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資本熊曉鴿:我為什麼看好中國腦科學發展?

2021年04月22日20:01:49 財經 1922

回想起自己讀大學時期,母親因為腦溢血纏綿病榻的經歷,IDG資本創始董事長熊曉鴿依舊曆歷在目。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當時8個月時間裡,他查閱了大量腦神經醫書,並嘗試給專家寫信尋醫問葯,無奈回天乏術惟遺憾恨。

在這之後,熊曉鴿開始格外關注腦疾病。他說,母親的病如果放到今天來看,只是輕微的腦溢血,但在當時卻沒有合適的醫療條件。人類的大腦擁有着上千億個神經元細胞,時至今日,大腦仍然是人類認知的“黑洞”,科學界也將腦科學稱為人類的“終極疆域”,在腦疾病防治、類腦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社會意義。腦科學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帶來人類對自身智能本質的顛覆性認識。

IDG資本熊曉鴿:我為什麼看好中國腦科學發展? - 天天要聞

4月22日,IDG資本公布向清華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進行捐贈,繼續關注和支持基礎科學的發展。這也是時隔十年時間,繼2011年清華-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成立之後,雙方合作的再次延續。

熊曉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十年前,人腦研究院在亞洲曾首選日本,經過多方努力,受麻省理工學院(MIT)麥戈文人腦研究院創始人、IDG創始人麥戈文的資助,成立了清華大學-IDG/麥戈文腦研究所。同年十一月,又成立了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熊曉鴿表示說,慈善於他本人,“無關宏旨,唯存己念。”

十年後的今天再度在清華大學的同一地點簽約,熊曉鴿感慨萬千,“只是簽約的人是我,不是麥先生。”他提到,十年前,全世界做腦科學研究的一流學者數量很少,當時捐贈的資金用途主要是引進國外的人才,吸引他們從國外回來,還有做交流、做訪問學者等等,還有一部分交流資金來自於他個人捐贈。同樣的,此次捐贈的資金主要用途也投入到人才引進和學術交流等等。

清華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研究院院長時松海就是其中一例。2017年在美國MIT一次活動上,熊曉鴿碰到了時松海,對他說起了清華的腦科學研究院並建議他回國。熊曉鴿提到,當時美國的MIT腦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告訴他,全世界頂尖的一流的做腦科學研究的人不超過60個,大概有40個在美國,中國更缺這樣的人才,“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才回到中國去做這個事情。”

腦科學的研究意義深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包括各種神經類和精神類疾病在內的腦相關疾病,是所有疾病里社會負擔最大的,佔到了28%,超過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腦科學相關疾病的研究、診療都需要更多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

與過去傳統意義上的細胞和分子層面的腦科學研究不同,清華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專註於將最先進的工程科學技術的新發現和新進展應用到腦科學的研究中去,從而對如何理解大腦、重造大腦、保護大腦進行最為前沿的探索。經過十年的時間,目前該研究院已擁有近20個獨立實驗室,三百多名在讀研究生與博士後,不僅成為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的基石,也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腦神經科學研究基地。

以2020年的成果為例,姚駿研究組在《PNAS》發表合作論文報道雙相情感障礙發病機理的研究進展,肖百龍課題組與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合作在《神經元》發文揭示機械門控Piezo離子通道的“門塞和閂鎖”門控機制,時松海教授和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中心體調控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神經前體細胞機械特性和分裂能力,進而影響大腦皮層的大小和摺疊的嶄新機制,這為研究神經前體細胞行為和皮層發育調控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熊曉鴿對記者表示,在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研發是個費時費力、成本高昂,而且成功率極低的工作,但是基礎研究往往能夠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科研水平的提升、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社會現實問題的改善發揮根本性的作用。也正是因為理解基礎研究的系統性、複雜性和長期性,因此IDG捐贈不以投資為目的,主要用於支持長期的基礎研究。

截至目前,麥戈文及IDG資本已累計向清華、北大、北師大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捐贈2億人民幣,未來還將持續通過捐贈助力中國腦科學基礎研究,捐贈金額預計每年不少於2000萬人民幣,並計劃不斷增加。

腦科學研究不僅關乎人類健康,也關乎着未來競爭中科技制高點,近年來受到了政府、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近幾年,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地區紛紛宣布啟動腦科學研究,即“腦計劃”;2016年8月,“腦科學和類腦研究”被我國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同年我國發布了“中國腦計劃”,腦科學成為“必爭之地”。

