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黑龍江日報】
殷切囑託: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一重集團,走進軋電製造廠車間,察看企業冶金成套裝備、電力領域轉子、軋輥產品生產情況,觀看國產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接管段、華龍一號蒸發器管板等核電產品展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現在,國際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我們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

聶義宏坐在樸素的辦公室里謀划著科技創新之路
清晨的陽光,總會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長相文靜的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部總經理聶義宏迎着朝陽,早早來到會議室,準備召開部門工作例會。2018年被破格提拔為總經理後,她無時無刻不在謀劃、實施着企業的科技創新。
在中國一重廠區一座老式小樓外,“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能源重大裝備材料研發中心”兩塊牌匾格外顯眼,牆上印有“創新成就夢想,科技引領未來”12個藍色大字。
1977年出生的聶義宏,在求學期間,始終從事金屬物質材料研究,先後在國內頂尖的鋼鐵研究總院和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所(NIMS)做博士、博士後研究工作。2010年她回國選擇了中國一重。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回國考察時,一重的一位領導告訴我,這裡的歷史地位和責任使命是無可替代的,我們有很多國家需要做的科研項目,只要你有能力,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項目等着你。”聶義宏說。

中國一重科技創新表彰大會
就這樣,33歲的聶義宏在中國一重天津能源裝備材料研究所任主任研究員,從自主研發到帶領團隊攻堅克難,逐步走到現如今科技部總經理的位置。
回首過去12年,聶義宏說:“我們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之路,但也曾有過困惑和被人質疑。”曾經,中國一重在遇到經營困難的時候,公司內部傳出作為生產企業是否需要研究機構等聲音。新領導班子上任後,大刀闊斧實行一系列改革,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變作風”,把“變”字貫穿解放思想和經濟運行的全過程,以思想之“變”引領行為之“變”、以行為之“變”撬動發展之“變”。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一重時提出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想走好自力更生的道路,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此後,中國一重加大科技研發費投入,從3.95億元增至2021年的9.57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

聶義宏(右)在重型裝備製造廠車間查看裝備製造情況
“過去我們一直都是跟隨模仿式創新,現在國外沒有的我們也要干,始終站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壟斷的第一線,實現了我國系列重大技術裝備從0到1的跨越。”聶義宏自豪地說。
在聶義宏任科技部總經理的這四年中,中國一重先後完成國家示範工程“CAP1400”和“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製造任務,成功為“華龍一號”主管道提供全套鍛件供貨,實現了自主開發主管道空心鍛造工藝工程化零的突破,實現了我國三代核電核島一迴路主設備及常規島主要大型鍛件全部國產化。企業首創了700℃超超臨界汽輪機用大型鎳基合金鍛件擠壓技術,實現了前沿引領技術的原創性突破。同時,企業自主研發了世界單台重量最大的3025噸級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再次刷新世界製造紀錄,先後攻克新一代核壓力容器用鋼(508-Ⅳ鋼)工程化研究等19項關鍵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高效薄規格不鏽鋼熱連軋生產線技術等21項重大科技成果。

聶義宏(右二)在重型裝備製造廠車間查看裝備製造情況
採訪結束,走出這座引領中國一重科技創新的小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標語格外醒目。
“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是買不來的,缺什麼我們就造什麼。”中國一重圍繞國家戰略重大需求和市場高端供給,正在不斷提升創新能力。聶義宏說,對此她深感責任重大。
來源:黑龍江日報
本文來自【黑龍江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