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旌陽和大家聊了聊整個9月國內外消息面與政策面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全球金融市場和A股市場造成了哪些影響。那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回顧一下A股市場在9月的表現。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出10月A股市場將如何運行的一些線索!
三,大盤趨勢:沖高回落單邊下行!
其實今年一年,A股市場因為受到國內外疫情、俄烏危機、全球通脹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整體表現都不太好。前面5個月經歷了3次急跌,基本都是震蕩下行狀況。5月、6月兩個月大盤是單邊上行的,也是今年最佳的投資窗口期。7月開始,A股市場再次進入震蕩下行通道,不過由於前兩個月的市場熱點餘溫還在,所以大盤下行時的殺傷力並不太強。
9月開始,前期熱點悉數降溫,新熱點無法跟上,大盤沖高回落帶來的痛苦程度就明顯加大了!
從大盤9月運行趨勢上看,大致可以劃分成3個階段:
1,9月1日-9月13日,這段時間大盤以震蕩上行為主。從技術上看,大盤在9月2日見到箱體底部後反彈,在9月13日反彈觸及60日線關鍵壓力位後下行。可以說,9月上半月,A股是延續了8月的區間震蕩走勢,大體運行在3150-3300之間。在《9月A股行情後顧:硬抗外圍兩大風險!政策面3路援兵維穩!(上)》一文中,旌陽已經給出了原因。因為在這一段時間內,美國8月的非農數據表現還算不錯,對美股形成了支撐。美股走強時,A股也在按照自己的節奏運行。
2,9月14日-9月19日,這段時間大盤以急速下行為主。從技術上看,大盤在9月13日碰到60日線關鍵壓力位後開始下行,9月15日中陰貫穿多道均線束並收在均線束之下,9月16日繼續長陰跌破前期箱體下沿3150,意味着新一輪下行通道基本打開!在《9月A股行情後顧:硬抗外圍兩大風險!政策面3路援兵維穩!(上)》一文中,旌陽同樣也給出了原因。9月13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8.3%。美國CPI數據仍然較高,預示着9月美聯儲仍將大幅加息!美股在此時開始掉頭殺跌,A股9月13日之後的下行明顯是受到了外盤的拖累所致!
3,9月20日-9月30日,這段時間大盤以穩步下行為主。從技術上看,大盤在9月19日向下急跌偏離5日線明顯超賣後出現了短暫反抽,但反抽時大盤卻並未突破5日線壓力位,之後一直被5日線單邊壓制走低,一直持續到9月30日節前收盤。這段時間內,A股雖然還是單邊走低,但卻出現了幾天的小陽線和假陽線。結合消息面來看,這段時間美聯儲加息落地,如果不是外盤繼續拖累,其實A股已經出現了反彈動力。比較典型的是9月23日,也就是美聯儲加息落地後的第二天,A股盤中高點其實已經突破了5日線,但最終還是極弱難返繼續下行。
從大盤整體運行趨勢上看,9月是沖高下行態勢,向下跌破了8月的區間箱體平台,一直持續到9月底,大盤仍被壓制在5日線下,上方均線束已經明顯空頭髮散,構建成了一條寬壓力帶。除了均線系統的壓力外,大盤上方還有3150-3300前期的密集成交區。所以大盤要想快速逆轉走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向下看,目前位置離4月低點2863之間,只有3000點一個整數關支撐,再無其他有效支撐位!形勢算得上是岌岌可危了。
四,市場資金:外資穩定內資撤離!
明明是我們自己的股市,是內資機構投資者的主陣地,但幫忙守陣地的卻是外資,這就相當的尷尬了!
