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通家庭,能承受“關稅賬單”嗎

2025年04月12日10:43:15 財經 1102

本報記者 白雲怡 楊沙沙 謝文婷 王雯雯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吳 倩 陳立帆

編者的話: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的所謂“對等關稅”,不僅擾亂世界經濟貿易秩序,也對美國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嚴重影響——主婦擔憂超市的貨架上是否還會有物美價廉的商品,小企業主被迫“凍結”中國進口訂單,臨近退休的人害怕自己的養老金在股市中蒸發,股民們被焦慮的情緒籠罩,農場主認為自己成了“政治博弈”的犧牲品……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美國普通民眾對這場威脅自己生活和事業的風暴充滿無奈和不滿,他們不希望這種混亂的狀態長期持續下去。

“我的退休金賬戶兩天損失了5.8萬美元”

上周末,美國馬里蘭州的瑪吉帶着即將上大學的女兒去家附近的百思買(北美消費型電器、個人電腦及娛樂軟件設備零售商)選電腦和手機,“店裡好多人,比平時多很多。”一家人又想折回到附近蘋果店看看手機,發現人都已經排出店外。瑪吉一打聽才知道,大家都想趁着關稅生效前囤手機、電腦之類的“中國製造”。

據《印度時報》報道,3月27日至29日,5架滿載iPhone和其他產品的貨機從印度起飛,直抵美國。與此同時,蘋果公司還從中國向美國批量運送iPhone智能手機。這些舉動非同尋常,因為這段時間是傳統銷售淡季。這是蘋果公司為規避美國4月5日生效的10%“對等關稅”而進行的緊急行動。蘋果供應鏈總監在內部會議上直言:“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每延遲一天,美國倉庫就會損失800萬美元。”數據顯示,蘋果美國倉庫目前已儲備超150億美元的iPhone,相當於2024年第四季度美國市場銷量的3倍。

“上次美國出現囤貨,還是新冠疫情的時候。”瑪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時大家並不是針對中國產品進行囤積,而這次大家都在搶實惠又便宜的“中國製造”生活日用品。除此之外,印度製造的浴巾、越南製造的鞋也都是囤貨對象,瑪吉形容搶貨場景“很瘋狂,亂糟糟的,人心惶惶”。

美國普通家庭,能承受“關稅賬單”嗎 - 天天要聞

圖片說明1: 4月7日,洛杉磯民眾在超市購買來自亞洲的商品。(視覺中國)

而更讓她擔心的是即將在下個月月初拿到的退休金賬單。瑪吉表示,自己的退休金按每月工資10%的比例扣繳,然後分成兩筆,一筆放入退休金賬戶,交由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TIAA(美國教師保險和年金協會)管理,一筆放入401(k)養老金賬戶。瑪吉稱,上述資金與股市直接掛鈎,股市如此大起大落,“擔心特朗普會把我的退休金折騰沒了”。

“雖然TIAA的合同條款里保證有一定收益,比如複利不低於6%,但估計很難達到,最差的情況是退休金管理公司可能虧本,直到倒閉,然後由州政府接管。”瑪吉稱,到時候多年辛苦積攢的錢可能拿不回來多少,“像我們這樣的老百姓,特別害怕經濟不好、不穩定”。

像瑪吉一樣擔憂的美國民眾還有很多。來自佐治亞州的費特斯今年54歲,他剛剛退休。“我早上看了一眼我的401(k)退休金賬戶,過去兩天已經損失了5.8萬美元,我的壓力很大。”他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稱。美國前外交官、國際問題專家斯佩克特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許多美國人依賴401(k)養老金計劃養老,這些資金被投資到證券市場中。由於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這些資金在過去幾周大幅縮水。那些原本計劃退休的人現在非常擔憂,他們原以為已經為退休攢好了錢,但這筆資金卻大幅減少。截至2024年9月,美國共有約7000萬人參與這一養老計劃,數百萬人從中領取養老金。

