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2022年09月29日15:50:34 財經 1463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申萬宏源證券 施鑫展 劉洋

1.自波士頓矩陣延伸,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公司紮根於衛星應用產業,伴隨對“第二增長曲線”的不斷追求,2008年成立至今已成長為國內衛星應用與運營服務領軍。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按照產業發展階段以及交付模式的升級迭代,公司陸續推出了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行業應用服務以及雲服務三條產品線,分別對應波士頓矩陣中金牛、明星、問號象限,當前的業務體系充滿活力且富有韌性: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

受益於《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項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經過十餘年的技術攻關,公司自主研發的 PIE 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民用遙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設計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市場地位。未來民用遙感衛星將繼續大量發射,基礎設施仍然是公司重要的現金牛業務。

行業應用服務:

公司核心產品 PIE-Engine 平台已從單一的多源遙感數據處理工具,發展成為承載海量地球觀測數據、開展時空智能分析、實現物理世界孿生建模的新一代數字地球平台;基於平台形成的解決方案覆蓋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氣象海洋、農業林業、環境諮詢、水文水利、防災減災、城市規劃等十多個行業,為政府實現信息化綜合治理及國防信息化建設提供空天大數據分析利器。

2021 年 PIE+行業收入同比增長 174%,佔比達到 86%,是當前的明星業務。

雲服務:

雲化轉型方面,公司通過將涉及火情監測、污染格網、黑臭水體、種植規劃等單要素的雲產品與城市綜合治理需求相結合,研發出城市級遙感雲平台,具備地市、區縣、鄉鎮的全方位服務能力,目前已與鶴壁、嘉興南湖、黃岡、佛山政府簽訂整體合作框架意向協議。藉助雲服務能力,未來將探索搭建 C 端內容矩陣。

雲業務增速高,但目前佔比仍小(2021年雲收入增速 81%,佔比約 3%),處于波士頓矩陣的問號象限。

沿四大方向進階,公司向智慧地球領軍的成長路徑已明確,後續章節將詳述: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其一:產業鏈貫通。

從空天信息產業鏈中下游向上游拓展,加快發展以航天/航空為主的自主數據源建設,形成“上游自主數據-中游核心平台-下游規模應用”商業模式的全產業鏈布局。

一方面,順利完成定向增發,推進建設分布式干涉雷達衛星星座,提供商業化自主雷達遙感數據源。

另一方面,公司已經形成了自主無人機生產和應用體系,可廣泛適用於區縣級空間信息獲取,公司擬發行可轉債助推無人機的生產和落地應用。

其二:應用側多點開花。

在政策催化下,衛星應用業務在資源環境與生態保護、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氣象預報與氣候變化應對、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城鎮化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出現跨行業,多領域的綜合應用場景。

與此同 時衛星發射製造成本顯著降低,從而出現“天基數據更豐富、價格更便宜、應用更廣泛” 的行業黃金髮展期。當前的高成長賽道,即包括應急/自然資源/水利/農業/特種行業等。

其三:雲化轉型加速。

採用雲原生技術架構,引接國內外數十顆衛星數據資源,形成了全面對標 Google Earth Engine 的數字地球平台,目前註冊用戶近 7 萬。

未來,該雲服務平台將以自建商業 SAR 衛星星座、航空遙感網、衛星互聯網等為支撐,接入海量空天感知數據,從而可能衍生出更多新的應用場景和共生生態,在為政企等客戶提供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大眾應用市場,促進智慧地球雲服務生態逐步完善。

其四:管理和營銷體系優化。

公司自 2019 年上市後開啟 IPD 增量績效管理改革,逐步形成了行業全面開花,區域全面覆蓋的市場格局。營銷方面延續“深度挖掘需求,並自上而下推廣”的市場下沉戰略,持續建設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形成由總部、大區、省辦、城市節點組成的四級營銷體系,增強可複製類產品的銷售能力。

