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更愛存錢了,央行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住戶存款增加10.33萬億元,和往年相比,又創下了新高。算起來,平均每天有571存款湧向銀行!
這麼看了,咱們老百姓比以往更愛存錢了。這是為什麼呢?有專家給了原因。
第一,為了防範風險而存錢。在這三年的疫情當中,尤其是今年3月份發生在上海的疫情,讓大傢伙兒長了記性,這麼長時間的隔離,工廠停工、公司倒閉、降薪、失業,沒有存款真的很難維持生活。所以,疫情之後,大家共同意識到風險和意外不知道哪天降臨,只有手中有錢,那才安心。
第二,為了孩子存錢。中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責任心特彆強。不像西方國家,孩子滿了18歲,就獨立了,父母也就不管了,可是在中國不行,18歲剛上大學,還得培養。再過10年,孩子28歲了,又面臨買房結婚,尤其家裡有男孩的,沒有積蓄根本不行,再過10年,孩子38歲了,父母總該不管了吧?不行,孫子輩又開始上學,還得要操心。所以說中國人都是向下生活,一切為了孩子。
第三,為了養老而存錢。隨着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衰弱,吃五穀雜糧難免不生病,一旦生病那就意味着花錢。雖然,現在大家幾乎都有醫保,但是並不是百分百報銷,自己還是得掏一部分,所以,沒有一點存款,肯定不行。
第四,存錢是屬於無奈。對於有投資理念的人來說,當然願意投資,但是,從目前的投資環境來看,無論是炒股、炒房、還是買保險都不能確定有高的收益,相反風險較大,那不如把錢存在銀行再觀望一下,更保險一點。
勤儉持家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老年人愛存錢,疫情以後,現在的年輕人也逐漸改掉了大手大腳、超前消費的習慣,變得精打細算,加入存款的行列了。
存款雖然可以增強老百姓抵禦風險的能力,但是同時降低了消費,就意味着現在各行各業的生意不好做了,經濟發展就變得緩慢了。如何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呢?
有專家指出,首先要出台紓困解難的政策,恢復實體經濟,穩定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其次是培育中高端消費增長。現在,不少地方都在想方設法促進汽車和房地產消費。比如採取買車減征購置稅、買房返還契稅、降低首付等方式拉動消費。
不過,從長遠來看,進一步完善社保體系,減輕老百姓在教育、就醫、養老等方面的後顧之憂這才是提高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長久之計。
您對老百姓愛存錢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