美國財長貝森特6日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與新聞界對話》節目採訪時,主持人就關稅戰對民眾養老金的影響提問,貝森特回答稱,股市現狀屬“日常”波動,人們無需擔憂。此番言論引發輿論不滿,有評論稱,也許貝森特不必擔心,因為“他很有錢”,但許多美國民眾都被股市暴跌“嚇壞了”。

“推行如此極端的關稅政策,有點讓人難以相信!”在美國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的賈涵,嘗試理性看待過去幾天股市的暴跌。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於美國的科技從業者,公司配發的股票是重要的收入組成部分,一般來說級別越高,股票的佔比越高。大多數科技公司的員工都有投資股票的習慣,有很多堅持長線投資的人,也有一些做短線投機的人。他認為,這輪下跌應該是短期回調,“這並非是對特朗普的政策有信心,而是相信市場有糾錯能力”。賈涵表示,自己暫時不會“割肉離場”,會考慮抓長線機會。他期待明年美國中期選舉後形勢會有所不同。

“我投資美國股票有20多年,經歷了‘9·11’事件後股市重挫,2008年次貸危機導致的股市暴跌,這一次又趕上關稅貿易戰大跌。”在加州工作的美媒記者約翰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細數自己經歷的美股幾次重要波動。他表示,特朗普去年11月當選後,股市行情上升一陣子,但從今年企業大裁員後就開始回落,最近與全世界開打貿易戰,股市暴跌,尤其是科技股,如與中國市場有關的蘋果公司、特斯拉,“我個人股票投資,到今天大概損失了15%。”約翰稱,貿易戰對美國普通老百姓影響很大,“美國主流媒體都在報道,民眾到超市搶購商品。車行銷售人員透露,最近還出現搶購進口汽車的現象。”他表示,“希望特朗普不要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大家不只是抱怨,”瑪吉說,“美國大街小巷擠滿了抗議遊行的人,表達對特朗普政策的不滿。”混亂中,瑪吉和女兒沒有擠進搶購電腦和手機的人群。“女兒今年考上了歐洲的大學,我們商量了,她到歐洲再買也行。”瑪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的大學學費比美國便宜不少,且校園體驗更多。瑪吉還告訴女兒,畢業之後,可以考慮去中國工作。

“金融行業不再指望美政府來收拾殘局”

美國普通家庭,能承受“關稅賬單”嗎 - 天天要聞

圖片說明2:紐約股市三大股指4月10日顯著下跌。 (視覺中國)

4月7日,來自西雅圖的亞倫迎來了“黑色星期一”。“在過去幾天,我在股市上一共虧損了大約3萬美元。”亞倫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養老金賬戶也縮水了大約5萬美元。他認為,美國股市近期的動蕩源於巨大的不確定性。

“上周末,華爾街沒有片刻安寧。到處瀰漫著憤怒、焦慮、沮喪和恐懼。”《紐約時報》7日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特朗普)魯莽而混亂地推出關稅政策,致使股市在兩天內蒸發了數萬億美元。華爾街精英因無法對總統及其顧問施加影響而感到沮喪。並且,他們還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心懷恐懼。”

德沃切克服務於美國一家投資者關係諮詢機構,他主要負責協助企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上市。“面對股市暴跌,沒有人會高興。”德沃切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今年年初到現在,擔憂與焦慮的情緒籠罩了自己所有的客戶,他們迫切地想知道,關稅到底會以怎樣的形式落地,會對他們的企業造成怎樣的影響。

“我的日常工作已經完全被有關關稅的諮詢填滿。”德沃切克告訴記者,即使今天局面看起來已經“明朗”,但實際上一切才剛剛開始。最近幾天,他不停地和自己的客戶溝通事態的最新進展。“但說實話,目前沒有太多公司層面可以做的事情,因為這場博弈是在國家層面進行的。”

據《紐約時報》報道,銀行家、企業高管和交易員們紛紛表示,他們彷彿看到了2007-2008年那場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多家華爾街巨頭倒下。上周市場下跌的速度——股市僅兩天就下跌了10%——僅次於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引發的拋售潮。目前,銀行已經在告知交易客戶,如果想繼續借錢進行交易,需要存入更多的資金——這種保證金催繳通知的數量目前還遠未達到2008年的程度,但仍讓人感到不安。