2.上中下游貫通,構築產業閉環

2.1 自中游系統起家: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

公司在產業鏈中游業務分為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服務與空間基礎設施系統建設: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服務:主要開展涵蓋衛星運營中心、衛星星座、數據中心、重大對地觀測基礎設施,產業創新基礎設施、站網設施等“新基建”範疇的方案論證和諮詢設計服務。

且公司在已有的衛星地面應用系統論證設計服務基礎上,陸續開展了涵蓋衛星運營中心、行業大數據處理中心、空天地一體化治理平台等專項能力建設在內的諮詢設計論證服務。

空間基礎設施系統建設:主提供觀測數據分析、雲端算力基礎,高效算法模型、信息可視化產品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同時挖掘數據深層價值,為產品提供二次賦能、探索提高服務質量的方式方法。

產品包括自研遙感圖像處理基礎軟件“PIE”、依託 PIE 與北斗三號衛星體系的基礎軟件平台“PIE-Map”兩者為核心的遙感數據處理系列軟件,以及智慧地球雲服務平台“PIE-Engine”。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公司在產業鏈中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軟件底層技術過硬,個性化需求滿足度高、客戶粘性大:

1)行業中游的數據處理環節是公司發家之本,持續研發超過 10 年,以 PIE 為核心的底層軟件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承擔多項國家重大戰略性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編製工作。

產品作為遙感數據處理的核心基礎性軟件,主要服務國家部委或軍委機關,泛用性強且與客戶業務結合度高,市場需求穩定在客戶核心業務中具備不可替代的作用。

2)作為兼顧專業度與泛用性的基礎軟件,公司針對 PIE 開發了“PIE-SDK 二次開發組件包”,從數據端、軟件端與顯示端三方面降低用戶二次開發的難度,提升與國產軟硬件間的適配性,且復用性強,開發效率高,成本低,更易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2.2 以下游應用為本:“PIE+行業”提供最大增量

隨着公司業務向平台化發展,融合接入的細分行業逐漸增多,PIE-Engine 平台作為公司經營發展的核心產品,已從單一的多源遙感數據處理工具,發展成為承載海量地球觀測數據、開展時空智能分析、實現物理世界孿生建模的新一代智慧地球平台。

PIE+行業增長迅猛,根據公司財報,2019-2021 年 PIE+行業收入分別為 2.91/4.62/12.68 億元,CAGR 達 109%。近年重點行業案例如下表所示,各個核心賽道機遇將於第三章詳細討論: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2.3 向上游數據延伸:衛星+無人機填補自主數據源

公司通過以下兩步戰略動作,同時藉助資本市場力量,從產業鏈中下游向上游拓展,積極布局全產業鏈,探索“第二增長曲線”:

1)通過定增融資推動分布式干涉 SAR 高分辨率遙感衛星系統項目。

2)通過可轉債融資推動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產業數字化轉型項目。

根據公司 2022 年中報披露,目前“航天宏圖一號”衛星星座已基本完成國內頻率協調工作,正在積極申報無線電頻率許可、空間電台和地球站執照,完成了衛星分系統詳細設計、接口簽署、正樣投產,大部分衛星平台單機設備已經交付,完成了地面及應用原型系統聯試、星地接口定義與對接試驗大綱,正在開展地面核心系統聯試,衛星工程研製工作按計劃順利推進,預計今年末出廠。

公司有望綜合利用遙感衛星、無人機航測、地面高精度觀測、其他物聯網感知等數據獲取技術實現“空天地”一體化全息感知體系建設。

公司通過建設自有 InSAR 星座與自研自產的無人機服務,獲取以航天航空為主的自主數據源,一方面為國內用戶提供稀缺的高精度、高時效性、高安全性的數據,另一方面依託穩定的數據源擴展自身產業鏈布局,完善一體化服務。

我們認為產業鏈整合具備以下優勢:

