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以GDP體量而論,中國趕超美國已經進入倒計時,雖然各大機構預測的時間不同,但是最晚的預測也沒有超過2040年,很大的概率會在2035年前實現趕超。
而印度一直將我國作為潛在競爭對手,兩國競爭的核心就是經濟。只有印度經濟接近中國才有可能成為同一層次的競爭對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要是讓我做一個判斷的話,那麼現在我國GDP趕超美國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越來越近。而印度趕超我國其實還未真正開始。
很多人覺得不可能呀,印度經濟增速很快,2022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超過德國和日本也就是幾年的時間了,為什麼說還沒有開始趕超我國呢?
對於後發國家而言,要在GDP趕超先發國家,那麼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經濟增速超過先發國家,這個很好理解,本來你就是後發國家,如果經濟增速還比人家低,那麼差距只能越來越大。二是要有持續性,這個道理也不複雜,因為後發國家和先發國家的差距比較大,並不是你經濟增速比別人高几年就能追上的。如果沒有持續性,今年增速比別人高,明年又比別人低,這樣的起伏不定,時間拉長來看說不定差距更大了。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拿我國GDP追趕美國來說,從1977年開始直到2022年,我國經濟增速連續45年都超過了美國,而且還不是一般的超,經濟增速經常都是美國的兩三倍,就這樣追趕了整整45年,我國GDP現在還沒有趕超美國。
那麼印度現在GDP增速能穩定超過我國嗎?能連續幾十年GDP增速超過我國嗎?我國追趕美國和印度追趕我國其實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就是後發國家整體發展水平低於先發國家,由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越往上越難,所以後發國家具有經濟增速高的優勢。
以前我國人均GDP只有美國的幾十分之一,2022年是美國的16.60%,而2022年印度人均GDP是我國的18.9%,比較接近。2022年我國經濟增速3%,印度是6.7%,是我國的2倍多。可能有人說這不是說明印度已經開始趕超我國了嗎?
大家注意一下,這只是個例。2021年、2022年2年印度GDP超過我國,但是2017、2018、2019年3年經濟增速都低於我國,2015年、2016年印度經濟增速超過我國,但是從2000年到2014年長達15年的時間,印度經濟增速又都低於我國。
所以印度GDP增速無法做到連續性的超過我國,更別提大幅超過了,甚至大部分時間都還低於我國。從2000年算起,23年的時間裡印度也只有4年的時間經濟增速超過我國,而且還是不連續的。
印度經濟增速低於我國也不是光在本世紀,從1960年算起63年的時間裡印度只有14年的時間GDP增速超過我國,佔比是22.22%,而且一樣的是不連續的,所以談印度趕超我國還為時過早,這個過程根本還沒有開始。等到印度能連續10年經濟增速超過我國,我們才能說印度開啟了追趕之路。
而印度人口和我國相差不大,即便現在人口增速超過我國,但是差距也不會太大,即便十幾年後印度人口達到十六七億,在同等經濟體量下人均GDP也不過比我國低了一點。也就是同等經濟體量下,人均GDP相差不大。不像我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同等經濟體量下人均GDP只有美國的不到四分之一,所以同等經濟體量下經濟增速比美國高的多。印度沒有這個優勢,那麼在同等經濟體量下,經濟增速不可能說是達到我國的幾倍,從現實來看,印度在同等經濟體量下經濟增速還不如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