不過,報道認為,這次危機與2008年不同的是,金融行業不再指望政府來收拾殘局。一個建立在互聯互通基礎上的世界秩序已被白宮打破,而美國作為這個網絡中心的地位也受到了質疑。“這種痛苦是特朗普自己造成的。”私人投資者顧問邁克·愛德華茲說。從4日晚些時候開始,他整個周末都在和其他投資者通電話。

而德沃切克則聯想到了2018年的貿易戰,只是這一次,美國加征關稅的對象可能不再只是中國,而是全世界,“這次的規模更大”。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使得未來的不確定性變得更大,“我對客戶的建議是,當前不要做出任何資本支出決策,直到有更多確定性出現。”

沒有人希望當前的經濟混亂長期持續下去。在談及未來時,德沃切克寄望於美國政府儘快與各國展開談判,達成協議。儘管他認為美國確實要解決貿易平衡等問題,也希望美國能和其他國家達成更好的貿易條件,但他認為,美國對他國加征的高額關稅無法維持太久。

“如果沃爾瑪里的商品價格上漲一倍,那政府就會面臨巨大的麻煩。”德沃切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人們給現任政府投票,是希望他們帶來更低的物價、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好的經濟前景(而不是相反)。如果最終這些目標沒有實現、兩年後世界陷入蕭條,人們就會說,‘特朗普總統,你的做法是錯的,你得換個方式。’”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負責人——甚至包括那些在理論上支持關稅的人——也表示,目前的關稅計劃是錯誤的。“經濟是長期的黏合劑。”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在一封寫給股東的信中提到,他對特朗普的關稅將如何影響美國的長期經濟深感擔憂。

“它可能是摧毀小企業主的颶風”

美國普通家庭,能承受“關稅賬單”嗎 - 天天要聞

圖片說明3: 4月10日,芝加哥一家文具店的老闆查看剛收到的“關稅賬單”。 (視覺中國)

在媒體的報道中,貿易戰是大國間的博弈,但在美國小企業主埃里卡·坎貝爾眼裡,它卻是一場可能徹底摧毀自己生活和事業的“颶風”。

坎貝爾創辦的企業主要向美國市場銷售玩具、家居裝飾、兒童用品等禮品性質的商品。她在美國的團隊主要負責設計和銷售,而商品所有生產環節都在中國。“我有十幾家供貨企業,都是中國的。”坎貝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2018年她第一次參加中國的廣交會以來,她就對中國廠家的製造水平非常滿意,而電商平台的存在,也讓她做生意更加容易。

然而,坎貝爾原本順遂的事業和生活卻被關稅突然徹底打亂。4月9日,美國對華加征104%的關稅落地,這讓她陷入迷茫。“今天對我來說是無比艱難的一天,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眼中閃現着慌亂。“我是有很多設計的點子,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工廠,我什麼都做不了,他們才是真正把我的想法變成現實的人。”

據坎貝爾介紹,今年3月初,當美國政府把對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增至20%時,她尚且能勉強接受,在和中國的工廠協商後,她承擔了大部分增加的成本。然而,上周美國政府宣布對華關稅增至54%,且這個數字又在短短一周內上升至104%後,她真的被“嚇到了”。在採訪中,坎貝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至少重複了四遍這句話:“我真的很慌”。

她告訴記者,目前自己已經“凍結”所有訂單。“現在正是下單聖誕季產品的時候,每年的第四季度都要佔我全年銷售額的一半,但我只能暫停下單。就算我負擔得起關稅,我的客戶也不可能接受我要賣出的價格,那會貴得離譜。”更讓坎貝爾頭疼的,是幾天前她已經下單的一批貨,到底是否要起運。“就在昨天,我和中國的合作夥伴還在計算,這一單要多付多少錢,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坎貝爾並非是唯一苦惱的人。據《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美國有3320萬家規模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將這種規模的企業定義為“小企業”,佔美國所有公司的99.9%,貢獻了44%的GDP。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提供的最新可查數據顯示,2021年,41.2%的中國輸美商品由美國中小型企業進口。報道稱,這是因為在大型競爭對手壓低供應鏈價格的情況下,中國具有成熟製造能力的工廠往往是這些企業最為經濟的選擇。