1)產業鏈間相互反饋,擴大市場佔有率:通過發射 SAR 遙感衛星星座,公司商業衛星數據自主獲取能力不斷增強,可以藉助數據資源、軟件服務、行業應用全產業鏈的優勢,向用戶提供數據-信息-知識一體化服務,為突破自主可控數據源瓶頸和雲服務規模化推廣提供天基能力支持。上游高質量的數據源有效降低中下游產品開發成本,擴大應用範圍,疊加行業客戶的高粘性,有利於公司市場份額的提升與利潤率的增加。

2)產品內部相互適配,提升開發靈活度:公司經多年研發已經形成了自主無人機生產和應用體系,擁有成熟的機型產品,為搜集不同行業、不同狀況下的數據提供便利,有利於幫助應用落地(如災害監測、實景三維等)。同時由於遙感衛星與無人機系統均為自主生產/自主聘請生產,與自身其他業務適配性強,開發與使用的靈活度高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3.應用多點開花,享受政策催化

隨着公司業務向平台化發展,融合接入的細分行業逐漸增多。

PIE-Engine 平台已從單一的多源遙感數據處理工具,發展成為承載海量地球觀測數據、開展時空智能分析、實現物理世界孿生建模的新一代數字地球平台。

基於平台形成的解決方案覆蓋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氣象海洋、農業林業、環境諮詢、水文水利、防災減災、城市規劃等十多個行業,為政府信息化綜合治理、國防信息化建設提供空天大數據分析利器。

政策持續提供行業應用落地的催化。

隨着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發布,衛星遙感應用通過信息化規劃、專項規劃的方式逐步實現國家和省級政府部門業務化應用,並在出現跨行業、多領域的綜合應用場景。

隨着衛星數據成本不斷降低、數據源種類不斷豐富、多源數據融合技術逐漸成熟,遙感數據服務顆粒度更高,更加精細化,智能化,遙感結合行業的應用場景不斷下沉。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3.1 應急管理:風險普查專項需求已率先引爆

公司在應急管理賽道主要圍繞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下稱“風普”)與“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下稱“規劃”)兩項政策目標展開。

“風普”面向我國2800個區縣全面開展,對象主要包括地震、地質、氣象、水旱、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災等方面災害,方式為綜合運用地理信息、遙感、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開展普查基礎空間信息製備與軟件系統建設。

“規劃”則在“十三五”取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實現更加高效的災害事故風險防控,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應急管理的主要指標。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公司在應急管理賽道的建設成果如下:

1)數據端:建立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評估指標體系,形成分區域、分類型的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

2)產品端:公司參與建設“全國應急避難場所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台”與“國家災害綜合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加強了衛星遙感網絡、應急管理信息化,天地一體化工程的核心建設,並劃分未來災害區劃,建設風險監測預警網絡體系。

2022 年冬奧會期間,公司的風險預警系統實時為場館周邊自然災害風險提供監測預警服務。

3)銷售端:參與了國家首個試點項目,項目相關市場的佔有率為全國第一。截至 2021 年底,公司總計實施災害風險普查項目 662 個,涉及範圍涵蓋 32 個省份和自治區;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公司累計中標項目 900 余個。

在此基礎上,公司已在多個區縣中標災害區劃評估、普查成果應用試點等項目。公司參與了國家首個試點項目,營銷與技術服務能力下沉至區縣。

2022 年為“風普”收官之年,主體目標為全面完成 300 多個地級市,2800 多個縣的評估與區劃工作,作為具備市佔率優勢的企業之一,我們認為公司今年在該賽道業務表現將依舊出色。

3.2 自然資源:實景三維應用進入加速落地期

以“實景三維”為代表的行業應用軟件是當前自然資源賽道的重要方向。

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先後印發了《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 2021 版》《關於全面推進實景三維建設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爭取到 2035 年實現優於 5 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級實景三維,實現對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城市覆蓋。