我們先看內資機構方面,從旌陽統計的機構情緒指標上看,其實內資機構的主要撤離點是8月25日前後,也就是賽道股降溫的起點。從8月25日一直到9月13日,內資機構席位的買盤多數時候比較低,只有4個交易日機構席位買盤跨越了強弱臨界點,這3天分別是9月1日、9月6日、9月7日和9月8日。不難發現,這4個交易日都集中在上面旌陽提到的大盤運行的第一個階段里。因為在這個階段中,大盤還處於3150-3300的區間箱體內,在反彈周期中相對靠前一些的位置,機構席位還算活躍。
但是隨着3300箱體頂部越來越近,9月8日之後機構席位買盤就再未放大了。9月15日大盤開始破趨勢下行,機構席位買盤則再下了一個台階,9月19日、23日、29日、30日機構買盤均處於冰點之下。其中,9月19日大盤急跌後處於超賣狀態,市場信心孱弱;23日機構席位的買盤創出了過去幾年以來的新低,當日大盤因美聯儲加息落地一度出現弱反,說明當日的弱反以散戶和遊資資金推動為主,機構資金並未參與;9月29日、9月30日,長假因素影響,內資機構因擔憂外盤變數所以買盤極低。
和內資機構相比,外資機構在過去一個月里還是很不錯的,數據統計顯示,過去一個月里,北向資金不僅沒有大幅流出,還凈流入49.08億元。要知道,在這一個月里,A股表現還是很弱的,而且人民幣匯率還在大幅貶值。所以外資機構堅守陣地,並積極買入了一些權重股,或是A股階段表現強於美股的關鍵力量!
五,熱點板塊:全軍覆沒虧錢效應明顯!
和今年上半年的幾輪急跌不同,9月A股幾乎所有板塊都處於弱勢下行狀態。我們把市場熱點可以分成三大塊:第一類,8月的遺留熱點,也就是前期的賽道股;第二類,9月內資機構參與的新板塊;第三類,9月機構資金並未參與的板塊。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類板塊,8月時活躍的賽道股。在8月前,賽道股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包括動力電池)、新能源、能源配套、半導體、消費電子、機器人等為主線。這些主線從8月25日前後開始出現大面積降溫,9月一整個月基本上都是震蕩下行狀態。以光伏為例,8月19日見到階段頂點後開始下行,9月1日到9月8日出現了修複式反彈,這段時間正好是上文提到的9月機構資金唯一活躍期,說明此間賽道股反彈還是以機構資金為主要推手。不過儘管如此,9月8日反彈在觸及20日線重要壓力位後,還是進入了下行通道,之後一直都是弱勢走低狀態。
第二類板塊是機構參與的非賽道小熱點,包括港口航運、房地產開發、天然氣、空氣熱泵、露營經濟、化學製品、煤炭等等。這些熱點中,成規模的是歐洲能源危機主線,涉及到的板塊包括天然氣、煤炭、港口航運、空氣熱泵、化學製品等。不過這些熱點也只抗住了9月上半月的震蕩,在美聯儲加息落地前後,隨着國際油價波動下行,也悉數轉入了弱勢通道。
第三類板塊是非機構參與的熱點板塊,9月相對活躍的有後疫情主題,比如景點旅遊、餐飲酒店、機場航運等;以及醫藥主題,比如中藥、醫療器械等。後疫情主題方面,在9月絕大多數時候其實表現還不錯,一直都相當抗跌,但是在9月最後幾個交易日出現了大幅補跌。從邏輯上看,應該和十一長假有關。在十一長假之前,市場短炒相關板塊,預期黃金周全國旅遊消費輔助。由於機構資金參與度較低,只有露營經濟一個分支有機構資金足量介入,其他板塊機構參與都不多,所以在長假到來之前,遊資提前離場,造成整個主題出現補跌。醫藥股方面,9月前期隨盤調整,9月最後幾個交易日逆勢走強,有少量機構資金參與其中。醫藥股反彈和估值底有關,但目前看機構資金介入力度還不算太大,節後有沒有機會還需要繼續跟蹤。
除了這些板塊相對活躍一些以外,整個9月其他板塊都很疲弱。由此不難發現,最活躍的板塊都處於下行通道中,其他方向只會更差。
由於篇幅原因,旌陽用兩篇文章總結了9月的A股行情。這兩篇文章分別從國內外市場消息面、資金面和市場面等幾個角度着手進行分析。從最終結果上看,截止到9月底,外圍市場仍然疲弱,A股市場資金面表現不佳,技術面處於單邊下行狀態中,如果不是國內的政策面和宏觀經濟基本面在硬抗,A股的跌幅恐怕會更大!
在回顧完過去1月的行情後,我們可以發現,造成A股破前期箱體下行的關鍵利空是外圍市場太弱。所以10月A股是企穩反彈,還是延續弱勢,關鍵還在於外圍市場是否會出現變數,以及國內外宏調博弈的結果!而值得注意的是,十一長假期間,外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明天旌陽將就此和大家展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