《華盛頓郵報》採訪了一名經營網店的美國小企業主羅莎琳·古德溫,她主要銷售自己的專利防滑髮夾。去年11月,一家大型零售商提出要從古德溫這裡進貨,並在線下870多家門店鋪開,當時她一度以為自己的生意要迎來大轉機。但沒過多久,關稅的到來打擊了她——古德溫正是找的中國工廠代工她的專利髮夾。

古德溫表示,她既無法承擔額外的稅額,也不可能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因為後者的報價是中國工廠的三到四倍,就連美國工廠也告訴她這不值得。古德溫稱,她已經面臨網站維護、營銷和配送等眾多成本,很難再壓低價格,只能冒着銷售額降低的風險漲價。

坎貝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關稅長期存在,她接下來或許會考慮把一部分生產轉移到墨西哥或其他拉美國家,但這並不容易——墨西哥的生產成本依舊比中國高,她只能在那裡生產一部分成本較低的商品,且當地沒有像中國電商那樣透明、高效的平台,這使得合作變得更加具有風險性。

“這幾天我也查了一下,未來是否有可能在美國生產這些商品。但我發現,美國根本不存在類似的工廠。”坎貝爾感嘆道,“我們的國家再大,也不可能什麼都自己生產。”

關稅帶給坎貝爾生意的影響或許還會更多。“我也在從一個美國消費者的角度想問題。我的產品都是禮品性質的,是‘額外開銷’。如果未來大家的錢都要花在漲價的必需品上,那誰會來買我的東西呢?”她十分苦惱,“人們可能不會再給孩子買玩偶,也會減少購買節日裝飾。今年聖誕節,我可能連給孩子買禮物的錢都沒有了。”

在坎貝爾看來,和中國的合作曾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與中國夥伴的合作讓我成了一個有自己生意的媽媽,讓我和家人過上了很好的生活。”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但這一次,她的人生恐怕要被美國政府的關稅再次改變。

“如果情況持續,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代農民”

關稅戰對美國的農民意味着什麼?多名美國農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關稅和貿易戰為他們的生計蒙上陰影。

艾奧瓦州農民聯盟副主席瑞安·馬誇德的家裡有600英畝土地,主要輪作種植玉米和大豆,此外,他們還飼養家禽,銷售牛肉、雞肉、火雞。“其中,玉米和大豆業務將受到關稅的顯著影響。”他告訴記者。

美國普通家庭,能承受“關稅賬單”嗎 - 天天要聞

圖片說明4:艾奧瓦州的一名農場主餵養安格斯牛。 (視覺中國)

“最近很多人心情都不好,非常擔憂。”美國大豆協會會長卡萊布·拉格蘭德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形容最近自己周圍親友的情緒變化,農業領域的利潤本來就低,人們本來就對此十分擔憂,現在,關稅戰讓情況雪上加霜。

這名肯塔基州的農民稱,農場是自己全家所有的收入來源,此外他還雇了3名員工,他們的家庭收入也全部依賴自己的農場。“僅在我的周圍,就有4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會受到很大影響。”

馬誇德和拉格蘭德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農民至今尚未從2018年的貿易戰中恢復元氣,而這一次貿易戰或許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此前,很多對華大豆出口的訂單已轉移到巴西,對美國農民來說,中國的市場還沒有回來,以後可能也不會再回來。

“2018年,我們也經歷過這種情況。不過那一次,美國的農業情況要比現在好得多。”艾奧瓦州農民聯盟副主席瑞安·馬誇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難說未來美國不會陷入‘農業衰退’……如果當前情況持續很長時間,我們可能會失去整整一代農民。”