此外,到 2025 年目標使 5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等管理活動在三維空間進行;到 2035 年,要 使 80%以上的管理活動在三維空間進行。

全國範圍實景三維市場正在鋪開,狹義市場規模可達百億量級。

根據 2022 年 WGDC 大會上發布的《2022 地理空間產業趨勢報告》,實景三維處於建設早期,基於自然資源部整體規劃,以最近三年平均每個地級市項目金額為預測依據,測算出 2025 年實景三維市場規模約為 40 億元,2022 年至 2025 年實景三維市場規模累計可達 103 億元。

上述狹義市場空間測算僅考慮了數據採集環節,而一旦關注到實景三維的平台及應用服務,廣義實景三維的市場規模將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以自研 PIE 軟件為基礎,公司開發了實景三維模型製作與發布系統 PIE-TDModeler 在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數據端、產品端、應用端三個核心維度上,公司均具備優勢:

1)數據端:公司擁有產業鏈閉環優勢,具備全鏈路服務能力。即將建成的自有 InSAR 星座和自研自產的無人機提供穩定的一手數據源,將有效降低總體數據獲取成本。

2)產品端:公司具備先發優勢與技術優勢,是少數具備承擔總項目能力的單位之一。一方面,公司於行業早期參與數字處理的標準制定,在數據處理階段,自有軟件與行業需求具有較強適配性;另一方面,實景三維作為跨行業的應用場景,使公司得以依託以往產品成熟的技術積累,開發“空天地一體化”系統,並集成進 PIE-TDModeler 中。

3)應用端:公司具備客戶優勢。公司的下沉策略與實景三維“2025 年初步實現地級市全覆蓋”相符合。近年大量渠道拓展投入有助於推高應用服務的客戶量。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3.3 智慧水利:直接受益於穩增長投資提速

水利投資為經濟增長起到重要提振作用。水利投資作為基建投資的一部分,在經濟下行期時起到一定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依據今年的規劃: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資 1000 億元,可以帶動 GDP 增長 0.15%,新增就業崗位 49 萬。預計 2022 年完成水利投資 8000 億元,合計 2022 全年將拉動 GDP 增長 1.2 個百分點,新增就業崗位 392 萬。

水利行業的衛星應用落地得到催化。

公司應用高空間分辨率遙感衛星、低空無人機、北斗以及地理信息技術對水利工程的建設進度、範圍與周邊環境進行檢測:

一方面,憑藉在遙感及北斗導航衛星應用領域多年技術積累,利用北斗/GNSS 技術,實現重點部位實時連續自動化監測;

另一方面,基於 “航天宏圖一號 SAR 星座”,發揮其大範圍、高精度、低成本的優勢,實現水利工程及邊坡等重要設施及其周邊地表的大範圍監測。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憑藉成熟的軟硬件集成能力,公司開發了水利工程全周期監管智能化系統平台。

公司參與構建了多個省級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統,同時承擔河南、甘肅、陝西、遼寧等相關項目建設。

建設包括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水情測報、工程運行維護、運行調度等一系列配套 應用系統,可全方位展示水利工程調度及上下游的安全狀況,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運行。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3.4 智慧農業:多維度參與數字鄉村建設

當前農業智能化的需求不斷提升,條件也不斷成熟。

根據“三調”數據,全國現有耕地 19.18 億畝,較 10 年前減少 1.13 億畝,中低產田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 2/3 以上。

智慧農業作為重塑我國現代農業的重大戰略舉措,在保護耕地、提高耕作與管控效率方面具備突出作用,農場耕地可採集的數據數量與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預計到 2050 年,平均每個農場每天可被採集的數據點將會由 2014 年的 19 萬個上升到 410 萬個。2021 年中國農業無人機營收約 29 億元,2025 年預計為 115 億元,21-25 年複合增長 41%。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公司充分發揮農業農村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在農業保險、耕地保護與鄉村數字化綜合治理方面提供了多樣的解決方案:

