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隨着美元飆升至20年來最高水平,市場分析師紛紛預測強勢美元未來將進一步上漲,但是洛克菲勒國際主席Ruchir Sharma撰文指出,美元更接近見頂,後美元時代即將到來。
Ruchir Sharma指出,二十年前的事情表明,美元更接近見頂,而非進一步上漲。21年前,美國股市因互聯網泡沫破裂而大跌,但美元卻持續上漲,但2002年時,漲勢到達頂峰,美元進入了6年的下跌期。而如今美股早已進入熊市,美元卻依舊上漲,這一情景和20年前何其相似。因此,Ruchir Sharma認為,類似的轉折點也即將到來,但是這一次,美元的跌勢將持續更長時間。
不論是否經過通脹調整,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價值比其長期趨勢要高出20%,也高於2001年達到的峰值,自1970年代以來,美元的上漲周期平均約為每次7年,而目前的上漲周期已經持續了11年。
此外,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對美國不利。當一個國家的經常賬戶赤字持續高於該國GDP的5%時,金融危機到來的風險較高。而美國目前的經常賬戶赤字非常接近5%的“紅線”。1960年以來,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只在2001年突破過一次紅線,而第二年美元就進入衰退周期。
另外,美國欠外債總額達到18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73%,而一般來說,債務總額超過GDP的50%就有較高的貨幣危機風險。
最後,當美國經濟增速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放緩時,投資者往往會遠離美元。近年來,儘管美國的經濟增速明顯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增速的中位數,但是隨着美聯儲不斷收緊貨幣政策,未來幾年,預計美國的增速將慢於其他國家。
美元下行的概率越來越大,但問題是,這段下行期是否足夠長、程度足夠深,從而足以威脅到美元的霸權地位。
儘管美元近來由於其競爭對手的疲軟而受到提振,比如歐盟和英國均因能源危機而導致貨幣嚴重貶值。但是,美元的替代方案卻在取得進展。
除了美、歐、英、日四大貨幣以外,人民幣、加元、澳元、瑞士法郎等“其他貨幣”,目前佔世界各國外匯儲備總量的約10%,而2001年時,這一比重僅為2%。而美元占外匯儲備總額的比重已經降到59%,這是1995年來最低點。而數字貨幣儘管近來受到重創,但是長遠看來,依舊具有對美元的替代作用。
與此同時,美國對俄制裁正在顯示出美國對於美元驅動的世界的負面影響力,這促使許多國家加快選擇替代的步伐。今後各國外匯將不再是只有單一儲備貨幣的模式,而是走向“貨幣集團”。
比如,東南亞的多個經濟體正在越來越多地直接相互結算,從東亞到中東地各國央行正在建立雙邊貨幣互換制度,而中國也用人民幣對陷入財政困難的國家進行援助。世界正在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如今,就像21年前那樣,美元似乎受益於其避險地位,資本不斷湧入。但是投資者似乎並不基於購買美國資產,他們選擇持有現金。這並非是對美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所以不要被強勢美元所迷惑,後美元時代即將到來。
文 | 魏來 題 | 黃梓昕 審 | 李澤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