因離任,公告顯示她已經在協會辦理了變更手續。“女員工因為休產假而暫離崗位,這種情況很常見,等到產假休完後再公告恢復履職就可以。但是因為休產假而離任,這意味着她將徹底離職。”公募業內評論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公開資...
73人掌控總資產2868億,“行走的印鈔機”-京滬高鐵2037年回本? - 天天要聞

73人掌控總資產2868億,“行走的印鈔機”-京滬高鐵2037年回本?

截止到2024年年底,我國高鐵運營總里程近4.9萬公里,創下世界之最。雖然鐵路建設並不以盈利為唯一目的,但現狀能達到盈利的線路寥寥無幾,京滬、京廣、京津、滬寧、滬杭、寧杭等極少數的幾條高鐵線路實現扭虧為盈,這其中京滬高鐵處於獨一檔的存在,被
險資一季度重倉銀行股,高股息資產受青睞 - 天天要聞

險資一季度重倉銀行股,高股息資產受青睞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隨着A股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險資的持股情況浮出水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險資共出現在735隻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合計持股數量為607.98億股,持股市值達5808.83億元。(圖片來源:東方IC)險資對銀行股的持股數量和市值均位居首位。截至一季度末,險資持有銀行股278.21億股...
蘋果公司面臨關稅衝擊與反壟斷裁決,股價下跌 - 天天要聞

蘋果公司面臨關稅衝擊與反壟斷裁決,股價下跌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5月2日,蘋果公司(AAPL)在2025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將在第三財季(截至6月28日)因美國關稅政策損失約9億美元。受此消息影響,蘋果股價當日下跌3.74%,收盤價為205.35美元。年初至今,蘋果股價累計下跌15.79%,市值蒸發超6000億美元。東方IC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表示,當前關稅稅...
“十萬到十億”,《創業有得聊》解碼創業者逆襲方程式 - 天天要聞

“十萬到十億”,《創業有得聊》解碼創業者逆襲方程式

“十萬到十億”有怎樣的商業秘籍?5月4日,創業主題訪談節目《創業有得聊》最新一期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本期節目聚焦“小成本創業”與“殘障群體創業”兩大主題,由汪涵、鄭方一聯合主持,邀請果繽紛聯合創始人王紅偉擔任創業導師,與四位年輕創業者
智慧採信管理模式助磨憨口岸水泥進口提速 - 天天要聞

智慧採信管理模式助磨憨口岸水泥進口提速

勐臘海關關員在磨憨國際物流中心對進口老撾水泥進行查驗。 供圖近日,18輛滿載着580.85噸老撾水泥的貨車從磨憨公路口岸通關,這是全國首批公路口岸採用智慧採信管理模式進口的水泥。針對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基建物資進口需求量大的實際,昆明海關創新監管模式,積極推動磨憨口岸成為進口老撾水泥智慧採信試點。昆明海關所...
成大器者,必須經歷的三項修鍊 - 天天要聞

成大器者,必須經歷的三項修鍊

導語: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要經歷三項的修鍊。是哪三項修鍊呢?本文與大家探討。最近,和企業家朋友聊天,我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大家都不怎麼談增長目標了,都在說要向內看,做好管理。這是好事。外部環境越困難,就越要向內看,練好基本功。
暴跌712億!康方生物美國合作方,跌慘了 - 天天要聞

暴跌712億!康方生物美國合作方,跌慘了

陰霾散去,中國的創新葯企又往前走了一大截。 4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康方生物(HK9926)宣布, 派安普利(商品名:安尼可)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兩項適應症,用於治療晚期....
特朗普的“服軟”背後:中美貿易戰的最新變局與中國經濟的韌性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的“服軟”背後:中美貿易戰的最新變局與中國經濟的韌性

在全球貿易格局的風雲變幻中,中美貿易戰一直是國際經濟舞台上的焦點。5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採訪時的一番表態,引發了廣泛關注。他表示“願在某個時候”降低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因為當前的高關稅已經讓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貿易往來陷入僵局。這究竟是特朗普的權宜之計,還是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