1)依託實景三維與 PIE-Engine 等雲化平台,建設以數字鄉村為核心主題的數據新基建,包括但不限於耕地保護、氣象災害、環境信息、作物長勢、病蟲害等實時監測分析與智能決策。公司利用高精短臨氣象預報,協助河南寧陵、北京大興、通州梨園果農應對冰凍、暴雨等極端天氣,避免損失百萬元。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2)助力農業保險的數字轉型。

公司協助保險公司進行農作物遙感審核(遙感驗標)、高精度災害定量監測、水稻倒伏定量監測及其他遙感監測,在農業保險承保、核查、監測、定損環節提升工作效率,實現按圖承保、災害評估、快速定損、精準理賠。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3)推動耕地的智能保護工作。

公司基於“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監管手段,面向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農業農村部、行業用戶提供“1 個平台+1 套數據+N 項應用”的一體化服務模式: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4.雲化轉型提速,商業模式優化

公司採用雲原生技術架構,形成了全面對標 Google Earth Engine 的數字地球平台。平台註冊用戶近 7 萬,數據總量達到 6PB,數據集個數達到 160 多種,覆蓋氣象、海洋、植被、農業、水利、生態、大氣等十餘個領域。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雲服務能力方面,PIE-Engine:

1)增加了面向農業、能源和建築工程的無人機服務能力,可向中小型園區提供 SaaS 化的無人機巡檢和精準施工監管服務;

2)發布了訂閱式的面向全國地面沉降和大型基礎設施形變監測的 SAR 雷達數據 SaaS 服務,形成了 30 多個全國重點區域沉降監測產品,完成了近百個用戶訂單的生產,將專業化的時序 InSAR 處理技術以極低的成本賦能行業應用。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雲服務產品線有極強增長潛力,股權激勵指引高增目標。

公司的雲服務平台將以自建商業 SAR 衛星星座、航空遙感網、衛星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為支撐,接入海量空天感知數據,從而可能衍生出更多新的應用場景和共生生態,在為政企等客戶提供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大眾應用市場,促進智慧地球雲服務生態逐步完善。

根據公司最新一期股權激勵計劃目標,以2021年雲業務收入為基數,2022-2024年雲業務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 70%。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應用場景多元化、服務對象下沉帶動市場規模提升。

目前雲服務的對象主要為政府機構與農業、電力、新能源等行業的大型商業機構。

公司通過結合單要素的雲服務產品(火情監測、污染格網、黑臭水體、種植規劃等)與多元的城市治理需求,研發出綜合性、全要素的城市級遙感雲平台——一方面發掘跨行業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由地市全方位下沉至區縣、鄉鎮。

同時,公司也在積極開發大眾市場應用產品,面向大眾提供氣象災害預警,空氣質量實況、疫情監測報告實時支持等服務。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5.IPD 變革、營銷下沉帶動增效

公司的管理優化以 IPD 變革為代表,為長期良性成長築牢根基。

2019 下半年起,公司着手實施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產品集成開發)制度改革,決定通過 2 年時間,完成客戶細分、構建 IPD 產品研發管理、制定崗位任職標準及建立增量績效考核制度。

這一體系效仿自華為,實現從機會梳理到商業變現的流程化管理,能夠有效提升運營效率、降低實施成本、實現增量發展。IPD 已經被 IBM波音諾基亞杜邦思科、華為、方太等國內外許多企業成功實施,被證明是一種高效的產品開發模式。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通過 IPD 增量績效改革,公司運營效率持續提升。

2019年公司開啟 IPD 改革以來,不僅收入、利潤持續高增,人均產出也有顯著上行:2019-2021年,公司人均創收分別為 50.5/61.0/75.2 萬元;人均創利分別為 7.0/9.3/10.2 萬元,證明 IPD 變革的成效。