據“德國之聲”報道,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已經持續下降多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戰後,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下降了75%。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整體出口也從2014年的240億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不到100億美元。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真實社交”上呼籲美國農民“準備好開始生產大量農業產品,在美國國內銷售。”

另據半島電視台援引美國農業部農業普查數據,美國當前擁有超過50萬家大豆生產商。而根據美國國家油籽加工協會和美國大豆協會2023年的報告,大豆產業至少為美國提供了22.3萬個全職工作崗位。

馬誇德認為,面對當前巨大的不確定性,美國的農民們已不敢進行長期投資。“我們將進入‘只求能活下來’模式。”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農民傳統上是特朗普的關鍵支持群體,但現在他們面臨一系列挑戰。美國農業部和對外援助資金被凍結或處於不確定狀態。驅逐非法移民的行動預計將擠壓本已緊張的農業勞動力市場。該行業的主要貿易夥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成為美國關稅政策針對的目標。

另據美國農業新聞網站AgWeb今年3月對近3000名農民進行的一項調查,超過半數(54%)的農民表示,他們不支持特朗普將關稅作為談判工具。

一名艾奧瓦州不願透露姓名的農場主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現在的情況“一片混亂”。自己已和中國合作夥伴簽署了很多長期訂單,現在雙方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畜牧業使用的苜蓿草,利潤率並不高,現在看來,可能相關生意都要暫停。

他介紹稱,一些農業協會的代表近期已經去過華盛頓。“特朗普總統重視農戶。”他樂觀地認為,或許接下來他們可以得到豁免或補償。

不過,馬誇德和拉格蘭德沒有這樣樂觀,他們對未來充滿了迷惘。在馬誇德看來,美國政府發起關稅戰是一種“談判策略”,但現實是,農民成了“這盤大棋中的棋子”“我們被犧牲在這場更大的全球博弈里。”

馬誇德對《環球時報》記者感嘆,“我覺得現在美國農民已經失去了很多影響政治的能力,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

“我們抱着最好的希望,同時也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拉格蘭德這樣說,“但現在我們將不得不勒緊褲腰帶。”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探真科技:邁過企業“上雲”分水嶺,擁抱AI - 天天要聞

探真科技:邁過企業“上雲”分水嶺,擁抱AI

與此同時,AI時代網絡安全的“新議題”,不但切中了國內企業最實際的需求,與聯想中小企業業務群一直以來通過提供一站式服務,與企業客戶攜手共同創新成長、高效陪伴客戶走向成功的價值邏輯也密不可分。
郭麒麟的“新師傅”,為何有着一副“好面相”? - 天天要聞

郭麒麟的“新師傅”,為何有着一副“好面相”?

如果說一碗方便麵也能有“面相”,那誰最適合來講這門“面上功夫”?近日,康師傅發布短片《面相》,正式官宣郭麒麟成為“美味代言人”。這支結合相聲語境與產品表達的短片,以一套“看面相 識美味”的敘述方式,引出“好面相”這一關鍵詞,也為這場產品升級找到了一個兼具記憶點
衝上熱搜!“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侵權嗎? - 天天要聞

衝上熱搜!“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侵權嗎?

趙舒傑: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未經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可能構成侵權。目前,小米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已申請註冊多個與“小米SU7”相關的商標。若紙紮版“小米SU7”使用了“小米”商標或與小米商標近似的標識,且用於商業銷售,即
崩盤了!湖北首富欠債806億,國資118億救場,債主卻不買賬! - 天天要聞

崩盤了!湖北首富欠債806億,國資118億救場,債主卻不買賬!

他掌控千億帝國,卻因806億轟然崩盤。國資出手救場,債主們卻滿心不滿!上世紀80年代,艾路明和幾個校友瞅准了日本醫藥公司的需求,靠收集尿液提取尿激酶賺了大錢。1992年,他註冊了當代科技發展總公司,1997年帶着人福醫藥敲開了A股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