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璟璟
5月6日,多位網友反映藝人白敬亭所創立的潮牌疑似存在質量問題,第一次穿的時候,背後的膠印直接印在了車座上。該品牌的網店客服回應稱,只要按照要求方法洗滌,是不會出現掉色問題,目前已接到相關反饋,正在緊急處理中。目前相關話題持續熱搜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該品牌的一款牛仔外套抽查不合格。當時,該品牌迅速做出回應,下架了該產品,同時加急追查已售出產品去向,緊急聯絡召回。(中新社)
明星潮牌,表面看起來是快時尚,但其本質還是粉絲經濟。在這套遊戲中,“商品消費”的行為背後,其實帶有相當一部分“氪金應援”的成分。所以,所謂“性價比”的邏輯,在這個領域,大概率是不適用的。於是誠如我們所見,關於明星潮牌,往往是當局者痴迷不已,局外人大惑不解。而這一次,由於衣服質量太過離譜,白敬亭的明星潮牌局裡,就連某些“自己人”也怒而發帖吐槽了,這屬實是有點忍無可忍的意味。
既然是明星潮牌,賣的是臉,值錢的是品牌背後的藝人IP。就其產品本身來說,質量從來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凡質量不太差、做得不太過分,粉絲消費者們,基本還是能夠保持較大包容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潮牌生意的模式很簡單,就是將一件方方面面很普通的東西,以較高的溢價賣給目標客戶,從而獲取超額的利潤。這個產業鏈條中,作為潮牌創始人、主理人的明星個人,對上游供應鏈有着極強的議價能力,由此所衍生的“極致控本”操作,埋下了種種隱患。
潮牌主理人,有着強勢的供應鏈議價能力,卻沒有與之對應的品控力,這導致了後續種種問題。其實,就如同明星開餐館“九死一生”一樣,潮牌服裝這門生意,也是看起來很簡單,實則門道很深的那種,想要做成、做大,遠比想象的難得多。明星作為“服裝業外行”,能給旗下潮牌帶來的貢獻,其實也就是品牌背書、營銷推廣和零星的設計靈感,至於說生產與渠道端的大部分專業工作,基本都是假手他人——而很遺憾的是,對於很多明星來說,在商管這塊也是外行。
其實,並沒有明確的實證數據,可以來驗證明星潮牌的瑕疵率較之一般的快時尚服裝品牌,是更高還是更低。然而可以確信的是,明星潮牌但凡曝出問題,輿論反應必然比一般的服裝品牌要大得多。須知,愛屋及烏的另一面,很可能就是“因衣廢藝”。去做自己把持不住、掌握不了的事情,本身就是冒險。粉絲經濟之所以能維持,圈子經營、閉環運維,維持住好感度、忠誠度是關鍵。若是非要破圈殺入服裝行業,接受公開市場的檢驗,就屬實有點太過勉強了。