2021年公司在 IPD1.0 的基礎上,繼續開展 2.0 版體系建設,強化公司商業模式優化及組織能力的演進,為人效提供進一步上行的動力。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公司持續完善營銷網絡,開展典型行業“下沉式”服務。

公司延續“深度挖掘需求,並自上而下推廣”的市場下沉戰略,持續建設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逐步形成由總部、大區、省辦、城市節點組成的四級營銷體系,極大的增強了“可複製類”產品的銷售能力。

公司已擁有 140 個營銷網點,由於網點具備本地化優勢,能打通產品到用戶的“最後一公里”,上半年公司京外收入貢獻 5.94 億元。

本地化網點打通產品到用戶的“最後一公里”,已在應急管理、自然資源等多個行業進行了實踐檢驗,成效顯著,如下表所示。隨着遙感技術發展提速,和政府級典型項目成果的示範作用,各行業市場化應用需求逐漸顯露,如金融、石油、電力、農業等。

完善的營銷網絡布局有利於及時掌握用戶需求,將成熟的產品和服務向更深層次的市場延伸。同時公司提出大區管理統籌概念,將營銷網絡區域化、模塊化管理,綜合提升區域技術支持,方案策劃,項目攻關等多方面能力,並且提升溝通管理效率,有效控制銷售成本。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6.盈利預測和估值分析

6.1 盈利預測

1)收入分拆和毛利率

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業務:考慮到十四五後半段,我國將持續有衛星發射計劃,且公司在民用遙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絕對領先優勢難以撼動,我們預計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業 務 2022-2024 年收入同比 增速 分別為 5%/10%/8% ,毛利率分別為 49.5%/49.0%/48.5%。

PIE+行業:遙感衛星應用有大量領域可供深挖,繼自然災害風普專項後,實景三維、數字鄉村、水利等領域需求漸次湧現,且公司已建立完備的四級營銷體系,有助於第一時間切入高增長賽道。

我們預計 PIE+ 行業 2022-2024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55%/40%/32%。新拓展行業前期建設投入較多,但隨着公司成熟產品推廣普及,預計 2024 年起毛利率上行,2022-2024 毛利率預計分別為 51.0%/51.0%/51.5%。

雲服務:

未來增長主要體現在:

一是隨着遙感應用可覆蓋的行業增多,結合自上而下的業務推廣模式,將標杆項目推廣複製,提升客戶的數量。

二是針對每個行業的專業服務能力增強,使衛星數據應用具備產業化的能力,牽引每個行業內業務數量增加,業務範疇變廣。

同時多領域、跨行業的新興應用場景正在誕生,比如水利數字孿生、空間天氣等。

公司在股權激勵時對雲業務提出了高目標,即以 2021 年雲業務收入為基數,2022-2024 年雲業務收入 CAGR 不低於 70%。我們預計雲服務業務 2022-2024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120%/100%/80%,毛利率分別為 72.0%/75.0%/75.0%。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2)費用假設

考慮到公司在營銷網絡上的大力度布局,預計銷售人員數量、銷售費用延續較快增長趨勢,預計 2022-2024 年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10.8%/11.0%/11.4%;管理費用增長相對平穩,隨着收入較快增長,佔比逐年下降,預計 2022-2024 年管理費用率分別為 10.8%/10.0%/9.5%;研發方面公司將持續招募專業人才,強化核心競爭力,預計研發費用增長基本與收入同步,預計 2022-2024 年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13.8%/13.5%/13.6%。

3)盈利預測

經過我們上述分析,預計公司 2022-2024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22.3/31.3/41.8 億元,同比增長 51.6%/40.4%/33.6%;預計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2.86/4.20/5.85 億元,同比增長 43.0%/46.9%/39.2%。

