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馬清妮 黎先才
荊楚盛夏,熱浪裹挾。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建築工地,目之所見,塔吊揮動,焊花飛舞,施工車輛川流不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建築業是湖北的重要支柱產業,2021年湖北建築業總產值跨越1.9萬億大關,穩居中部第一。今年3月上旬,湖北建築業品牌活動——2022年武漢建築及勘察設計行業勞動競賽“雙十佳”活動(下稱勞動競賽“雙十佳”)啟動。主辦方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要求,該活動要以“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為中心,開展“六比一創”勞動和技能競賽,推進全省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開展競賽激發工友建設幹勁
4月29日,江岸區“建功‘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勞動和技能競賽在鳴辰集團長投·漢口中心項目啟動。當天,按照統一部署,項目深入開展“六比一創”,全面提升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管理水平,通過勞動競賽打造“鳴辰建設鐵軍”。
中建三局中法武漢生態城項目,正在進行新天南路的收尾施工。項目經理鄧運生說,大家都鉚足一股勁兒,以勞動競賽促生產發展,確保各項節點目標的按時完成。

建設者正在綁紮鋼筋
在中鐵隧道股份公司前川線六標現場,持續開展“盾構超環獎”“節點目標考核獎”等一系列勞動競賽獎項,施工高峰期,項目接納湖北、河南、四川等省區農民工近600人,掀起大幹快上熱潮。
5月6日,怡翔集團楚天都市·春水行雲項目部勞動和技能競賽正式啟動,工地建立建築工人培育基地,開設農民工業餘學校,電工知識、焊接技巧等技能培訓項目,引來眾多工友參與。
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在調研勞動競賽“雙十佳”時表示,要將競賽作為貫徹整個施工過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實,並建立完善的檢查、評比、通報機制,做到過程監督和持續改進有機結合,促進勞動競賽不斷提升質量和效率。
堅守安全底線促進生產發展
項目建設,安全為先。勞動競賽“雙十佳”參評的企業、項目,紛紛將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中鐵一局武漢地鐵12號線三標現場,乾淨整潔的環境,規範合理的布局,整個項目部讓人耳目一新。據介紹,工人上崗前先做核酸檢測,進入工地先通過儀器測體溫、霧化消殺,消毒車在工地內每天噴洒消毒,尤其是確保工人接觸的地方不留死角。

工地內進行核酸檢測
武漢經開區南太子湖污水處理廠項目內,項目人員引進環境監測系統,通過現場環境數據(如噪音、PM2.5、揚塵、風速等)的監控及分析,與現場噴淋系統等自主化設備相連,確保場內安全衛生。
中建二局望江府項目團隊在樓梯、臨邊洞口、電梯井等,設置網狀定型防護,以及臨邊紅外報警系統,做到現場保護無死角。針對高空作業,還安裝有塔機安全監測系統,為高空作業安全添加一層“防護罩”。
6月,是全國安全生產月。勞動競賽“雙十佳”參評的項目,積極做好常態化安全防護措施,實現生產、安全兩不誤、兩促進。
加大技術創新提升建造水平
6月20日,湖北紅安。湖北工建武紅高速一標段建設現場,梁體吊運緊張有序,大型打樁機連續作業。
該標段沿線與多條國道、省道交叉,施工難度最大的是起點處建一座跨徑55米的上跨滬蓉高速立交。為保施工安全,項目部採用4套最大頂升力為700噸的步履式同步液壓千斤頂同步頂推。該高速建成通車後,武漢至紅安縣城的車行時間將縮短到半小時。

建設者爭分奪秒衝刺節點目標
在常德高鐵樞紐站南北廣場工程機電施工中,為解決現場管線和設備出現“碰撞”等難題,中鐵十一局電務工公司項目部第一時間組建BIM工作小組,將全專業的管線與結構數據反映在可視化模型中,反覆進行路徑優化和工序調整,實現了施工最優解。
在中建三局深圳市東部環保電廠施工中,項目一項技術成果《特大型垃圾焚燒電廠大跨度空間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研發與應用》,榮獲2022年中國安裝協會科學技術進步獎,該工程也於2021年成功入選國家重大工程檔案。
據悉,僅2020至2021年度,湖北省建設工程項目就獲得魯班獎14項、國家優質工程獎31項、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項,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人數達到44名,居全國第三。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