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陳卓睿 1月10至13日,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廣州召開。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聚焦生態保護修復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交提案建議建立健全粵北生態發展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該提案指出,當前,粵北生態發展區(韶關、梅州、清遠、河源、雲浮等5市列入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的北部生態發展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安全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但仍存在優美的生態環境價值未得到充分釋放,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亟需加強,社會組織和公眾對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的參與力度有待提高等問題。
因此,提案建議應加強重要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建立生態產品安全保障體系。其中,提案建議在省政府的統一組織安排下,制定生態保護修復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權益掛鈎方案及安全保障體系,其一是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水系源頭地區、自然保護地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鼓勵受益地區和保護地區、流域上下游通過資金補償、產業扶持等多種形式開展橫向生態補償;其二是不斷健全以生態環境要素實施對象的分類補償制度,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此外,提案建議大力推進生態資源資產化,打造“兩山”創建示範基地。其中包括省政府統籌謀劃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旅遊資源,編製北部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森林旅遊重點品牌建設,打造北部生態旅遊示範片區;以及發揮生態資源稟賦優勢,大力扶持發展特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加快構建起醫藥製造、醫療服務、健康休閑旅遊、健康運動、健康農業(食品)等大健康全產業鏈,高品質培育康養旅遊品牌,打造北部生態區康養醫療高地。
在政策推動方面,提案建議在生態環境領域示範點評選中,應向北部生態發展區傾斜,並從資金、政策、技術輔導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支持北部生態發展區,讓北部生態發展區的生態優勢能夠得到國家和省的認可。在此基礎上,擦亮北部生態發展區優質生態農產品金字招牌,充分發揮地理標誌產品優勢,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粵北生態產品品牌。
提案還指出,北部生態發展區森林覆蓋率接近72%,遠高於全省59%的平均水平,碳匯能力和儲存潛力較大。因此建議以粵北生態發展區森林資源為依託,引入相關科研機構和社會資本,研究、開發、應用及推廣森林植被保護與管理,增強生態系統碳匯技術,提高區域固碳能力,提高其本身生態產品價值,激發其碳匯及碳儲量的資源潛力,實現國家“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