6.2 總結

我們選取中科星圖(主要從事數字地球業務,業務涵蓋空天數據獲取、處理、應用,與公司業務重合度較高);四維圖新(數字地圖領軍,與公司同屬地理信息應用領域,且同樣在推動雲化轉型);北斗星通(圍繞北斗衛星應用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在衛星應用方面的業務屬性與公司接近)作為可比公司,上述公司 2023 年平均 PE 為 40x。

我們給予航天宏圖 2023 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根據我們的盈利預測,公司 2023 年歸母凈利潤 4.2 億元,對應目標市值為 168 億元,相較於當前市值有 27%的上行空間。

自波士頓矩陣延伸,航天宏圖:衛星應用的四重進階,明確成長路徑 - 天天要聞

7.風險提示

1)應收賬款佔比較高及經營性現金流較弱的風險。

公司2019-2021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287/264/233天,存在向好趨勢。

但由於公司主要客戶為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國有企業或特種領域,受其財政預算、內部付款審批程序等的影響,付款周期較長,回款較慢,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造成較大壓力,2019-2021年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分別為-1.41/0.75/-1.19億元,均顯著低於同期凈利潤。

儘管最終客戶大多數信譽狀況較好,但如果發生宏觀經濟環境波動,客戶無法獲得財政撥款,延遲支付或不支付相關款項,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2)政策支持力度不達預期。

國家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鼓勵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並通過政府採購的調節性機制來帶動遙感圖像處理軟件產品的市場需求。如果相關政策對行業發展支持力度減弱、政策執行延後、一些領域在政策執行方面存在偏差,則會影響公司的經營與業績。

3)SAR 遙感衛星項目實際效益不達預期。

當前我國 SAR 遙感衛星數據較為稀缺,但若未來國家加速 SAR 衛星發射進程,將會在一定程度加強行業競爭,從而使該項目在實施後面臨一定的市場風險。此外,項目建成後會新增折舊攤銷,會造成對業績的拖累。

——————————————————

報告屬於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精選報告來自【遠瞻智庫】或點擊:遠瞻智庫-為三億人打造的有用知識平台|報告下載|戰略報告|管理報告|行業報告|精選報告|論文參考資料|遠瞻智庫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探真科技:邁過企業“上雲”分水嶺,擁抱AI - 天天要聞

探真科技:邁過企業“上雲”分水嶺,擁抱AI

與此同時,AI時代網絡安全的“新議題”,不但切中了國內企業最實際的需求,與聯想中小企業業務群一直以來通過提供一站式服務,與企業客戶攜手共同創新成長、高效陪伴客戶走向成功的價值邏輯也密不可分。
郭麒麟的“新師傅”,為何有着一副“好面相”? - 天天要聞

郭麒麟的“新師傅”,為何有着一副“好面相”?

如果說一碗方便麵也能有“面相”,那誰最適合來講這門“面上功夫”?近日,康師傅發布短片《面相》,正式官宣郭麒麟成為“美味代言人”。這支結合相聲語境與產品表達的短片,以一套“看面相 識美味”的敘述方式,引出“好面相”這一關鍵詞,也為這場產品升級找到了一個兼具記憶點
衝上熱搜!“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侵權嗎? - 天天要聞

衝上熱搜!“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侵權嗎?

趙舒傑: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未經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可能構成侵權。目前,小米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已申請註冊多個與“小米SU7”相關的商標。若紙紮版“小米SU7”使用了“小米”商標或與小米商標近似的標識,且用於商業銷售,即
崩盤了!湖北首富欠債806億,國資118億救場,債主卻不買賬! - 天天要聞

崩盤了!湖北首富欠債806億,國資118億救場,債主卻不買賬!

他掌控千億帝國,卻因806億轟然崩盤。國資出手救場,債主們卻滿心不滿!上世紀80年代,艾路明和幾個校友瞅准了日本醫藥公司的需求,靠收集尿液提取尿激酶賺了大錢。1992年,他註冊了當代科技發展總公司,1997年帶着人福醫藥敲開了A股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