與此同時,作為一項事關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的前沿科學,腦機接口、類腦芯片、強人工智能等概念和創業企業大批湧現,此前盛大創始人陳天橋、阿里巴巴蔡崇信等都曾大力資助腦神經科學研究。

雖然從目前腦科學研究進展來看,其距離大範圍應用還有相當漫長的過程,但產業界的探索已經陸續開展。

熊曉鴿表示,腦科學作為醫療賽道中的細分領域,其在基礎研究上的突破,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對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產業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十年前,IDG資本的公益捐贈沒有做產研結合,一些研究成果是不是能夠做商業投資,還沒有具體結果。但接下來會做嘗試,期待加強“聯動”,促進科學研究和產業轉化之間緊密協作進而產生更多成果。例如,為了推動腦科學研究與產業的緊密關聯,他邀請了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立以理事身份參與腦科學研究院的相關工作中。

他對記者說,從做投資角度看,大約每十年左右會有一批主導技術。“像投資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機構們會重點關注企業的商業模式、執行和管理能力等;而針對於技術投資,不論投資腦科學還是自動駕駛、生物工程等等,創業者已經不同,大部分是研究出身,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與技術門檻比較高。相應的,做投資也需要懂技術,並且團隊里要大量引入懂技術和專業領域的人才,比如IDG資本的團隊中有眾多理工科PHD,這樣可以與技術類創業者有更多的專業溝通和交流以及產研結合 。 ”熊曉鴿如是說。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蘋果,突發! - 天天要聞

蘋果,突發!

美國最大養老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其於今年一季度減持了510萬股蘋果公司的股票。年初至今,蘋果公司股價在多重利空因素影響下表現疲弱,年內跌幅近20%。
6個交易日漲超44%!新消費的風,終於吹到了黃酒 - 天天要聞

6個交易日漲超44%!新消費的風,終於吹到了黃酒

最近港股新消費龍頭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蜜雪集團等股價一騎絕塵之際,A股消費板塊也出現了一匹黑馬——會稽山。一個月時間,會稽山市值從50億元,輕鬆越過100億元大關,超越古越龍山成為“黃酒一哥”。5月28日,會稽山再度漲停,報25.
股息率高達8%!存款買理財不如買銀行股? - 天天要聞

股息率高達8%!存款買理財不如買銀行股?

低利率環境下,銀行股股息率“逆勢而上”。據wind數據,截至5月28日最新收盤,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15家銀行的股息率已自2023年至今連續上升。例如,南京銀行2023年、2024年和最新收盤的股息率分別為4.92%、5.11%、7.
深夜,暴漲超200%! - 天天要聞

深夜,暴漲超200%!

暴漲、熔斷!5月28日,美國三大股票指數集體小幅高開,隨後窄幅震蕩,截至發稿,道指微漲0.05%,標普500指數漲0.01%,納指跌0.03%。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從貿易戰引發的緊張情緒轉向美國最新的稅改法案。此外,科技股龍頭英偉達將於周三(5
債券型ETF,持續“吸金” - 天天要聞

債券型ETF,持續“吸金”

5月28日,通信ETF在全市場ETF中漲幅居首,標普500ETF、納指ETF等多隻跨境ETF漲幅居前,半導體相關ETF跌幅較大。債券型ETF持續“吸金”。5月27日,資金凈流入金額前十的ETF中,有6隻債券型ETF,信用債ETF廣發資金凈流
中非經貿總部基地,有好消息 - 天天要聞

中非經貿總部基地,有好消息

(中非經貿總部基地推廣開放日活動現場。)中非經貿總部基地傳來新消息!5月28日,記者走進中非經貿總部基地推廣開放日活動現場。當天,中非經貿總部基地正式啟動招商,未來將引進中非經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為湘非經貿發展再添一把“火”。
日本40年期國債拍賣再遇冷 市場擔憂情緒蔓延 - 天天要聞

日本40年期國債拍賣再遇冷 市場擔憂情緒蔓延

日本國債市場正處於風暴中心。被視為全球最安全資產之一的日本國債,在近期連續兩場關鍵超長期國債拍賣中接連遭遇“滑鐵盧”,創下歷史最差認購紀錄,引發市場對“買方罷工”與財政可持續性的劇烈擔憂。5月28日,日本財務省標售5000億日元(約合35億
A股巨頭南下潮湧 借道港股鏈接全球資本 - 天天要聞

A股巨頭南下潮湧 借道港股鏈接全球資本

2025年港股市場正成為中資企業跨境融資的主戰場。今年以來,港交所總共新上市24家公司、募資額合計658.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3%和691.4%,其中包括5家已經在A股上市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